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武三角戲

鎖定
邵武三角戲,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的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邵武三角戲是流傳於福建省邵武市及其周邊的光澤、泰寧等縣的一個地方小戲劇種,因其原來只有生、旦、丑三個角色而得名。其起源大約在明清之際。邵武三角戲的説唱道白用的是“土官話”和邵武方言,文詞詼諧幽默,曲牌名稱多以劇目名稱而定,也有以角色名稱和地名為名稱的。邵武三角戲大多有勸世的意義,教育人們行善、戒奢、勤勞。 [2] 
2005年,“邵武三角戲”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41。 [7] 
中文名
邵武三角戲
批准時間
2005年
非遺級別
省級
非遺編號
Ⅳ-41
申報地區
福建省南平市
遺產類別
傳統戲劇
保護單位
邵武市文化館

邵武三角戲歷史淵源

邵武三角戲 邵武三角戲
邵武三角戲是主要流行於邵武及其周邊的的一個地方劇種,因其原來只有生、旦、丑三個角色而得名。其起源大約在明清之際,是由花鼓戲、黃梅戲、採茶戲、邵武民歌融匯演變而成的全國獨有的地方劇種。邵武三角戲從產生伊始迄今有400餘年。 [1] 

邵武三角戲文化特徵

邵武三角戲《下南京》 邵武三角戲《下南京》
邵武三角戲語言樸實、風趣,有時還特意穿插些地方方言,而且大多數是喜劇、鬧劇,也有少數悲劇,大多有勸世的意義,教育人們行善、戒奢、勤勞。所有劇目的題材均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男女愛情、悲歡離合、家庭糾纏之類故事,被稱為“家庭戲”。它沒有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劇中人物無非是農民、小商販、土財主之類,沒有帝王將相、文臣武將,百姓評價邵武三角戲是:“沒有皇帝沒有官,越看越心寬”。 [1-2] 
邵武三角戲的説唱道白用的是“土官話”和邵武方言,言詞詼諧幽默,表演方式也有其獨特之處,如旦角均倒退着出場,丑角多用扇子、走矮子步等。其曲調有專曲專用和通用於任何劇目的“湖廣調”兩大類,曲牌名稱多以劇目名稱而定,也有以角色名稱和地名為名稱的。唱詞通俗易懂,表演時載歌載舞,樸實自然,優美抒情,保留着民間原始藝術的純樸性。由於邵武三角戲有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豐富的題材內容,因而被譽為“全國地方戲劇一枝花”。 [1]  [3] 

邵武三角戲代表劇目

邵武三角戲的傳統劇目有《下南京》《鳳凰山》《青龍山》《曹妹反情》等140多個劇目。 [5] 

邵武三角戲傳承保護

邵武三角戲傳承狀況

邵武三角戲 邵武三角戲
邵武三角戲在邵武有過輝煌的歷史,而現代邵武三角戲的近況令人擔憂。邵武三角戲老藝人不足20人,且後繼乏人;傳統劇目和曲調散失;農村業餘劇團簡陋,演出劇目陳舊。過去農村人人都會唱上一段三角戲,現代只有廟會、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時,才能見到十多人組合的三角戲班,加之道具、服裝簡單,演員未受正規訓練,劇目和唱腔原始,喜歡這種表演形式的羣眾愈來愈少,而城區喜愛邵武三角戲的青年人更為少數。如不進行及時搶救和保護,邵武三角戲將至失亡。 [6] 

邵武三角戲傳承人物

虞東生 虞東生
虞東生,漢族,南平市邵武人,1944年11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邵武三角戲”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960年虞東生進入邵武縣三角戲劇團,師從羅雪官、付子卿、周老三等藝人學戲,工生角。文革後期,邵武三角戲專業劇團解散,虞東生轉入業餘劇團,1985年擔任團長。虞東生傳承全本劇目20多個,摺子戲40多種,以及100多個唱腔曲牌與嗩吶曲。幾十年來,除了常年帶劇團下鄉演出外,虞東生還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戲曲會演等活動。為培養三角戲傳承人,1992年虞東生在芹田村組織三角戲培訓班,培養青年演員趙有華等;1993年在鶴林坪村組織業餘三角戲劇團,培養演員肖愛香等;1994年在一都村組織業餘三角戲劇團,培養學員邱華英等。2006年,虞東生被邵武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局聘請為農村文化協管員。 [3] 
陳紅,女,1968年12月出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邵武三角戲”第五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4] 

邵武三角戲保護措施

傳承人虞東生為收集、整理邵武三角戲劇目和音樂曲譜,曾組織劇團演出傳統三角戲共15本,作為資料保存。 [3] 
2012年8月,邵武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邵武市三角戲儺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6] 

邵武三角戲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8年,邵武市被命名為“中國三角戲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 
2015年11月,邵武三角戲《六斤四》在“第六屆福建藝術節暨福建省第26屆戲劇會演”比賽上獲得了表演、劇本、音樂、舞美設計等一個金獎、四個銀獎、一個銅獎的成績。 [6] 
衍生節目
2018年,邵武越劇戲迷社的突出表現被中央電視台戲劇頻道拍攝成專題片播出,這也是邵武戲劇頭一次上央視。 [6] 
主要活動
邵武三角戲《僱長工》曾參加中央七套“生活”欄目演播;《沿山紅路》《雙喜臨門》等曾參加福建省戲劇匯演;《小巷人家》曾參加福建省業餘戲劇團匯演;《看相》《七仙女鬧結紮》曾參加南平市匯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