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清廉

鎖定
邵清廉,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籌建延安炮校、宣化炮校、東北自治軍炮校、東北民主聯軍炮校、朱瑞炮校等五個炮校,1947年創建牡丹江軍馬場。她是延安抗戰女幹部,解放軍軍馬事業和軍馬場創始人之一;和平年代,她不索取,廉潔走過了人生的下半程。
中文名
邵清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籍    貫
遼寧法庫縣藍旗堡子
出生日期
1914年10月
逝世日期
2004年8月
畢業院校
北平輔仁學院
延安女子大學
信    仰
共產主義

邵清廉家庭背景

1914年10月,邵清廉生於遼寧新民(1914年區劃遼法庫縣)藍旗堡,自幼敏學,念道德經,性格直爽,開明豁達,屬書香門第,大家閨秀,賦詩吟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父邵萬生,持祖傳秘方,救死扶傷,醫術精湛,馳名遐邇,設邵公館,母邵菅氏。
1932年2月,邵清廉與鄭新潮在瀋陽結婚 1932年2月,邵清廉與鄭新潮在瀋陽結婚
1932年2月,在父親的包辦下,邵清廉與鄭新潮在瀋陽結婚。並從丈夫那裏接受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思想。
1936年,與丈夫隨流亡儒生湧入北平在輔仁學院讀書,納新文化、新思維。後因身孕和戰亂迴歸家園。在邵清廉的身上:一方面,有着中國封建孔孟之道的道德品質,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基督教的道德約俗。中西雙重道德的約誠為邵清廉的優良品質奠定了基礎。她與丈夫的愛情與品德的交織構成了她人生的價值。

邵清廉抗日戰爭時期

邵清廉攜子千里徒步到延安,與丈夫鄭新潮共同抗戰 邵清廉攜子千里徒步到延安,與丈夫鄭新潮共同抗戰
1941年11月26日,具有愛國志向的邵清廉攜幼子千里尋夫,1942年,鄭雲燕隨母親邵清廉從奉天(瀋陽)千里迢迢徒步來到延安 [4]  ,尋找從黃埔軍校畢業來到延安抗大的父親鄭新潮。從遼寧瀋陽新民縣徒步,歷時三月有餘,抵達延安,開啓了她的戎馬軍旅生涯。
邵清廉進入延安女子學校學習後,成為八路軍女幹部 邵清廉進入延安女子學校學習後,成為八路軍女幹部
1942年初,進入延安先在“中國女子大學”八路軍婦女學校學習。協助李貞工作,並協理她的生活,在延安寶塔下聆聽李貞、張琴秋等講黨課。

邵清廉解放戰爭時期

邵清廉全家隨大部隊奔赴東北戰場 邵清廉全家隨大部隊奔赴東北戰場
1945年底,邵清廉全家隨延安炮兵學校在胡耀邦率領的北上大軍赴東北戰場。

邵清廉創建各炮校

邵清廉與鄭新潮(東干隊)是延安炮校的教員被分配到張家口接續籌建宣化炮兵學校。邵清廉等迅速投入了籌建宣化炮校(現炮兵指揮學院),此後,宣化炮校進行了幾期培訓班的教學課程。1945年12月後,延安炮兵學校先後改名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炮兵學校”“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朱瑞炮兵學校”,直至解放後宣化炮兵學校才得以復興。

邵清廉創建軍馬場

邵清廉與丈夫白手起家,創建全軍首個軍馬場(牡丹江) 邵清廉與丈夫白手起家,創建全軍首個軍馬場(牡丹江)
鄭新潮與妻子邵清廉愉快地接受了創建軍馬場的光榮任務,在牡丹江謝家溝日本兵營的廢墟上,開始創建軍馬場。在好人好馬送戰場的大背景下,後方軍費十分緊張,鄭新潮到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申領經費,當時,只給他批了9.99元,但鄭新潮、邵清廉夫婦憑着一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畏艱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他們開荒種田、撿拾廢品、網羅人才,帶着6名傷兵2匹種馬,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3年的時間創建並發展了牡丹江軍馬場。 [3] 

邵清廉創建軍馬基地

從1947年開始,鄭新潮、邵清廉夫婦在東北牡丹江、扎蘭屯、肇東等地建立軍馬場,共建立了36個軍馬配種站,還在肇東、太康、安達等地建立起軍馬牧草基地。軍馬場的廣泛建立為全國馬種優化起到了推進作用,並取得了良好效果。1953年,鄭新潮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充分讚譽和表彰。 [3] 
1947年,邵清廉隨部隊抵達牡丹江,東北戰場炮火正酣,炮兵前線告急缺馬,邵清廉接到軍委炮兵副司令賈濤指令:立即在牡丹江籌建軍馬場。邵清廉帶着幾名傷殘戰士,在荒野的土地上(只有幾間破舊土房)開始創建全軍第一個軍馬場--牡丹江軍馬場。此後,又建立了肇東軍馬場、扎蘭屯軍馬場等。

邵清廉新中國成立後

邵清廉捐贈軍馬

邵清廉在軍委馬政局工作,攜子女留影 邵清廉在軍委馬政局工作,攜子女留影
1951年,北平解放後,邵清廉調到北京,在軍委炮兵司令部馬政局工作。軍事機要管理員,任師級幹部,期間,上級派她與馬政局顧問載濤一同去瀋陽,為新民縣捐贈運送優質品種良馬16匹。並參加了捐送交接儀式。瀋陽軍區接待了軍委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邵清廉、載濤等一行的捐贈活動。
1951年邵清廉右與鄭新潮左在軍委配備的車前 1951年邵清廉右與鄭新潮左在軍委配備的車前

邵清廉錯改命運

1955年下半年,總後勤部裁撤了馬政局。裁員中,邵清廉被錯誤的按照戰士復原到地方,半年後,此時,邵清廉未能趕上1956年授軍銜的機遇。1965年3-5月總後勤部改編增設軍馬局,再度召回許多被錯誤復原的女幹部,她們官復原職後,黨地十屆三中全會後,她們都按照軍級待遇了。而邵清廉因當時通訊落後,失去聯絡,加上文革丈夫被衝擊和家境變遷,一直中斷了與軍隊的聯繫,未能恢復軍籍,在遺忘的角落,過着煎熬困苦的生活。

邵清廉清廉一生

邵清廉晚年生活

邵清廉斷了依靠丈夫工資經濟來源,依靠子女贍養生存下來 邵清廉斷了依靠丈夫工資經濟來源,依靠子女贍養生存下來
1985年秋,邵清廉丈夫去世,邵斷了依靠丈夫的工資經濟來源,依靠子女贍養費生存下來。1997年至2003年秋客居石家莊兒子家,90歲的邵清廉報名上了石家莊市老年大學,中國老年日報報道了她《九旬老太上大學》的文章。

邵清廉清廉離世

2004年8月醫治無效病逝,享年91歲,立碑與丈夫合葬於遼寧省新民縣“東蛇山”青松翠柏之下。

邵清廉軍馬女將

邵清廉作為解放軍軍馬事業和軍馬場創始人之一,軍馬場提供的數萬匹軍馬無論在解放戰爭還是朝鮮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軍馬事業和軍馬場的創建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戰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