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德孚

鎖定
邵德孚 (1897~1967),山東省沂水縣沂水鎮城裏街人。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沂水縣黨組織創建時期發展的第一批黨員,也是中共沂水縣第一個支部成員。
本    名
邵德孚
出生地
山東省沂水縣沂水鎮城裏街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主要作品
《沂水縣黨組織的建立與發展情況的回憶》
《我所知道的黃石山慘案》

邵德孚投身革命

邵德孚,沂水縣後馬荒村人,1897年出生在一個貧民家庭,全家靠父親當衙役、哥賣燙麪包子維持生活。邵德孚幼年讀過私塾,從1907年開始先後在沂水縣第一、第二公學學習。在此後七八年的學習生活中,曾兩次因腿疾、一次因眼疾廢學。1913 年高小畢業.又因家庭生活困難,無力升學,在家閒住一年,到織布廠當徒工。1919年開始,分別在沂水師範講習所,臨沂經文中學學習和當小學教員。臨沂經文中學系教會所辦,洋人、洋奴的欺侮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只在校一年便輟學。 [2] 
1926年,邵德孚在沂水縣立模範小學任教。同年秋,沂水城裏人共產黨員王敬齋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屆畢業後奉派回沂水工作。邵德孚經同學介紹與王結識,同年底先由王介紹加入國民黨。1927年4月中共沂水支部成立,邵德孚為支部成員。從此,中國共產黨組織在沂水縣的城關、南鄉、西南鄉、西北鄉迅速發展,為1928年12月中共沂水縣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4] 
1927年4月,中共沂水支部成立,王敬齋任書記,邵德孚為成員。同年夏,沂水縣國共兩黨黨員以公開身份歡迎南京政府二次北伐的隊伍,北洋軍閥駐沂水的部隊曾被嚇走,但很快又回到沂水城。為避免反動軍隊鎮壓,王敬齋安排黨員向外地疏散,邵德孚去南京。同年11月返回沂水,先在縣境南部大刀會中做工作,後又與鞠百實在沂臨邊界處拉隊伍,打算以此響應北伐並與地方豪紳鬥爭。但均無結果。1928年春,國民黨的軍隊到達山東,北洋軍閥的勢力垮台,邵德孚立即聯絡回到沂水的共產黨員,以國民黨員的身份組成國民黨沂水縣黨部。6月,中共山東省委特派員孫兆鵬到沂水,恢復了黨組織,成立了中共沂水特支,12月建立中共沂水縣委。邵德孚利用在縣黨部的合法身份,發動與組織農民協會、工人聯合會、婦女聯合會和學生教員聯合會,使共產黨的主張深入到各界羣眾中。 [2] 

邵德孚獄中鬥爭

1929年5月12日,中共沂水縣委遭敵破壞,他同朱壽年等縣委負責人被捕。當日經交涉邵雖獲釋,但因沂水黨組織與上級失掉聯繫他憂心如焚,就利用各種關係尋找黨組織。1930年初,他任沂水縣同盟會烈士紀念學校——瑞麟小學校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待機與中共山東省委聯繫。同年暑假,邵德孚去濟南途中,在益都客棧結識了河南省失掉組織聯繫的共產黨員謝梅村,在交談中,瞭解到謝的身世,便邀請謝來沂水任教。通過謝在河南的關係,於1932年4月與中共山東省委取得了聯繫。同年5月,中共沂水特別支部建立,8月改為中共沂水縣委,謝任書記,邵德孚任宣傳部長。從此,沂水黨組織進入大發展時期。同年冬,全縣黨員已達300餘名,組建了3個區委。 [1] 
1933年,沂水縣委遷往西北鄉農村,邵德孚留城內,以國民黨員的身份,同社會各界廣泛接觸,開展黨的工作,負責上下聯繫。1933年7月,中共山東省臨時省委組織部長宋鳴時叛變,遂親帶韓復榘軍法處人員到沂水逮捕共產黨員,邵德孚等6人被捕,沂水縣委遭到破壞。邵德孚等6人先是拘押於沂水看守所,40余天後解往山東省高等法院看守所。邵德孚與敵人進行了堅定而巧妙的鬥爭,始終沒有暴露共產黨員的身份。後被國民黨法院判刑5年,先交第一監獄執行。在獄中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他積極參加絕食鬥爭。1936年夏天被移送青州模範監獄,同年秋山青州監獄送人濟南反省院。不論在監獄中還是在反省院,邵德孚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氣節,深得難友的信任。1937年2月,邵德孚被解回沂水監獄。他耐心做青年難友、青年看守的教育工作,並介紹條件成熟的青年難友張升祥,看守陳志經加入中國共產黨。 [3] 

邵德孚投身抗日

1937年12月,邵德孚經保釋出獄。中共山東省委旋即派邵德孚和李仲林到臨沂、沂水、莒縣等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邵德孚隻身返回沂水,在共產黨員較為集中的沂水西北鄉,召集黨員參加會議,傳達省委關於恢復沂水黨組織發動羣眾抗日救國,建立抗日武裝的指示。 [4] 
1938年2月底,按照省委指示,沂、莒兩縣游擊隊員共約500人,正式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抗大畢業生魯濱任大隊長,邵德孚任黨代表,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郭有鄰任參謀。下轄3箇中隊和1個特務中隊。1938年春節剛過,邵德孚在馬荒村召開抗日活動分子會議。會後,到各區發展組織,組建抗日武裝。稍後,莒縣共產黨組織領導建立的兩個遊擊中隊亦加入六大隊。 這支部隊後來發展成為八路軍山東遊擊第二支隊 [3] 
同年夏,邵奉命任八路軍駐沂水辦事處主任。同年8月,中共沂水縣委第三次重建,邵任統戰部長,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士紳名流投入抗戰洪流。 [1] 
1940年春,他參加籌建沂水縣參議會和沂水縣抗日民主政府,被選為縣參議長,與縣委、縣政府一起,領導全縣民主建設,發展地方武裝,粉碎了日本侵略軍的多次“掃蕩”。1941年春,邵調離沂水,先後任魯中二地委民運部長、各救會長、組織部長和魯中區參議長。 [1] 
解放戰爭中,任魯中區駐渤海辦事處主任兼政委,負責組織魯中轉移到那裏的一萬餘名幹部、家屬的學習和生活。1948年8月13日,任沂山專署專員兼地委副書記。1949年8月,任魯中南行署人事處長,後任行署第二副主任。 [1] 
1950年後調省工作。歷任山東省省立醫院院長、中國教育工委山東籌委會主席、衞生廳副廳長、山東省委監委副書記、山東省醫學院院長、省政協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67年5月病故於濟南。1971年3月,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為革命烈士 [1] 
參考資料
  • 1.    王增乾.山東革命文化人物簡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178頁。
  • 2.    《沂水英烈昭千秋》編委會.沂水英烈昭千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第141頁。
  • 3.    臨沂市委《沂蒙頌歌》編委會編著.沂蒙將軍頌:軍事誼文出版社,2005年:第412頁。
  • 4.    沂水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沂水縣文史資料 第13輯 沂水人物: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3年:181-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