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郎寶信

鎖定
郎寶信(1917-2001),河北省高碑店市人。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考入華北人民自衞軍抗日軍政大學,同時入伍,畢業後任華北軍區軍醫處指導員。新中國成立前歷任冀中五分區委宣傳委員,龍(關)崇(禮)赤(城)聯合縣民運部長兼八區、九區區委書記,中共赤源聯合縣委宣傳部長,中共沽源縣委第一任書記,寶(昌)(沽)源聯合縣委書記兼縣支隊政委,中共張(北)寶(源)聯合縣委書記兼騎兵支隊政委,中共多倫縣委書記。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察北地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共張家口地委副書記,河北省衞生廳政治副廳長、書記(主持工作) [5]  ,張家口醫學院院長、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校長,張家口師範專科學校校長,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張家口醫學院黨委書記(現合改為河北北方學院)等職。 [3-4] 
中文名
郎寶信
別    名
郎政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省新城縣 [1] 
出生日期
1917年4月 [1] 
逝世日期
2001年9月7日 [1] 
畢業院校
華北人民自衞軍抗日軍政大學
冀熱察區委黨校
主要成就
抗戰中率部收復太僕寺旗,迫使千餘日偽投降 [2] 
解放戰爭中殲滅察北匪幫楊錫壺部,“郎”吃“羊”革命故事流傳 [2] 
新中國成立後,將張家口醫士學校由中專建設為本科院校 [2] 

目錄

郎寶信人物生平

郎寶信,1917年4月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938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 [2]  [3]  。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郎寶信家庭貧寒,為了謀生,曾當過學徒,賣過報紙,當過小學教員、省銀行的行役。日本侵佔東北後,郎寶信一心抗擊日寇,報效祖國。
抗日戰爭時期,於1938年4月考入華北人民自衞軍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華北人民自衞軍軍醫處任指導員。為了到抗日最前線參加戰鬥,積極要求到地方工作,先後任冀中五分區政府秘書 [2]  ,區委宣傳委員 [3] 
1940年在冀熱察區黨校學習,後任冀熱察區委宣傳部巡視員 [3]  。1941年在敵我鬥爭最殘酷的時期,在昌(平)延(慶)聯合縣和龍(關)赤(城)聯合縣舉辦的黨員訓練班講課。1941年秋,任龍崇赤聯合縣民運部長兼八區、九區區委書記。1942年,日偽軍反覆大掃蕩中,龍崇赤許多區被敵人摧毀。1943年5月又到三區兼任區委書記,很快恢復了抗日工作。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把抗日鬥爭發展到壩上草原,平北地委決定龍崇赤聯合縣改為赤源聯合縣,不久變為沽源縣,郎寶信任縣委第一任書記兼縣大隊政委。 [3]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朱總司令向人民軍隊下達了向日軍大反攻的命令,郎寶信帶領縣委的幹部戰士,決心運用黨的政策威力,不等不靠,抱着犧牲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解放沽源、寶昌地區,在郎寶信的領導下,縣委機關分三路向日偽猛撲,郎寶信率部於8月13日收復了寶昌鎮(當時為偽寶源縣政權所在地),寶昌、沽源兩縣宣告光復,從而使平北抗日根據地向北擴大至太僕寺旗境內,實現了自"九一八"日本侵華以來,中國軍隊靠自己的力量兩次收復寶昌、沽源(第一次是吉鴻昌將軍所率領的抗日同盟軍收復的)。收降日偽軍總計達1200多人,當時兵力單薄,收降數十倍偽軍是個難題,為安全計,命令偽軍駐紮在離城十里的地方,先一律卸下槍栓,把子彈、槍栓放入麻袋內先運進城內後,才準偽軍進城赤手受降,接收1200多名偽軍及武器,武裝了察北騎兵師六個中隊,支援了多倫縣大隊兩個排,組建了寶源縣大隊三個中隊,對堅持黨在察北地區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察北各縣除康保、寶源兩縣外,大都是蘇蒙聯軍出兵解放的,康保收降不成功,偽軍發生譁變。察北騎兵師、寶源縣大隊後演變為察哈爾騎兵第三師,參加了開國大典。) [2]  [5] 
1946年撤城以前,為應對新的鬥爭形勢,郎寶信組織全縣幹部,徹底清理了自己內部隊伍,對當過偽警長以上的人員和思想動搖者一律熱情送客、做了清洗,部隊充實了一些翻身農民,這樣就避免了叛變流血事件的發生,因而受到察北地委的稱讚。地委副書記蘇克勤説:"進攻時率部勇猛前進,使敵人不知所措,運用黨的政策威力,迫使敵人投降。撤退時,徹底清理內部消除隱患,防止了投敵叛變的發生,是值得稱讚的。"在自衞戰爭中,郎寶信帶領寶源縣大隊、張寶聯合縣支隊堅決打擊敵人,殲滅張家口壩上地區四股反動地主還鄉團,保衞了翻身農民的勝利果實,並參與指揮了兩次攻打平定堡的作戰活動,全殲國民黨察北收編司令楊永興(楊錫壺)部千餘人,致使壩上人民有"狼(郎)吃羊(楊)"的革命故事的流傳(1997年沽源縣廣電局長陳珍帶沽源攝製組拍攝了《永遠的郎政委》的紀錄片,真是再現了"郎"吃"楊"的革命故事)。 [2] 
1947年2月至1947年6月,任張寶聯合縣委書記兼縣騎兵支隊政委。1947年底,郎寶信在獨石口受到敵騎兵十四縱隊包圍,警衞被俘,敵人用馬刀砍傷了郎寶信的腿部,在詹大南將軍的獨立第五旅一邊養傷,一邊堅持鬥爭。 [2] 
平津戰役中,郎寶信帶領多倫縣擔架團、多倫縣大隊參加了新保安戰役的阻擊和搶救工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郎寶信以察北地委常委、宣傳部長的身份參加了開國大典。同月,察北專區暴發鼠疫時成立了防疫指揮部,郎寶信負責秘書長(相當於總指揮)工作,指揮三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以及廣大民兵建立了三道封鎖線,控制了疫區人員的逃竄,迅速控制了疫情,並帶領蘇聯鼠疫防治隊和東北防治隊以及中央派來的防疫專家深入疫區防治,很快撲滅了疫情,受到中央衞生部的讚揚,在之後的兩年中,郎寶信在張家口地區積極開展醫療、衞生事業的宣傳和建設,被評為河北省衞生模範,河北省主席林鐵為其頒發了獎狀。 [2]  [5] 
1952年12月張家口地區組建後郎寶信任張家口地委第二副書記,1953年6月5日總理周恩來簽發任命書,調任河北省衞生廳政治副廳長,任職後兼任河北省衞生廳黨總支書記,主管黨務、財政、人事工作。為貫徹中醫政策曾寫文章批判當時衞生部副部長王斌違反中醫政策的言論,在健康報、河北日報登載。並支持省衞生廳廳長段慧軒(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在河北省成立衞生工作協會,團結廣大中醫,支持他們開辦聯合診療所,增強了中醫業務的提高並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困難,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作為經驗向全國推廣。與此同時,郎寶信還主持"中華全國總工會北戴河療養院"的醫療設施建設工作,為中央領導在北戴河辦公、開會提供了醫療保障(1954年7月底,陳雲和李富春在北戴河療養院主持修改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 [5]  [3] 
1958年4月郎寶信任張家口醫士學校校長(仍兼任河北省衞生廳黨組副書記至1959年3月),大躍進時,把中專張家口醫士學校升格為張家口醫學院(後為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郎寶信任張家口醫學院院長,為解決房子、設備、師資、用地等問題做了很大努力,經多方聯絡協商,將原沙嶺子康復醫院改為第二附屬醫院,擴大了實習基地。在面對各種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曾提出領導與教師和學生實行"五同"的辦學理念,即"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同娛樂",自上而下形成師生之間心心相印,教書育人,教學相長的局面。由於在"大躍進"中全國高校盲目擴大招生,教學質量直線下降,60年代初,國家開始整頓,"大躍進"中升格的各大高校紛紛"下馬",張家口師院、張家口工學院等高校停辦整頓,在此期間,郎寶信等校領導為保留這所醫學高校做了很大努力,最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1962年,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劃歸河北省教育廳領導,成為張家口市區內唯一的省屬高校。 [5]  [3] 
文化大革命中郎寶信受到審查,三次被揪,三次解放,是張家口市受批判、挨鬥爭最多的人。(注:1967年曾被造反派批鬥的郎寶信又被推舉擔任過張家口醫專的革委會主任,但很快又被打倒,抄家。1974年在段蘇權將軍的親自關照下,郎寶信擔任了張家口師專的革委會副主任,主管後勤工作。) [5]  [3] 
粉碎"四人幫"後,郎寶信任張家口師專校長,為師專的發展積極努力,做出一定成績,深受廣大師生的愛戴。當時,為解決外語系師資問題,郎寶信不怕個人承擔風險,從勞改隊引進一名刑滿釋放人員,系英國經濟特務,叫陸湘清任教,當時河北省教育廳和高教局不批,而以臨時工錄用,該人後被評為師專英語系教授,並擔任英語系主任,業務上是當時河北省的知名人士。為提高辦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郎寶信積極爭取為師專教師提供培訓和深造的機會,同時,切實關心教師的生活,特別是為當時的青年教師解決了住房困難等。在落實政策的工作中,郎寶信與校黨委書記祝慶理一道投入到師專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中,為"文革"中受批判和衝擊的同志恢復了名譽。 [5]  [3] 
1981年郎寶信調回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任黨委書記,積極進行否定文化大革命教育,身體力行肅清"左"的毒瘤,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幹部政策。當眾摘掉了被誣陷者的帽子,該平反的平反,該道歉的道歉,該退賠的退賠,該安排工作的安排工作,從而使師生員工精神面貌為之一新,並帶領學校各系領導幹部到外地醫學高校參觀學習,交流、積累辦學經驗,積極爭取辦學經費與科研設備,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升格為本科醫學院打下了基礎。 [5]  [3] 
1982年12月,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升格為張家口醫學院,郎寶信任張家口醫學院黨委書記。自1958年郎寶信擔任張家口醫士學校校長,到1959年擔任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校長,再到1982年擔任張家口醫學院黨委書記,見證了這所醫學院校從中專到大專再到本科的全過程。1983年底,郎寶信響應黨的號召申請離休。離休後任張家口醫學院離休老幹部支部書記、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張家口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顧問。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授予"醫政崗位三十載,無私奉獻為人民"榮譽稱號。 [5]  [3] 
2001年9月7日,因病在張家口逝世,享年85歲。 [1] 
參考資料
  • 1.    張北縣檔案史志局編著.中共張北縣地方史 第1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200
  • 2.    張家口察哈爾文化研究、郎琦主編.戰士.公僕.校長——紀念郎寶信同志誕辰100週年文集.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年:376-378
  • 3.    郎寶信:從戰火中走出的醫政行家  .《河北北方學院報》.2023-04-25[引用日期2023-10-18]
  • 4.    沽源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編.沽源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237—238
  • 5.    張家口察哈爾文化研究會.戰士.公僕.校長——紀念郎寶信同志誕辰100週年文集.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