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郛,漢語二級字 [3]  ,讀作郛(fú), [1]  本義是指外城,古代指城圈外圍的大城。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本    義
外城,古代指城圈外圍的大城
注    音
ㄈㄨˊ
總筆畫
9

基本信息

〈名〉
(1)形聲。從邑,孚(fú)聲。從“邑”表示與城郭有關。本義:外城,古代指城圈外圍的大城。同本義 [outer city]
郛,郭也。字亦作?(D―《説文》
城衞楚丘之郛。――《左傳·僖公十二年》
城成郛。――《左傳·襄公十五年》
伐宋,入其郛。――《左傳·隱公五年》
(2)又如:郛郭(外城。比喻保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郛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7
〔古文〕𡎽《廣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孚。郭也。《左傳·隱五年》邾人、鄭人伐宋,入其郛。《注》城外大郭也。
又葉敷救切,音覆。《張衡·西京賦》量徑輪,考廣袤,經城洫,營郭郛。取殊材於八都,豈稽度於往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