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振山

鎖定
郝振山,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中文名
郝振山
主要成就
推行目標管理
獎    項
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職    務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郝振山人物經歷

1989年,郝振山一畢業就進入中國海油,成了南海6號鑽井船上的一名甲板工。幹了不到一個月,師傅看他頭腦靈光、幹活兒不惜力,就想提他當鑽工。“我不幹。”第一次升職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原來,南海6號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半潛式鑽井船,很多重要崗位聘請的是外國專家,“我的基本功還不紮實,不能上鑽台去給中國人丟臉。”一年之後,郝振山上了鑽台。鑽井的核心工種是司鑽。白天,郝振山一干完活兒就跑到司鑽室外面,伸着頭看外國司鑽如何操控剎把。晚上,他抱着外文技術資料,一個詞一個詞地“啃”。有一天,司鑽發現了正在“偷師”的郝振山,面露不悦:“你看什麼?”一句話激起了他的倔脾氣:“你手中的剎把早晚是我的。”後來,郝振山真就成了南海6號上頂替外方司鑽的第一人。從平台的最低崗位甲板工,到最高崗位平台經理,16年的時間,郝振山一步一個腳印,練就了一手海上鑽井的好把式,也無師自通地琢磨出一套管理方法。他到南海2號之前,每次公司進行綜合考核,南海2號總是排名中下游。2005年7月,郝振山被調至南海2號任平台經理。走馬上任前,三位領導給他打電話,讓他從原來的平台上帶走一兩個得力干將,協助他改變南海2號的面貌。結果,他一個人都沒帶,只帶了個目標來:半年內,讓南海2號進入綜合考核前三名。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5-6] 

郝振山人物榮譽

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1]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3-4] 

郝振山人物貢獻

一上任,他就開始推行目標管理。“進入考核前三名”的目標被分解到平台的各個部門。
緊接着,為了調動員工積極性,郝振山連續出招。先是設立了“流動紅旗”,每週評選一次。隨後,他根據平台上老中青三代操作工人的不同特點,實施了激勵計劃。他設立“優秀師傅獎”,鼓勵年紀稍長的操作人員帶好徒弟;設立“科技創新獎”,鼓勵中青年操作人員鑽研業務,進行技術革新;設立“集體榮譽獎”,鼓勵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寫報道、寫論文,展示自身才華。所有獲獎者的照片和簡介都會被張貼在平台的“光榮榜”上。此後不到半年,南海2號果真在公司的綜合考核中躍升至前三甲。

郝振山人物事蹟

“我們必須證明自己,贏得尊重。”身材挺拔的郝振山屹立在南海二號平台的甲板上,他剛毅的目光注視着大海上更遠的前方。作為中國海洋石油工業一線工人的傑出代表,他紮根海上一線,一干就是30年。
從“跟着外國人幹”到“掌握技術自己幹”再到“走出去帶領外國人幹”,郝振山也見證了我國海洋石油人在新中國改革開放浪潮中的華麗轉身。
25歲,率先從外國人手裏奪下“剎把”
1989年,郝振山從石油技校畢業,加入中海油。他清晰地記得最初走上海上平台的情景。當時,我國剛剛開啓對外合作,而“南海六號”是我國引進的半潛式鑽井平台。“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甲板工,負責除鏽、刷漆和打掃衞生等體力活。”郝振山回憶着。
由於國內人才匱乏,關鍵崗位都是花重金請外國人操作。“相比陸地石油,海洋石油起步晚,我們有個入場前教育,領導説,大家要學好技術,外國專家就算罵你,也得忍着。”郝振山説。有一次,他跑到司鑽室外面看外方司鑽莫里斯如何操控剎把,莫里斯發現後大手向外一擺:“快走開!你看得懂嗎?”這讓郝振山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他暗自發誓,將來一定要勝任司鑽的工作。
可是,棘手的問題來了。設備銘牌標識和工作語言是英語,郝振山根本看不懂。“我在兜裏揣一個小本和一支筆,擦設備時看到不認識的外文就記下來,晚上回去查字典。拖地的時候,如果看到外國員工在操作,我也會默默記在腦子裏。”他説。
功夫不負苦心人,郝振山很快掌握了1600多個專業英文單詞,並逐步熟悉了平台上的300多台設備。白天利用送咖啡、打掃衞生的間隙去記錄數據,晚上進行倒推演算,觀察數據和實際情況的關聯……歷經5年的刻苦鑽研,郝振山掌握了鑽井平台核心工種司鑽的操作技術,1994年10月,郝振山成為半潛式平台上頂替外國司鑽的第一個中國人。這一年,他只有25歲。
同事們:他在,就有底
郝振山 郝振山
海洋石油行業具有“三高”的特點,即高風險、高技術、高投入。郝振山在南海6號鑽井船上當平台隊長時,也經歷過許多次驚險瞬間。 [2] 
有一次,鑽井平台停泊在瓊州海峽附近。忽然,海面上浪潮湧動,一股冷空氣突然襲來。由於情況太突然,所有浮箱都敞着口,海水一股腦兒地往裏灌。照此下去,鑽井船隨時有沉沒的危險。這時,郝振山挺身而出。
“突擊隊員,跟我上!”説完,他第一個爬下懸梯,整個人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顧不得刺骨的寒冷,郝振山帶領十幾個突擊隊員開始封閉浮箱。每個浮箱的蓋子都是面積將近一平方米、厚兩釐米的鋼板,足有七八十斤重。他們兩三個人一組,在齊腰的海水中閃轉騰挪。近4個小時後,28個浮箱全部封閉完成。
“郝振山在,我們心裏就有底。”這是中海油員工中流傳着的一句話,從平台的最低崗位甲板工幹到最高崗位平台經理,郝振山實踐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
洋專家:中國人,好樣的!
2005年年底,郝振山離開奮戰16年的南海六號,率領南海二號遠赴緬甸開拓東南亞海上油田市場,這是中國半潛式鑽井平台第一次在國外亮相。“當時,外方作業者給的合同是‘一加一再加一’式。也就是説,一口井開採好了,才給你第二、第三口井。”郝振山説。
孟加拉灣氣温常年在35攝氏度以上,工作條件十分艱苦。南海二號開鑽後又遇到了地層鬆軟,高温氣井風險很大等困難。甲方請來了加拿大人比爾來當作業總監督。一次,比爾將作業方案交給郝振山執行,但郝振山發現作業程序存在嚴重問題,於是他找到比爾商量調整,但比爾堅決反對。井鑽到一半,果然出現了問題,比爾這下慌了。郝振山把早已寫好的應對方案送到比爾手上,實施後,作業恢復正常。比爾心服口服地豎起了大拇指:“中國人,好樣的!”
2006年2月22日,郝振山帶領團隊率領“南海二號”提前10多天高質量完成鑽井計劃,打出了緬甸第一口海上高產氣井,緊接着打的兩口井也獲得高產油氣流,改寫了緬甸油氣工業的歷史。
緬甸打響了第一炮,印尼的鑽井合同就主動送上門來了。南海二號又從緬甸轉戰印尼。2006年作業天數達360天。這支110人左右的隊伍實現年產值3.6億元,利潤2.3億元,刷新了我國鑽井平台日費率和年收入等多項紀錄,同時還為中國海油贏得了第一個海外一體化鑽井服務合同,被中海油服譽為“轉戰東南亞的典範團隊”。
一路走來,郝振山見證了中國海洋石油事業的蓬勃發展。“未來,油氣資源的開採區域將向海洋轉移。國家的能源安全,需要中國海洋石油工人承擔更多責任。”郝振山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