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惟中

鎖定
邵惟中(1515—1589),字希舜,號纓泉,雲南永昌(今保山市隆陽區)人,二十三歲中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又中進士,被授予行人司行人。邵惟中曾奉命出使周魯伊王諸藩府,因辦事幹練,拒絕收受當地官員饋贈,堅貞節概,為藩府官吏們所雅重。1554年,邵惟中被任命為南京廣東道監察御史,巡視京城稽查後湖冊籍,整理光祿文卷,訓練軍隊,重甲刑法,取得了很好的政績。 [1] 
中文名
邵惟中
出生日期
1515年
逝世日期
1589年

目錄

邵惟中生平

1555年,倭寇騷擾沿海地區,邵惟中在沿海悉心防禦,應援綜理,周密部署,倭寇很快被殲滅。捷報傳到京城後,邵惟中幾次受到皇帝獎賞,連他的父母及妻子都得到了皇帝的賜封。江南人民深受倭寇之害,對邵惟中非常感激,都説:“何以永賴公保障也。”江南士大夫中有在朝中做官的,便竭力向皇上舉薦,遂晉升邵惟中為常州府太守。常州是當時被稱為財賦之區的富庶地方,前運河絡繹,交通發達;後江防嚴密,屯戍兵萬餘,郡務非常繁雜,當時又恰逢災荒大飢之年。邵惟中上任後,建倉儲谷,賑濟饑饉,招撫流民復業。又籌措白銀數十萬修城闉房屋、建月城、浚城濠、練府兵、餉客兵、興學校。與此同時,採取了一系列減免徭役,清理鹽法,革除弊政,發展生產的措施。
1561年,邵惟中擢升為廣東按察司副使,專理清軍。赴任至楚郴州時,邵惟中因念家中父母年事已高,隨即改變了主意,轉而請求歸田終養,得到皇帝的允許。惟中回鄉第二年,父親邵節去世。隆慶元年,穆宗皇帝即位,訪求昔日舊賢,陳中丞、劉直指二人向皇帝舉薦了邵惟中,惟中不得已回到京城。不久,又補河南開封太守。邵惟中到任後,則裁減冗費以節約財用,重申鄉約以敦促教化,明賦税以便解納,編驛傳以保郵傳暢通,建義學、義田、義倉以興人文,以備賑恤。從而使開封地方經濟和社會治安在短期內得到恢復和安定,受到百姓的讚揚。同年,邵惟中因功升任廣西按察副使,分巡桂林,兼理撫夷兵備。由於當時的廣西壯族地區時常發生民族反抗鬥爭,社會治安比較混亂。邵惟中到廣西后,提出了修城櫓雉堞,以固重地;嚴巡邏守望,以防奸細;立保甲,明賞罰,以維重治的治理方案,交給廣西的地方官推行。又內修政治,招安反叛者,並刻書冊千本,遍給夷寨。宣傳“只懲首惡,脅從不問,歸順者有賞”,很快就平息了動亂。
正當邵惟中行將凱旋時,無意中忤逆了權貴,那些妒忌邵惟中軍功的人便乘機排擠他。邵惟中又遷任甘肅行太僕卿,離開了廣西。適值邵惟中患瘧疾,便乾脆向皇上要求致仕。回到了老家永昌。第二年,陳中丞、劉直指二人再次舉薦,不仕。十二年後,陳中丞、楊冢宰又竭力打算起用他,但此時的邵惟中已無意再入仕途,説:“吾六十而解組,人謂知所止;七十而入山求隱,人謂得所止。今老矣,能復佝僂人世間,博顯庸為邪?”堅決推辭。惟中歸田後,杜門謝客,深居簡出,置家塾,建祠堂,教育子孫,樂善好施,經常濟人於危急之中。

邵惟中後代

邵惟中一生廉潔,他有六個兒子五個女兒,成人後分家產時,還跟不上一個中產之家。長子象賢,遴選貢生,任知縣;次子繼賢,為儒官;三子得賢、四子成賢均為庠生;五子興賢、六子多賢。邵氏後人在永昌人丁十分興旺,今保山市隆陽區的邵家莊、南哨屯等邵氏多數都是其後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