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邳國

鎖定
邳(Pī)國,是夏古國,邳和薛同祖。邳國的先祖奚仲曾經擔任過夏朝車正之官,立國後遷於邳地今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一帶,國名就稱邳。邳地沂泗交流,宜稼宜穡,使邳國得到迅速發展。商朝時,邳是商王朝的敵對國家,曾經反叛和抗拒商王朝的統治,後來被彭國打敗。邳國的歷史很長,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最終為楚國所滅。邳國先後存在1600多年.對中原東部地區的開發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文名
邳國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邳城
主要城市
下邳(今邳州
官方語言
漢語
政治體制
君主制
國家領袖
奚仲
主要民族
漢族

目錄

邳國簡介

邳國是中國在上古時代的一個方國。今江蘇徐州邳州市自古以來先後稱邳國(先秦)、下邳縣(秦)、下邳國(漢)、下邳郡(漢魏)、下邳國(晉)、下邳郡(南北朝),北周時下邳郡改為邳州至今。 根據《説文》記載:“邳,奚仲之後,湯左相仲虺所封,國在魯薛縣”。《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商有姺邳,蓋仲虺之裔為亂者,國滅,武王復封其後於邳,為薛侯”。《元和郡縣誌》記載:“下邳縣,本夏時邳國,後屬薛。珍貴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夏帝仲康七年:“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所謂邳侯其實就是邳國之侯,是以可以認為,夏代是確有邳這個諸侯國。根據這段史料證明,邳國是個諸侯的侯國。是夏王朝的同姓之侯。當時的情況是夏帝太康昏亂,於是其國遭后羿、寒衝等先後侵奪,於是太康之子帝相逃出夏廷,前往他相信的同姓的諸侯邳侯處避難。正符合當時的社會規則。
邳國開國國君是誰?根據史料推斷:邳國的先祖應該是奚仲。也就是説奚仲是夏邳國第一代國君。奚仲是黃帝后裔任姓族人,因輔助夏禹治水有功,封於邳地,建立邳國。《説文解字》載:“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世本?作篇》亦云:“奚仲作車。”可見奚仲是人類造車鼻祖,即夏王朝的車正。關於這位發明家的身世,《山海經?海內經》和《路史》上均有記載:“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根據甲骨文和帛書記載帝俊就是黃帝之子。因此奚仲的始祖就是彪炳千秋的黃帝。春秋時薛宰在追憶自己的祖先時説:“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於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奚仲生活於夏禹之時,因為有功被夏天子封於薛(即今山東棗莊滕州市西南部“薛國故城”一帶),為夏禹掌車服大夫。奚仲的故鄉,就在今天的山東省棗莊滕州市一帶。漢代許慎在《説文解字》一書中對“車”的解釋如下:“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權威的《辭海》作了這樣的介紹:“奚仲,傳説中車的創造者。任姓,黃帝之後。夏代的車正。居於薛(今山東棗莊滕州市南),後遷於邳。春秋時代的薛即其後裔。”邳國的先祖奚仲擔任夏朝的車正之官,後來就向南遷徙於邳,國的名稱就稱邳國。稱原來的薛為上邳“春秋時,楚宣王31年(前339),即齊惠王31年,邳遷於薛。齊威王二十二年(前339),封其相鄒忌為良成侯於下邳。”邳國沂泗交流,宜稼宜穡,使邳國得到迅速發展。“邳”,甲骨文,金文中作“不”(不”即“丕”),“丕”旁加“邑”即後來的“邳”字,表示邳國當時有城邑。商朝時,邳是商王朝的敵對國家,曾經反叛和抗拒商王朝的統治,後來被彭國打敗。邳國的歷史很長,直到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楚國佔領邳地,邳人又北遷至薛作為齊楚兩大國的緩衝。至此以後邳地稱下邳,薛地稱上邳。楚考烈王二年(前261年),邳國被楚國徹底滅亡。

邳國來源和遷徙

邳國來源

邳國的建立,謂在商湯時,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第五:“邳,奚仲之後,湯左相仲虺所封,國在魯薛縣,從邑丕聲。《左·昭公元年傳》:“商有姺邳,蓋仲虺之裔為亂者。”《釋文》:“下邳也。”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姺、邳與觀、扈、徐、奄同,則國嘗滅矣,周復封其後於邳為薛侯也”。應劭注東海下邳曰:“邳在薛,其後徙此,故曰下邳。”朱、段皆沿襲舊説,謂邳在商代被滅,後周武王重封,即春秋薛國,揉邳、薛為一國,顯屬謬誤。邳、薛在春秋戰國時同時並存,到戰國中期齊滅薛,後期則楚滅邳。邳、薛建國都在商初,是親族鄰國而不是同一國。

邳國遷徙

《左傳》姺邳,《玉篇》引作婉嫗,《史記》、《漢書》、《説文》等書均作邳,《路史》邳或作娝、丕、不,故李平心認為丕、邳、任、不、娝、……則是妊的同音字,而在今山東、江蘇都有邳,都是姬族的原住區或遷居點。娩與夏同姓,實屬狄族。邳與夏同屬黃帝族,夏為姒姓,邳為任姓,實不同姓。邳之親族無終,狂犬(與邳國同族的一支)後變為北狄族,但邳始終是華夏族。故李氏所言不妥,又以觀扈、姺(辛)邳為一國, 些屬大謬。觀與扈乃二國,均為夏朝姒姓的親族。觀為五觀 (武觀),即夏啓之弟所建之觀國。扈為有扈氏,即夏啓之叔 輩。而娩乃有辛氏姜姓,為炎帝族共工氏之後,故觀、扈與 姚、邳並非一國。且觀、扈、姺、邳在周代均同時存在,只是當春秋初年,觀、扈、姺早已消亡,唯邳倖存,也易被誤認為四國即同一國。任姓起源於陝甘,其支族遇、終、泉、昌、祝、狂犬、卑皆在河南一帶,則邳當亦不例外,其起源於河南一帶去探尋,山東、江蘇之邳乃是周武王時所封遷之地。故商湯所封仲虺之後於邳,當在河南之丕山。因仲虺助商湯立國有功,故《國語·周語》雲:“商之興也,材杌次於丕山。”丕山當系仲虺居地,即今河南浚縣東南二十里之大伍山,又叫黎山,《水經注·河水》:“成皋縣之故伾阜,滎帶伾阜,絕岸峻周,高四十許丈,城張翕嶮崎而不平,任阜在今黃河南岸滎陽縣西北汜水鎮,又作“伍上”,亦號大伾山。《清一統志》卷一百四十六開封府:“大任山,在汜水縣西北一里,有大澗九曲,又名九曲山。上有城皋舊城。按(禹貢)之大侄,《漢書音義》以為黎陽縣山,在今衞輝府浚縣,《水經》以為在成皋,非是。”則仲虺所居任山應在黃河之北的浚縣大任山,因見於《書·禹貢》,即《水經注·河水》所説:“大侄在河內修武、修德之濟,濟沈之侄,與滎播澤,出入自此,然則大伾即是山矣。”《清一統志》卷一百五十八衞輝府:“大伾山,在浚縣東南二十里,山高四十丈,週五裏,亦曰黎山,峯山獻秀拔,若倚屏障。《書·禹貢》至於大伾,《漢書》注:臣瓚曰,今黎陽山臨河乃大任也。”又名青壇山。顧炎武《肇域志》釋大任山之名,引《爾雅》一成曰任,孔安國曰:山再鹹曰任,今觀此形,當以安國説為是。顧氏為歷史地理大家,而釋大伾卻因襲孔氏舊説,陷於附會,大伍山乃因仲虺之後以胚為圖騰,囚其居地丕國所在而名丕山。
甲骨文:“貞,乎從奠取岯、▯(不能識別的甲骨文,下同)、圖三邑。”丁山説:“奠應是北鄭,若‘乎取岯、▯、圖三邑的岯’,即《禹貢》的‘至於大伍’。圖即《衞風》‘清人在彭’。▯即邶▯衞之▯。”則商湯初年之丕,在今浚縣大伾山,即(禹貢)之大伾山。《史記·夏本紀》亦取之《禹貢》。丕人後南遷至滎陽之邳阜,又叫邳上或丕山、大邳山。商代中葉遭到商王武丁的征伐,才被迫東遷山東之邳鄉。周成王時青銅器《麥尊》銘文曰:“王令闢井侯,出劾,侯於井。”井侯即邢侯,初封地在成皋邢丘,勁宇,王國維、郭沫若皆釋為“伍”,其後劉節、陳盤等人從其釋,並確認銘文中的“任”即《水經注》中的“大伾山”。但應為滎陽縣西北汜水鎮之大任山,亦即古成皋之大任山。《殷墟文字丙編》上輯有一卜辭:‘‘庚申卜,王貞;餘伐不?”“辛酉卜,▯,羽壬戍,不至?”廣王獻唐以不即邳國,則丕遭伐東遷。
丕人被商朝所迫,才東遷山東邳鄉,在今沂水縣。《後叉書·郡國志》:東莞有邳鄉。《水經注·沂水》:“沂水東南充,逕邳鄉東,東南注於沭。 “《山東通志》卷三十六疆域,志第三古蹟三沂水縣:“邳鄉城在縣北,俗謂之半城。”
1954年,山東嶧縣文化館曾收集到戰國初期二件銘文一同的青銅器邳伯垂,銘文雲:“惟正初吉,丁亥,不白邳十夏子自作尊,用祈眉壽無疆,子孫永寶用之。”嶧縣在爭棗莊市南嶧城區。其西鄰即薛城區,為薛國所在。《竹書紀午》載:“梁惠王三十一年,邳遷於薛,改名徐州。”則沂水之邳國即在戰國初年由沂水之邳鄉南遷至棗莊之嶧城,其南鄰則為江蘇邳州市,為漢代下邳縣故地。《水經·泗水注》:泗水“又東南過下邳縣西,泗水歷縣,逕葛嶧山東,即奚仲所遷邳嶧者也。泗水又東南逕下邳縣故城西,東南流,沂水流納注焉。”《漢書·地理志》東海郡下邳注:“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為嶧陽。”又“臣瓚曰:有上邳,故曰下邳。”則邳國地跨今棗莊市嶧城區及薛城區的南部,應作上邳。《王子侯表》有上邳侯郢客,楚元王予。《左傳》定公元年記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於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乃是回,憶追敍的話,其實奚仲遷邳乃在河南浚縣大任山,如果遠在山東和江蘇交界之下邳的話,便構不成因姺、邳叛商,商受到威脅,才幾次大力征伐邳國,這時邳國乃在滎陽北之丕阜,商末才東遷山東沂水縣北之邳鄉,周武王便就地封邳伯於此。到戰國初年才又南遷嶧縣之邳,是為上邳,故邳伯暈即出土於此,可見不是偶然的事。則邳並非遷在薛國之內。舊史學家不察,往往揉合薛、邳為一國,其實薛、邳兩國並列相依。後齊滅薛,以封盂嘗君田丈為薛君,楚又滅薛,又佔領邳國即下邳之地,故《淮南子·兵略訓》説楚“東裹郯、邳”,粱惠成王三十一年即楚宣王三十年,邳遷於薛,因邳國一向聽從於楚,故楚國佔領邳國即下邳之地,而強遷邳國於故薛國東部之地,叫上邳。若然,則邳國由沂水邳鄉南遷應在今江蘇下邳縣。以後才被楚迫遷於薛國東境而為上邳,作為與齊國的緩衝地帶的楚附庸國。《漢書,地理志》下邳注引應劭説:“邳在薛,其後徙此,故曰下邳。”説與《左傳》相違。 邳國之亡,當在楚頃襄王時,《史記·楚世家》載:“楚頃襄王十八年(前281),獵人向頃襄王獻擴境之計説;“故秦、魏、燕、趙者,麒(小)雁也;齊、魯、韓、衞者,青首(水烏)也;鄒、費、郯、邳者,羅鷲(社d)也,外其餘則不足射者。見鳥六雙,以王何取廣到頃襄王二十一年,楚都郢都被秦將白起所攻取,楚國被迫北遷於陳城,與魏、韓、趙、齊相倚賴以抗秦,楚國西境、南境全被秦國所佔領,故楚國不得不向其東鄰諸小國如魯、邳、費、邾、小邾等國去打主意,向東擴張領土來彌補其西疆南疆的損失。故“楚頃襄王在位時徵之”,大約因齊、秦的干預,而暫時未能滅邳。到楚考烈王二年(前261),攻徐州(薛城)後順便滅亡了弱小的邳國。
《史記·高帝本紀》五年正月:“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則邳國被視為楚地,當為楚所滅。同書《留侯世家》、《韓信傳》、《灌嬰傳》、《靳歙傳》亦屢言下邳。《元和郡縣誌》卷十:“至秦曰下邳;”是秦已立縣。並非《水經·泗水注》所説的“漢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之,後乃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