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达于1982年9月—1986年6月在浙江大学读本科;1986年8月—1986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86年9月—1987年8月任嘉定县第二职业学校支教讲师团教师;1987年9月—199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90年9月—1993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1992年10月—1994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程师;1995年1月—1997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程师;1995年9月—1998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1997年4月—199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1]2011年—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2019年—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2021年—202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 [4]
邵建达带领着实验室团队为了突破一系列“卡脖子”的难题,持续开展中国ICF领域的光学材料、光学加工以及检测技术相关的攻关工作,将中国团队带上了从跟跑到超越的科研高速路。 [14]201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2023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3]
- 中文名
- 邵建达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地
- 浙江宁海 [5]
- 出生日期
- 1964年12月 [5]
- 毕业院校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
-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23年) [3]
- 性 别
- 男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5]
- 学 位
- 博士 [1]
- 学 历
- 研究生 [1]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1964年12月,邵建达出生于浙江宁海。 [5]1982年9月—1986年6月,在浙江大学读本科。1986年8月—1986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86年9月—1987年8月,任嘉定县第二职业学校支教讲师团教师。1987年9月—199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90年9月—1993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1]
1992年10月—1994年1月,邵建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程师。1994年1月—1995年1月,任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1995年1月—1997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程师。1995年9月—1998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 [1]
1997年4月—1999年12月,邵建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1998年7月—1999年6月,任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博洛尼亚LAMEL研究所访问学者。199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1]
2011年—2019年,邵建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2019年—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2021年—202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 [4]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邵建达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光学元器件的研制工作。他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长时间攻关,解决了基板加工、镀膜和检测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和高端产品禁运。 [13]
- 科研项目
据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数据,邵建达主持6项科研项目。 [1]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
TMT大口径宽角谱介质膜分色镜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级 |
面向超强激光系统的关键单元器件技术研究 | 部委级 |
全口径大面积反射式静态曝光装备 | 部委级 |
LPP光刻光源收集镜多层膜沉积平台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 | 省级 |
基于薄膜态材料的非线性效应精细调控技术合作研究 | 研究所(学校) [1] |
- 科研奖励
据2025年3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邵建达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研奖励。 [6]
类别 | 名称 |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成套制备工艺技术及应用 [1] |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 米级、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偏振薄膜元件成套制备工艺技术与应用开发 [7] |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强激光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精密检测技术及应用 [8]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神光Ⅲ大尺寸高强度激光薄膜的研制 [9] |
- 发明专利
据2025年3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邵建达获得授权专利80余项。 [6]
名称 | 专利号 |
---|---|
一种啁啾体光栅的啁啾率测量方法 | CN116698365A |
用于脉冲压缩金光栅衍射效率带宽拓展的方法 | CN116449472A |
一种全频段误差收敛的激光修形方法 | CN116408535A |
KDP类晶体籽晶螺旋式生长方法 | CN116397314A |
自支撑薄膜滤片的脱膜系统 | CN219114577U |
一种多面体转镜镀膜装夹装置 | CN115961262A |
一种色散补偿双面增透膜层及其设计方法 | CN115951432A |
空间太阳能电池用可调谐多波长激光防护膜 | CN115714145A |
一种超薄薄膜光学常数的表征方法 | CN115683561A |
介质高反膜元件表面缺陷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 CN111948223B [1] |
- 学术交流
2021年4月12日—16日,第四届高功率激光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苏州举办,邵建达致辞开幕式。 [12]
2024年4月21日,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高峰论坛开幕,邵建达致辞并作大会报告。 [11]
2024年8月12日—8月14日,第十五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激光青年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邵建达出席论坛。 [10]
技术成就
邵建达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应用于中国神光系列激光装置,并出口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满足了中国激光聚变研究的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了中国激光薄膜和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 [13]
教育成就
- 培养成果
据2025年3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邵建达指导研究生100余人。 [6]
类别 | 方向 | 姓名 |
---|---|---|
博士研究生 | 光学工程 | 马平 |
高卫东 | ||
范平 | ||
徐学科 | ||
孔伟金 | ||
材料学 | 田光磊 | |
邵淑英 | ||
占美琼 | ||
秦俊岭 | ||
王素梅 | ||
硕士研究生 | 光学工程 | 齐红基 |
姚李英 | ||
吕超 | ||
袁景梅 | ||
金永浩 | ||
材料学 | 袁佳丽 | |
邹溪 [1] | ||
注:截至2025年3月 |
主要作品
播报编辑
图书
名称 | 出版社 |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11》 | SPIE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13》 | SPIE |
《光学薄膜及其应用》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激光诱导材料损伤(第六节)》 | CRC Press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14》 | SPIE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15》 | SPIE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16》 | SPIE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17》 | SPIE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19》 | SPIE |
《Pacific Rim Laser Damage 2021》 | SPIE [1] |
论文
据2025年3月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邵建达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 [6]
论文名称 | 期刊名称 |
---|---|
退火对ZrO2薄膜微结构及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
退火对电子束热蒸发Al2O3薄膜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
石英晶体监控膜厚仪的发展与应用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光学表面的标量散射理论 | |
宽禁带氧化锌半导体薄膜的研究进展 | |
离子束清洗在激光薄膜中的应用 | 《光学技术》 |
氧等离子体处理对氧化锆薄膜性质的影响 | |
HfO2薄膜的结构对抗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 《光子学报》 [1] |
非均匀性对单层膜光学特性的影响 | |
飞秒脉冲激光器中色散补偿膜的设计 | |
离子辅助沉积中离子束流密度的作用 |
荣誉奖项
播报编辑
时间 | 荣誉奖项 |
---|---|
2006年 | 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 |
2011年 | “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1] |
2023年 |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3] |
2025年 |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6] |
社会生活
播报编辑
- 社会任职
时间 | 职务 |
---|---|
2011年 | 环太激光损伤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大会主席 |
2015年 | 《光学学报》编委会副主编 |
2019年 | 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光学薄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9年 | 上海市军民融合研究会副理事长 [1] |
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15]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邵建达一步一个脚印,凭着宁海人的“硬气”永不停歇地攀登着科研高峰,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宁海新闻网评) [2]
(邵建达)在高性能激光薄膜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美国光学学会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