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伯鎮

鎖定
邵伯鎮,地處江蘇省揚州江都區人民政府駐地仙女鎮北部。面積12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5.37萬畝、水面面積1.2萬畝。76640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鎮邵喬路,距市政府駐地北12公里。東鄰丁夥鎮真武鎮,西傍邵伯湖揚州市邗江區相望,南接仙女鎮,北與高郵車邏鎮八橋鎮接壤。轄艾菱、公路、南渡、崔橋、許莊、梁莊、張橋、高蓬、謝莊、馬蕩、孫橋、謝樓、昭關壩、新建、東南、戚墅、北祥、京杭、紅嶺、運東露筋綠洋湖、漁業23個村,甘棠、高蓬、公路、北祥4個社區居委會和糧食原種場水產養殖場2個國營場圃。邵伯古稱甘棠和邵伯埭,因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官封太保太傅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於此築埭而得名,唐宋以後日益興盛,是京杭運河線上聞名遐邇的繁華商阜。明清時期設邵伯巡檢司,轄24坊8輔;民國元年(1912)至26年,設邵伯市,轄15莊5鎮;
中文名
邵伯鎮
外文名
ShaoBo town
別    名
步丘;甘棠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江蘇揚州市江都區、蘇中地區
地理位置
地處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駐地仙女鎮北部
面    積
12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甘棠社區,鎮南村,南渡村等
政府駐地
邵伯鎮政府
電話區號
0514
郵政編碼
225261
氣候條件
副熱帶濕潤氣候區
人口數量
76640人(2017年) [1] 
著名景點
邵伯湖
機    場
揚州泰州國際機場
火車站
江都站、揚州站 連淮揚鎮鐵路(邵伯站
車牌代碼
蘇K

邵伯鎮獲得榮譽

邵伯鎮國家榮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重點鎮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 

邵伯鎮江蘇省榮譽

江蘇省重點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示範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羣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衞生鎮。

邵伯鎮歷史沿革

邵伯鎮歷史悠久

“邵伯”鎮名的由來,邵伯還有一個別稱,名叫“甘棠”或者是“邵伯埭”,因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於此築埭造福於民而得名,百姓把謝安比作西周時的召公,為紀念謝安改原地名步邱為邵伯,古代“邵”和“召”同音,唐日益興盛。當年廣為植株的古甘棠,還有一棵(後人補栽),隱在邵伯老街之中。時值秋季,並不是甘棠開花的季節,只一些零散的葉子,懸掛在枝頭。
邵伯相關的詩詞作畫
邵伯相關的詩詞作畫(6張)
如此,倒更顯古趣。據史料記載,邵伯最早稱為“步丘”,在史料中記有陳勝吳廣起義時曾經過“步丘”。1600多年曆史的積澱,使古鎮邵伯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同時又造就了鬥野亭鎮水鐵牛、謝公祠、條石街、甘棠古樹等十多處古蹟,也留下孫覺蘇軾蘇轍黃庭堅等文人墨客的傳奇足跡。
50年代  江都縣文學藝術協會 邵伯青年劇團 50年代 江都縣文學藝術協會 邵伯青年劇團
如今的邵伯,是全國1887家重點鎮之一,鎮域面積為98.61平方公里,人口近10萬,轄2個國營場圃,2個居民社區,21個行政村,耕地面積7499公頃。區域優勢十分明顯,東臨京滬高速公路,南卧揚粟高速和寧啓鐵路,西傍京杭大運河,北與高郵市接壤,淮江公路中貫全境,是江都區“一主兩翼”發展戰略的北翼,是鑲嵌在長江運河邊上的一顆明珠,是一座融入沿江、沿運開放、開發的旅遊名鎮,商貿重鎮,交通要鎮,經濟強鎮。 改革開放以來,邵伯鎮憑藉優越的區域優勢,搶抓大開放、大發展先機,堅持以“工業強鎮、建築富鎮、旅遊美鎮、科教興鎮”總攬全局,傾力打造“三區一業(即工業集中區、邵伯淥洋湖區、商貿集鎮區、建築安裝業)”,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截止2009年,全鎮擁有建築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3家,列統企業58家,億元企業21家。實現經濟總量176.9億元,地區生產總值65.2億元,財政收入1.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68元,被評為十佳爭先進位鄉鎮,工業集中區被評為揚州市十強鄉鎮工業集中區。
淥洋湖村被確定為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2010年以來,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大幹三五年,建設新邵伯”的宏偉戰略目標,着力在工業轉型升級、高效農業發展、旅遊開發建設、城鄉環境改善、和諧社會建設上取得新突破。致力打造實力邵伯、人文邵伯、生態邵伯、精緻邵伯、幸福邵伯,努力把邵伯建設成為沿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全市城鄉統籌發展領頭雁

邵伯鎮歷史變遷

明清時期設邵伯巡檢司,轄24坊8輔;
民國元年(1912)至23年,設邵伯市,轄15莊5鎮;
民國34年(1945年)12月至次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邵伯建立政權,初置區政府,後建市政府,領轄邵伯、青雲、蟾宮3鎮及昭關、永橋、兩渡、孫橋、水西5鄉;
民國38年(1949年),邵伯再次解放,初設邵伯市政府,後設鎮政府;
1952年9月邵伯鎮政府升格為邵伯區政府,轄原邵伯鎮及公路村;
1954年6月恢復邵伯鎮機構,改稱為邵伯鎮人民委員會;
1958年9月建立江都縣第一個人民公社——邵伯人民公社,為政社合一的行政機構,基層設8個工區;
1959年5月調整公社規模,劃出丁夥地區;
1961年再次調整,轄5個居委會,2個大隊,另建艾菱公社,轄18個生產大隊;1964年11月改邵伯鎮人民公社為邵伯鎮人民政府;
1968年9月,建邵伯鎮革命委員會
1973年4月,鄉鎮合併,艾菱、邵伯併為邵伯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1年5月,改公社革命委員會為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5月,複名邵伯鎮人民政府;
2005年5月行政區劃調整,昭關、邵伯鎮合併新建邵伯鎮。

邵伯鎮行政區劃

現有轄艾菱、公路、南渡、崔橋、梁莊、鎮南、高蓬、謝莊、馬蕩、孫橋、謝樓、昭關壩、新建、東南、戚墅、北祥、京杭、紅嶺、運東、露筋、綠洋湖、漁業22個村,甘棠、高蓬、銀杏、北祥4個社區居委會和糧食原種場水產養殖場2個國營場圃。

邵伯鎮文化遺產

邵伯鎮鎮級城隍廟

邵伯城隍廟位於邵伯鎮鎮北,明洪武三年建。原為搜鹽所,明季所移於儀徵,鎮人捐資以遺址建廟祀城隍。歷史上的邵伯城隍廟,殿宇巍峨,氣勢宏偉。
第一進山門殿,第二進四值曹公殿,殿內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殿旁有廂房五間。第三進審事廳,兩側有七八間執事用房。
邵伯鎮 邵伯鎮
第四進正殿,整體佈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緻,紋飾典雅。正殿供奉城隍爺神像,金臉,五綹鬍鬚,神態儒雅。腰繫玉帶,腳蹬烏靴,頭戴鈎金彩冠,身着繡花紅袍。正殿廊柱上有一楹聯:作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 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

邵伯鎮玉帶河橋

古鎮的后街旁邊有一條綠色的小河,形如玉帶,人們稱之為:“玉帶河”,是古鎮上的一條護鎮之河,小河曲曲彎彎,粼粼流淌,隔不遠就有一橋,有小木橋,條石橋,石頭拱橋,一字排開,橫跨小河,從東河頭向南數,就有淳子橋,楊公館橋中橋,五福橋(又名鐵橋),南橋(又名多子橋),河東岸是一片綠色的梯田,是專門生產蔬菜的。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邵伯,當時是盛夏季節,解帶於玉帶橋,使玉帶墜落河中,使人打撈而不得。見小河走向形如玉帶,河山之橋恰有九座與乾隆帝掉落的心愛玉帶帶上珠寶數目一致,大嘆其説天下豈有這等巧事!事宜將此河定名為玉帶河。又因其河上8座橋已有名號,唯有落帶之橋未有名稱,顧乾隆帝親筆為此橋提名為玉帶橋。據邵伯翟老太太(翟雲仙,抗戰救援隊隊長,鑼鼓小牌子第二代傳人)講玉帶橋的牌匾毀於抗戰時期,只留有牌匾“玉”字被人收藏。

邵伯鎮古街

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之前,就沿運河設市裏,成為運河古鎮之一,到清乾隆已是萬家燈火、商旅如織的重要商埠。邵伯還保存着蘇北蘇中地區少有的條石街,它是邵伯的一張名片,有不少的電影、電視劇到此拍攝,是不可多得的影視基地。
建於康熙年間的古街,南北走向與運河平行,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條石頭街寬不足2.5米,全長1500公尺,全由整塊的青條石鋪就,中間交叉橫排,下有磚砌水下道,兩旁為豎條石,設有陰中和地溝。在街的南北兩頭砌有圓門,上有更樓,設有木製柵欄,非常古樸壯觀,南北兩圓門是南鄉、北鄉居民進鎮的必經之路。
南園門更樓叫“青雲樓”,又叫“文昌樓”即取“青雲得路”之意。現還保存有門樓上的石頭一塊。北園門上更樓叫“真武樓”,鎮民是想得到真武大帝的庇護,求個國泰民安。
邵伯鎮 邵伯鎮

邵伯鎮古巷

邵伯古巷
邵伯古巷(4張)
邵伯三里長的條石街,好似一條長龍,頭南尾北,鎮南的南塘,好似龍飲水的仙池,而與條石街構成垂直的巷子,就像龍的爪子,向東西延伸,一一對稱,西連古運河,東接裏下河

邵伯鎮古宅

古老的街巷中散落一些古宅,它猶如珍珠閃亮,那些深宅大院,經典名莊,其建築和風格很獨特,是豐富的旅遊資源。在南大街133號,145號等,位於大馬頭和朱家巷之間,有一羣明代建築,古房屋又40餘間,規模宏偉,結構緊湊嚴謹,細緻精緻,佈局優雅,這些明代建築有較高的文物和人文價值

邵伯鎮古碼頭

邵伯因運河而生存,水上運輸異常繁忙,因而各碼頭,不僅多,而且各具功能。沿古鎮市中心向西,拾級而上,就能看到大運河線上遠近聞名的貨運碼頭——大馬頭。人們稱它為“運河第一渡”,“水上城坊”,大馬頭對岸就是古代的潘家古渡,與河西大街遙遙相望。運河興旺,邵伯繁榮,大馬頭自然成為運河線重要商埠之一,而且素有“鎮江小馬頭,邵伯大馬頭”的美稱。
據查,現今邵伯鐵牛、運河碼頭等遺蹟被列入大運河申遺正式名錄

邵伯鎮鬥野亭

鬥野亭
鬥野亭(6張)
江都區邵伯鎮鬥野亭,始建於宋熙寧二年(1069),因亭的位置“於天文屬鬥分野”而得名。鬥野亭雄踞高丘,面臨邵伯湖,憑眺湖光浩渺,遠觀帆影點點,近看田家炊煙,都有無窮的樂趣。數百年來,鬥野亭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來此觀景賦詩,尤以北宋年間文人為最,孫覺、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等來此作詩,堪稱絕妙。
最先來的是孫覺(高郵人),曾竭力提拔秦觀,並將其介紹給蘇東坡,高郵文遊台便是當年蘇軾、秦觀、孫覺、王鞏飲酒論詩之所。如果説文遊台是他們會聚的史冊,那麼鬥野亭即是他們友誼的豐碑。孫覺寫的是五古:“淮海無林邱,曠澤千里平。一渠閒防瀦,物色故不清。老僧喜穿築,北户延朱甍。檐楯斗杓落,簾帷河漢傾。平湖杳無涯,湛湛春波生。結纜嗟已晚,不見芙蓉城。尚想紫芡盤,明珠出新烹。
平生有微尚,一舟聊寄行。遇勝輒偃蹇,霜須刷澄明。可待齒牙豁,歸歟謝浮榮。”從孫覺的詩可看出鬥野亭確實怡人。首先是氣勢雄偉。“檐楯斗杓落,簾帷河漢傾”,結構彷彿天上落下的北斗星,其帷幕猶如天上傾瀉的銀河。其次是周圍的景色美,邵伯湖荷花盛開,藕香洋溢,如果在鬥野亭上,面對湖水,吃上“紫芡”、喝上“新烹”,其樂何及?即使他這個老翁也陶醉其間了。
“建於梵行寺一側的鬥野亭,是梵行寺僧人所建。亭名‘鬥野’,反映了我國古代一種天文現象,是指地上某一區域與天上星斗相對應,稱為‘鬥野’。”徐從法介紹,梵行寺在大運河畔,鬥野亭為近水建築,1079年,孫覺從高郵南下,途徑邵伯時,留下了《題邵伯鬥野亭》五古一首。
隨後,黃庭堅、秦觀、蘇軾、蘇轍、張耒、張舜民均有詩唱和。其中蘇轍北上等候過閘登鬥野亭,見有其兄蘇軾和孫覺的詩,因而也賦詩和之。首句即為“扁舟未得解,坐待兩閘平”。

邵伯鎮鐵牛

清朝康熙年間,淮河水災,江蘇揚州市邵伯鎮南更樓決堤,決口長達180米,水深13米多,康熙皇帝見到奏章,大為震驚,責令漕河總督張鵬翮迅速堵塞決口。因決口太深,一時難堵,故避開決口,開越河一道,自倉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廟接運河,又築南北二壩。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處共設置了十二隻動物,即“九牛二虎一隻雞”,安放於水勢要衝,以祁鎮水。
如今“雞飛虎跑”,只剩下幾隻鐵牛散落於河堤上,邵伯鐵牛便是保存比較完好的一隻。邵伯鐵牛長1.98米,高1.10米,腹空,橫卧在厚約10公分的聯體鐵座上鑄工精細,造型生動,重約2噸。咸豐二年《甘棠小志》作者董恂,奉命督運楚南漕糧路過邵伯,見邵伯鐵犀尚完整,獨無銘,特補撰曰:“淮水北來何泱泱,長堤如虹固金湯。冶鐵作犀鎮甘棠,以坤坎柔克剛。容民畜眾保無疆,億萬千年頌平康”。
邵伯鐵牛鑄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300餘年。據説千里運河線上共有九牛二虎一隻雞。但保存完好者僅邵伯鐵牛而已。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淮河再鬧水災。邵伯鎮南更樓決堤,決口長180米,深13米,漕運一度中斷。康熙帝接到奏章,大為震驚,責令剛剛接替病逝的于成龍(小於成龍,康熙年間另有一被康熙贊為“天下廉吏第一”、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的同名于成龍)任河道總督張鵬翮前往治理。可是,因為決口太深,一時難以堵住,只得避開決口,開越河一道,自倉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廟接運河,又築南北二壩,始得控制。
康熙四十年(1701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處設置十二隻動物塑像,即“九牛二虎一隻雞”,安放於水勢要衝,以期鎮水安瀾,同時亦作為水位測定之標識,人們通過水位上漲到動物腳、身、頸的位置,判斷水患發生的可能性。
這其中,九牛放置於漣水東門外、三河閘高良澗、洪澤湖、高郵馬棚灣、邵伯、瓜洲等地;二虎實為石雕壁虎,置於揚州壁虎壩;一雞則在江都昭關壩稽家閘石壁之上。

邵伯鎮謝公祠

董醇所著《甘棠小志》雲:然有此棣,即當有此祠。《元豐九域志》言:“甘棠廟即謝公祠也”。也就是説,棣,廟,祠為同一時期。原甘棠廟有廟碑,據《董山谷外集》記載為“唐太時顏真卿書”。《雍正江都志》言,“甘棠廟舊祀晉太傅謝安,歲久廟塌,鎮民肖像於五聖祠前殿”,嘉慶元年,學使耿定向謂安宜正位於堂,檄揚州知府遷安像於後殿”。到嘉靖六年(1523年),公祠嘗改額曰車山書院。據此,兩府言安石書院,謝公書院,當亦即此祠。”

邵伯鎮甘棠樹

古甘棠廟前植有甘棠樹,現有的甘棠樹是明洪武年間,邵伯在原甘棠廟的舊址設巡檢司,在司署門口補植了一顆甘棠樹,這稀少的甘棠樹長得老枝枯乾,皮老如鱗,夏日濃廕庇日,樹葉質潤特厚,當你仰望高聳挺拔,參天摩雲的風姿時,你心裏一定充滿讚美和崇敬之情,當你看到那鬱鬱葱葱,冬幹虯枝的甘棠古樹,你就會情不自禁的思念謝公了,它見證了謝公築棣為民的功績。

邵伯鎮義井惠民井

蔣桂同在《清平樂甘棠古蹟》中寫道:“謝公承,世代傳佳譽,治理洪流曾伏虎,鬱郁甘棠千古。”邵伯人民稱頌謝公,將比作治水聖人大禹。謝安築棣後逐步形成集鎮。鎮民飲水不便,謝公就在鎮內鑿井取水,造福於民。相傳,邵伯鎮北頭,緊靠堤下的的潘家巷就有一古井,為謝公築棣時所鑿。

邵伯鎮惠政橋

古邵伯湖畔有一古剎——梵行禪院,俗稱西寺。古寺為晉寧康三年(383)年僧人行密所建,明洪武初,以寺基為水驛。三年(1370年)僧人妙用遷寺於惠政橋西。惠政橋,磚石結構,跨鐵牛港。橋在西寺東,俗稱西寺橋,亦叫隱棠橋。因東晉謝安施政惠民而得此橋名,這是邵伯人民懷念謝公,感其恩德的又一歷史見證,1958年因建船而毀。

邵伯鎮甘棠義學

清《甘棠德志》言:“義學創於順治三年(1646年),先世必昌公偕潘,蔣兩紳士有事,廳後本茅屋,迨汝梅公易以瓦,乾隆初,屋頗傾坯,前廳蔣春和修,後宇龔聯甲修,義學位於鎮中(土真)巷之南,竹巷之北,緊靠雙旗杆。義學為免費教育,面向窮苦鎮民,為當地培養人才,這乃實屬善舉。人們辦義學自然是受謝公惠政於民思想的薰陶和影響,自然而然的就加上甘棠二字。

邵伯鎮梵行寺

萬曆揚州府志》中記載:“梵行教寺在邵伯鎮,晉寧康三年(375)僧行密建。明洪武初(1368),以寺基為水馬驛(説明梵行寺在大運河岸邊)。據董恂《甘棠小志》記載:晉寧康三年,高僧行密看中了這塊寶地,流連忘返,遂建梵行寺。據傳梵行寺周圍的山茶,葉碧欲滴,花豔妖冶嫵媚,吐芳香飄十里。
蘇軾常來揚州,對邵伯山茶花自然有所耳聞。元豐七年(1084),他在往常州途中路經邵伯,於是放舟停楫,在秦觀、孫覺等文人雅士陪同下游玩了梵行寺後,自覺對山茶花意猶未盡,便拋開友人,獨自到梵行寺,領略山茶花嬌姿。
時值春寒,梵行寺銀裝素裹,天上又細雨霏霏。蘇軾沉醉於萬紫千紅的山茶花叢中,觸景生情,詩興大作:“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説似與君君不會,爛紅如火雪中開。”
蘇軾一生寫過3首茶花詩,除此之外還有《趙昌四季山茶》、《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二首》。這3首詠山茶詩雖作於不同時期,但都是讚美雪裏紅花鮮豔異常,品格堅貞。蘇軾本人一生仕途坎坷,歷盡磨難,但其操守品格,表裏如一,不肯隨時俯仰,令人敬佩。“爛紅如火雪中開”不僅是寫景,更是自比,藉以抒發傲霜鬥雪、獨佔春光的豪邁之情。
“建於梵行寺一側的鬥野亭,是梵行寺僧人所建。亭名‘鬥野’,反映了我國古代一種天文現象,是指地上某一區域與天上星斗相對應,稱為‘鬥野’。”徐從法介紹,梵行寺在大運河畔,鬥野亭為近水建築,1079年,孫覺從高郵南下,途徑邵伯時,留下了《題邵伯鬥野亭》五古一首。
梵行寺
梵行寺(3張)
隨後,黃庭堅、秦觀、蘇軾、蘇轍、張耒、張舜民均有詩唱和。其中蘇轍北上等候過閘登鬥野亭,見有其兄蘇軾和孫覺的詩,因而也賦詩和之。首句即為“扁舟未得解,坐待兩閘平”。

邵伯鎮來鶴寺

來鶴寺原名法華寺,隋大業三年(607)僧普輝建。明洪武五年(1372)僧行山重建。正統六年(1441)僧元程重修。明郡人彭汝實,微時,讀書與此,既貴,出資重建,完工之日,有雙鶴繞樑,因名來鶴寺。
邵伯古法華寺為蘇北名剎,是以往揚州一帶宗教活動的中心之一。寺前有幽徑,名曰神路,為鎮之風景絕佳處。
古剎法華寺。創建於隋大業三年(607年)距今已近1400年。法華寺創建後的三百五十年,周世宗徵淮南駐蹕於此。置院為法華禪院。北宋開寶中(968-975)賜額為寺。寺僧子惠募化千人,置一銅鐘,重可千斤。蘇東坡先生為撰《銅鐘銘》,銘曰:“先量智慧火,燒此無明銅。戒定以為模,鑄成無漏鍾。以汝平等手,執彼慈悲撞。聲從無有出,遍滿無邊空。”明郡人吏科給事彭汝實微時讀書寺中,既貴出資重建。竣工之日,有雙鶴繞樑,因名曰來鶴。相傳古邵伯鎮有庵觀寺院九十九半,其中規模宏偉者首推來鶴。寺址在邵伯埭東里許,地勢較高。明嘉靖癸巳年(1588年)夏,曾發生鸛鳥代哺之事。據《嘉靖維揚志》載“邵伯來鶴寺與佑聖觀相鄰,寺觀皆有鸛巢,二巢有二雛,其佑聖之鸛傷於彈,二雛待哺於來鶴,來鶴之鸛哺猶己子,誘之飛鳴,全其羽毛,人鹹異焉。”當時,揚州教授高簡曾作仁鸛歌以記之。
古經歷代重建、增建,金碧輝煌,頗為壯麗。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僧悟德重建,嘉慶四年(1799年)其徒達池增修後,來鶴寺規模最大,僧房樓觀達百間。主建築前後四進。第一進三間大廳,正門上有石刻“來鶴禪寺”四字,門內左右為哼哈二將,蹭迎面為彌勒坐像,後有韋馱。第二進二樑上有豎匾,上書“古法華寺”,兩邊站立四大金剛。第二進外面有鐘鼓樓。千斤銅鐘即置東樓。第二、三進之間有一片開闊地,立有寶鼎,場面全用方形白礬石鋪砌,可容千人,佛家稱為“丹墀”,為寺院舉行大典之用。廣場兩側帶廊的僧房,供寺內二、三十名僧人
居住,偶來遊僧也居於此。寺有租田數百畝,分佈在楊莊一帶,僧眾即靠田租和佛事收入生活。第三進為主殿大殿三楹,高大壯麗,氣勢雄偉,迎面重檐之上垂巨匾“大雄寶殿”。殿前懸有木刻清成親王所書:“月明古寺客初到,雪滿空庭鶴未歸”一聯,聯句既佳,書法亦極雄渾遒勁。當中供奉三尊大佛,中位六丈金身從像為佛祖釋迦牟尼,兩邊侍者為弟子阿難、迦善,大佛背面有海島塑有南海佛國縮影,中立者為觀音,立於鰲魚背上,上有玉皇、雷公、風婆諸佛大小數百尊。大殿兩旁為十八羅漢。大殿前右首有法器、雲板、木龍。
每屆佛期,在一片誦經聲中,鍾罄聲聲,香煙繚繞,甚為莊嚴。出在殿,東首為香積廚等生活用主房,稍北小樓為方丈室。和方丈對稱的大殿西首,有同樣小樓一幢為退居室,專為退休老和尚飲食起居之用,有小和尚服侍。後進為一排九間的藏經樓,很為僻靜,樓前天井磚鋪地面。牆外茂樹修竹,藏經樓前還有兩株對稱的銀杏樹。樓檐正面有“敕賜龍藏來鶴福音禪寺”豎匾,左右邊框鑲着雙龍圖案。樓內有經櫃八張,沿後牆從東到本一字排開,嘉慶十年敕賜的龍藏全部和四體大藏全覽一部,即珍藏於此,僧達池特為舉行坐禪
民國十三年(1924年)燈節,大雄寶殿前沿的一排掛燈,在僧眾歸寢後,燈火引起油漆過的木閣着火,大雄寶殿付之一炬,成親王所書聯亦會劫灰。主持僧緒安見大殿焚燬,極為悲痛,決心化緣十載,直至民國二十四年大殿終於落成。當時,來鶴寺有一幅濟顛僧畫很盛名,鎮上不少老人也親眼見過。
畫卷長三丈六尺,寬五尺,要站在藏經樓上向下落地展開。相傳清嘉慶年間滄州名畫師張賜寧所畫,張官河南主薄時,寓於寺本玉皇閣內之九松山房,寺東南不半里故有管趙二氏讀書處,內有精舍十二間,名曰鬥壇,以僧人主壇事。鎮人多於壇內乩問休咎,濟顛屢乞先生繪濟顛像,先生苦於不知濟顛作何狀,又無舊本臨摹,再三深思,無從下筆。蓋先生畫呂既高,不肯輕易落墨也。一日晨起徘徊於寺前神路間,忽見一僧立松下,手持蕉扇,形狀頗異,暗思此僧狀,貌類有道者,頗可以其狀貌濟顛。正凝視間,勿失所在,以為或鬥壇內之僧也。遂歸九松山房,即本此僧之以大幅絹濡墨寫之,並補以松。繪成,即步至鬥壇尋此僧。遍詢壇中人鹹無此僧蹤跡。先生頓悟所見松下之僧蓋即濟顛幻形故示以畫法。乃相與驚異久之。當時觀此畫者鹹稱神筆,以為濟顛覆生,不是過也。後歸寺僧收藏。每至歲時,或值傳戒時期,偶一懸諸丈室。江淮間士大夫經邵伯埭者。往往過寺展觀,贊為名作。
1944年雨曇為請天台宗高僧及高郵放生寺、鎮江金山觀音閣主持仁山法師到來鶴寺講經,特地把已毀的北會館門前一對石獅子移至來鶴寺門口,以壯觀瞻。數日後仁山法師在大雄寶殿講經,聽眾一百多人。
頻繁的戰爭,給來鶴寺帶來了災難。從軍閥孫傳芳日偽軍,再到後來的國民黨軍,曾先後在此駐防,在戰亂中,銅鐘被竊、藏經易地,名畫遺失、連古剎也在戰爭中化為廢墟。現僅存石 獅子一對,銀杏樹一株。寶鼎石座和古法寺石刻。據查,1945年12月29日,有四個炮彈分別擊中寶公寺、奶奶廟橋、來鶴寺[2],致使名畫遺失。
解放初,來鶴寺尚殘存東邊香積廚等生活用房,寺的遺址有跡可尋。一九五三年在廢墟上建造了邵伯小學,一九五六年夏讓給邵伯中學。教學大樓聳立,幢幢校舍掩映在綠樹叢中,是一所已具規模的完中,祖國的新一代在這裏茁壯成長。

邵伯鎮邵伯埭

在邵伯,邵伯埭應該算是國內非常古老的水利設施了,它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自身從興建到棄用,也經歷了630多年的滄桑。埭,是一種攔阻水的土堤壩,又叫堰。它能有效地防止河水下泄,起到蓄水利農的作用,也不影響航行。
據晉書記載:晉太元十年(385年)太傅謝安為避奸出鎮廣陵步邱,築壘日新城。他見那裏“地勢西高東下,春夏湖水漲漫,東侵濃田,西又苦旱,便立埭以界之”,這樣,“隨時蓄泄,高下兩利,田獲其收,民被其澤”,“後人思安德,比於邵伯,因以立名”。這埭就是邵伯埭,這城亦名邵伯。
直至宋仁宗天聖中(1023年-1032年)“監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鑑,始議復閘節水以省舟船過埭之勞。時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張綸為發運副使,錶行之。始為真州閘,歲省冗卒五百人,雜費二十五萬……自後,北神堰、邵伯諸埭,相次廢革,至今為利”。
邵伯埭
邵伯埭(5張)
這樣,邵伯埭在經歷了630多年的滄桑,算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邵伯鎮主要廟宇

寺廟名稱
地址
創建年代
備註
甘堂廟
後東街
東晉
紀念謝安
梵行寺
運河西
東晉寧康三年
亦稱西寺
來鶴寺
神路(今甘棠路)
隋大業三年
原名法華寺
寶公寺
鎮南郊
宋元豐五年
亦稱釋迦教
五聖祠
後東街
-
明代遷謝安像於祠,亦稱謝公祠
城隍廟
鎮北
明洪武三年
當時全國唯一一座受國家承認的鎮級城隍廟
大悲閣
廟巷口
明洪武六年
-
都土地廟
街北蔡家巷
明洪武七年
-
東嶽廟
鎮東郊
明洪武二十九年
-
玉皇閣
神路
明天啓初
-
泰山行宮
鎮北
明洪熙初
-
祐聖觀
來鶴寺側
元至正年間
-
羅令祠
來鶴寺側
宋元豐年間
-
印心堂
祐聖觀側
始建年代無考
-
關帝廟
鐵牛灣
清康熙三十九年
-
關帝廟
東河頭
清康熙六十一年
-
關帝廟
館驛前
清乾隆十七年
-
火星廟
北河頭
明玄德年間
-
都天行宮
倉巷北
清乾隆年間
祭祀役
多寶院
竹巷口
清康熙元年
齋僧歇息處
準提庵
玉帶河邊
始建年代無考
東晉寧康五年修建
接引庵
南濟孤壇東
始建年代無考
東晉寧康五年修建
南大王廟
鎮北運堤東
清代
-
北大王廟
鎮北運堤西
清代
-
中大王廟
今邵伯船閘
清道光年間
亦説今歷史陵園邊
如來庵
鎮北運堤東
清咸豐年間
-
前地藏庵
街北運堤東
清道光年間
-
後地藏庵
街北運堤東
清道光年間
-
甘露庵
街北運堤東
清代
-
三元宮
鎮北
宋代
-
龍王廟
運河西
清代
-
財神廟
鎮南運堤東
-
-
財神廟
東街
-
-
三茅宮
城隍廟側
-
-
銀俺
銀錠橋東(今甘棠路)
清代
-
南濟孤壇
寶公鄉(今高蓬村)
-
-
護國寺
大碼頭
唐代
清代重修
文昌宮
銀錠橋東
清代
舊稱鬥壇
太平庵
城隍廟碼頭
-
又稱觀音庵
清真寺
後東街
-
-
劉猛將軍廟
後東街
-
-
邵伯宗廟、寺院很多,有歷史記載的有99座,不一一記錄,上面表格為主要寺廟。

邵伯鎮水利資源

邵伯鎮 邵伯鎮
邵伯地處江淮沖積平原,素稱“水鄉”,有“東西南北四湖通”之譽。流經鎮西的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運河之西是風光秀麗的邵伯鎮,湖區面積206平方公里,大小島嶼60多個。境內有鹽邵河高水河、戚墅河、高橋河、荇絲河、星蕩河、小崗子河等河道,還有邵仙引河、鹽邵閘引河、十里長河、運糧河、馬蕩河、自流灌溉引渠等新開挖的農田灌溉河道。

邵伯鎮經濟發展

邵伯鎮簡介

邵伯鎮域面積12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6640人(2017年),轄有2個國營場圃,4個居民社區,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7499公頃。鎮區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建成區4.5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達20%以上,環境清新優美。

邵伯鎮所獲榮譽

邵伯鎮 邵伯鎮
邵伯鎮搶抓大開放、大發展先機,堅持以“工業強鎮、建築富鎮、旅遊美鎮、科教興鎮”總攬全局,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和黨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示範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環境優美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羣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衞生鎮”,“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是全國1887家重點鎮之一,2007年成功創建成“國家環境優美鄉鎮”。2007年10月,認定為第四批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 [4] 

邵伯鎮產業發展

全鎮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3億元;經濟總量103.47億元,其中農副業產值4.47億元,工業產值62.3億元,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44億元,建安業實現施工產值25.26元;財政收入1.21億元,其中鎮級可用財力38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97元,比上年淨增885元。農副產品中邵伯老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譽為“運河三寶”之一,水產及特水養殖星羅棋佈;工業產品中有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玩具及玩具配件、機械、電子、輕紡、造船等六大系列;建築大軍遍佈神州,擁有建安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1家,二級資質企業2家,被譽為“建築之鄉”。服務業中,有鋼材、建材、農貿等十大專業市場;挖掘“古”、“水”、“文”、“食”資源,做好美食餐飲文章是主要工作之一,邵伯湖風景旅遊區已開發景點十餘處,年遊客量已逾十萬人次,邵伯湖邵伯船閘邵伯龍蝦、邵伯香腸等特色景區和美食的知名度不斷擴大。

邵伯鎮石油資源

地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西氣東輸”工程大型儲氣庫建於境內。經濟以工業經濟為主,2004年三大產業產值分別為3.2、33.8、6.1億元。有江蘇江佳電子、揚州華藝集團、揚州亞通機械、揚州科進船業、峯業電力、毛紡織、非凡製衣、倍斯特化纖、顯業集團等39家重點骨幹企業。有江佳牌陶瓷濾波器、江液牌液壓件、顯業牌塔式麥芽設備、三元牌套筒扳手、長運牌汽車燃油箱三洋複合穩定劑等,出口產品有數控機牀、服裝、玩具及玩具配件手工工具等。

邵伯鎮農產品

農特產邵伯湖螃蟹、銀魚、梅鱭、龍蝦、鬥野亭牌邵伯菱綠洋湖牌鴨蛋、鹽水鵝板鴨四大家魚,以及邵伯龍蝦、邵伯鹹鵝、邵伯牛肉邵伯燜魚昭關老鵝等。

邵伯鎮住宅建設

邵伯是全國1887家重點鎮之一,鎮駐地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有甘棠路、銀杏路、建設路、工農南路、美食街、邵伯老街等主街道,其中甘棠路全長1.6公里,為鎮區主街道;邵伯老街全長1.5公里,為明清條石街;美食街新建店鋪83間19360平方米,是品嚐邵伯龍蝦的好去處。有2萬平方米市民廣場,有東花園別墅區,桃園、銀杏、工農等新型住宅區。有明清古居10餘處。邵伯東臨京滬高速,南卧揚溧高速和寧啓鐵路,西傍京杭運河淮江公路【327省道】穿境而過,公路、水運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邵伯鎮主要事件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七部委日前聯合下發通知,公佈最新一批3675個全國重點鎮名單,其中江蘇96個鎮、揚州9個鎮入選。江都區小紀鎮、邵伯鎮榜上有名,將在小城鎮建設領域獲得國家政策優先支持。
小紀鎮、邵伯鎮是江都區小城鎮建設的樣板。此前,兩鎮已被確定為揚州市重點中心鎮,小紀鎮還被確定為全省強鎮擴權試點鎮。據瞭解,2004年公佈的1887個全國重點鎮名單中,江都區僅邵伯鎮一家,此次新增小紀鎮。與2004年主要看GDP不同,此次入選全國重點鎮的考評更加全面,包括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大、服務功能較完善、規劃管理水平較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6項內容。
據悉,全國重點鎮是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點和龍頭。入選全國重點鎮將獲得政策上的紅利,有望在政策、土地和項目等方面獲得優先扶持。根據國家七部委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將按照提高質量、節約用地、體現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項目安排上對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予以扶持。 [3] 

邵伯鎮特色產業

邵伯鎮 邵伯鎮
江蘇省揚州江都區邵伯鎮有豐富的內河水資源,憑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飼養蛋鴨成為農户發家致富的好項目。邵伯鎮政府及時引導,組織分散的養殖户成立邵伯鎮水禽養殖合作社,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場共有,促進了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社員已發展到37,户,養鴨30萬隻,日產商品蛋12噸,年產值3000萬元,利潤160萬元,每户社員獲利均在5萬元以上。鴨蛋不僅銷售到高郵興化泰州等市,還遠銷湖南、浙江、山東等省。合作社的“領頭雁”吳德本,年飼養蛋鴨8萬隻,產值480多萬元,是遠近聞名的“鴨司令”。農民賀建軍1999年從鄉鎮企業下崗後一直閒在家裏,生活困難。看到養鴨門檻低,投資少,見效快,就貸款購買了1500只蛋鴨,已發展到年飼養蛋鴨5000只,年獲利3萬元。嚐到甜頭的賀建軍,又帶動妹妹飼養蛋鴨4000只,共同走上富裕路。農民郭安寶家中4口人,原來主要靠夫妻倆在外做雜工維持生活,在養鴨户的帶動下,從信用社貸款2萬元,搭建了900平方米的鴨舍,養了4000只蛋鴨,當年獲利1.8萬元。

邵伯鎮社會事業

全鎮初中普及率100%,有中學4所,小學7所,幼兒園7所,邵伯小學是江蘇省實驗小學,邵伯鎮中學和邵伯鎮昭關中學為江蘇省示範初中。有醫院4所,其中1所為國家二類醫院。有自來水廠3家,污水處理廠1家。有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邵伯湖和揚州市級自然保護區淥洋湖,有成立於1928年的中共邵伯特別支部舊址和邵伯保衞戰指揮部舊址、邵伯保衞戰紀念碑等革命勝蹟;有鬥野亭、“大馬頭”、條石街、巡檢司、大王廟、雲川閣等歷史遺蹟,有清代鎮水鐵牛、稀世古木甘棠樹清代石獅、石羊、石馬歷史文物

邵伯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5] 
2022年,入選江蘇省2022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