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邱臨俊

鎖定
邱臨俊,出生於1980年5月,現居甘肅蘭州市,自幼酷愛藝術。長期研究蘭州當地民間葫蘆雕刻藝術,結合我國其它雕刻藝術門類如木板刻字、板畫的傳統技法,改進了雕刻葫蘆的技法。他已經走出一條具有顯明個人特色的藝術道路,為中國雕刻界人士和雕刻藝術愛好者所熟悉和稱道。邱臨俊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被政府授予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 
中文名
邱臨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80年5月
職    業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主要成就
衍生出自成系統的“針刀並用”技法 [1] 
出生地
甘肅省臨夏市
信    仰
佛教
代表作品
《虎嘯龍吟》
《溪山雪渡圖》
《魚躍龍門》
《金剛經》等 [2] 
榮譽稱號
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

邱臨俊主要藝術成就

邱臨俊求變創新

多福圖 多福圖
傳統工藝要想獲得新生,必須要尋求創新之法。王世襄老爺子曾在其著作《中國葫蘆》 中提到:蘭州刻葫蘆藝術必須要借鑑其它雕刻門類的技藝才能有所發展。這句話點中了要害,因為雕刻是一門講究技法的藝術,有了科學完整的技法,作者才能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表現在雕刻中,無論書畫還是雕刻,都要講究各自的技巧,不求技巧猶如緣木求魚。為了能把傳統書畫的細節充分表達在雕刻中,邱臨俊先生獨闢蹊徑,經過長達7年之久的艱苦摸索,整合了我國傳統木板年畫、竹木刻、牙雕、漆器等的製作技藝,自制的刀具近30種,最終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針刀並用雕刻技法,所刻線條剛柔並濟,變化豐富。此法的產生,為繁榮這門民間藝術起到了推動作用,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邱臨俊先生對他的“針刀並用”做過簡要的説明:
針刀並用刻法是結合畫法、畫理,對所表現對象的點、線、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表達所形成的一種技法。是能廣泛用運於木竹刻、金石、牙角等其它材料雕刻的技法。局部觀察用刀,實際上是一筆多刀。一針刻過先現“筆跡”,然後再在第一針的基礎上,根據所要體現的紋理,以刀的正側、俯仰、頓挫、轉接、多方面加刀,或者幾刀完成一筆,兩種方法都是在保留刀刻痕
陰皮葫蘆雕刻----雪夜蒼茫斷俗蹤 陰皮葫蘆雕刻----雪夜蒼茫斷俗蹤
跡的前提下,完成“筆”的效果,這樣做的同時也加強了點、線、面得質感和份量感,結果更加耐人尋味。其效果是:“刀下有針意,針中見刀跡”,這種刻法使“刀”與“針”得到了融洽的結合。
以刻為本的葫蘆刻,刀法至關重要,因為我們刻的是中國傳統書法和繪畫,而傳統書畫和傳統雕刻都是非常講究技巧的。書畫線條的體現同時也有賴於刀的靈活運用,針和刀二者的交融、良性的結合,更能在葫蘆這個天然材質上表達作者對中國筆墨的感知和悟性。有刀無針則顯粗糙,然粗糙感有時會給人以樸拙印象,總比針之無變要強,這也是老一輩大師們多喜用刀而非針的緣故,故亦有精品良多傳世。有針無刀則單調無變,或軟弱乏力,如果葫蘆雕刻僅僅是為了把圖案和字跡刻顯能辨認,其存在的意義當然會打折扣。

邱臨俊風格鮮明

葫蘆材質的罐子 葫蘆材質的罐子
在創作上,邱臨俊對老一代藝人曾經很重視的“書畫韻味”進行重新審視,對老舊的葫蘆構圖和畫面佈局進行大膽取捨,常運用傳統書畫的章法佈局表現工藝裝飾美,以高度概括、凝練的佈局使作品更有張力,給欣賞者以新穎別緻的藝術感受。與此同時,他嫺熟的利用手中的刀具,將自身對書法和繪畫的理解表達在了葫蘆這個特殊的材質上,作品的神態、情緒、刀意、氣韻都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細節雕刻的到位和相互照應,使整個作品遠離了“匠氣”,呈現出渾厚、空靈的美感,葫蘆表面光澤柔和,精緻高貴。更加符合審美的自然規律。
童戲圖 童戲圖
葫蘆蟲具雕刻,栩栩如生! 葫蘆蟲具雕刻,栩栩如生!

邱臨俊開創先河

花皮葫蘆,亦稱陰皮葫蘆,簡言之就是發黴的葫蘆。邱先生從這種看上去不起眼的葫蘆上找到靈感,以物為基,順勢而為,藉助其雕刻技法,達到了藝術的高境界。此舉開創了花皮葫蘆藝術的先河,令業界對其刮目相看。先生巧妙利用葫蘆表皮上的天然黴變的花紋以表現出各種自然物象,如水雲、風雪、山石等等,在儘量保留不破壞原有花紋的前提下進行創作,適當佈置雕刻主題和書法印章,讓整個畫面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藝術效果。 [1] 
他的花皮葫蘆雕刻作品,以化象為哲思的方法,創意造境、再造自然。以第二自然的樣態與圖式,表現出自然的奇觀、大化的運行、宇宙的精神,從而表達出原生之美、太樸之美、雄奇之美,使欣賞者心靈為之震撼,為之鼓舞,為之超越,為之昇華,為之淨化。
邱臨俊雕刻的花皮葫蘆,在創作方法上經歷了“按實肖像”和“憑虛構象”兩個階段。以《虎嘯龍吟》為例,“按實肖像”,是以如實描寫為特徵,與對景寫生相類,以再現眼中視像、眼中之景為追求。圖1中的老虎及其腳下山石以超寫實的手法表現自然實象;而“憑虛構象”,則突破如實再現,以心靈表象的自由組構為物證,以表現心靈之境為指歸,此作品裏利用天然斑紋所表現的水雲就是如此。這兩個階段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以虛保實,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他的這種創作心態是高度自由的,不受現實景物的侷限。在這種心態下,他把儲於靈府的多種自然表象,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組合、重構、熔鑄、化心象為畫境,創造出表達哲思的圖式。邱臨俊的《八千里路雲和月》《虎嘯龍吟》《西路軍往事》《魚躍龍門》《白駒過溪》等代表性作品,正是以“道”的理念,宇宙的巨流意識,表現時空的永恆,揭示了自然大道那永世不竭的偉大生命。
圖1 虎嘯龍吟 圖1 虎嘯龍吟
邱臨俊的一系列作品創意新奇,構圖精純,境界富真於玄。《虎嘯龍吟》雖然表現的是濃雲密佈,水霧蒸騰的自然景象,但那質量化的、凌利的自然威力,給人以摧枯拉朽、洗禮山河之感,不禁讓人聯想到人性的洗禮和滄桑鉅變的深層震盪。他的創造性的構圖,旨在表現哲理精神,雖不是自然的真實景觀,但又是合乎天道和美的規律的。他表現的不是仙境,而是以他獨特的形式語言表達出哲學觀念與審美思考。
虎嘯龍吟局部 虎嘯龍吟局部

邱臨俊洋溢靈和之氣

臨俊雕刻重視藝術的品位與格調。雕刻葫蘆,是他抒發個人情感,並藉以與大眾交流的手段。讓更多的人欣賞自己的作品是每一位藝術家所期盼的。臨俊的作品,心中想到大眾,努力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但他不迎合大眾,不媚俗,而堅持中國民間文藝應有的藝術品格,堅持用自己的作品去潛移默化地影響觀賞大眾的思想、感情,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黃公望在《寫山水訣》中説:“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同理,雕刻藝術作品的格調高底雖與刻家的技法、技巧有關,如材料處理、用刀、用色以及畫面章法處理是否恰當、得體,更與刻 家的人品與修養有密切的聯繫。臨俊的雕刻作品在市場上走俏,可他並不因此追求作品數量而潦草創作;他不怕遭人非議或者被保守者攻擊而改弦易轍,他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不為“變”而變……藝術最易犯“俗”,就拿老虎這個題材來説,虎的造型如果徒有其貌和勢,而無內在精神;又如過分強調兇猛的獸性,而忽略虎性具有與人類和諧、共存的一面,作品境界就會反其道而行,而臨俊在追求作品形神兼備的同時,堅持塑造自己心中理想的藝術形象,讓作品有一種“靈和之氣”。
花皮葫蘆---八千里路雲和月 花皮葫蘆---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臨俊有過接觸的人,都對他平和、謙遜的性格,對他勤奮好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有深刻的印象,他的人品和修養在他的作品中有自然的流露。這,大概是他的藝術創作保持應用藝術品位和格調的根本原因吧!

邱臨俊代表作品

木板刻字 木板刻字
邱臨俊的作品眾多,題材常以人物、動物、草蟲為主,配以大面積書法雕刻,達到詩書畫的統一。有葫蘆《虎嘯龍吟》《溪山雪渡圖》《魚躍龍門》《金剛經》《西路軍往事》《解放蘭州》《西北四珍》《八駿圖》《伏虎羅漢》《上山虎》《雙虎》《空懸明月待君王》《蘭亭序》《純書法葫蘆》《虎嘯山林》《赤壁》《雪夜蒼茫斷俗蹤》《九歌》《南無觀世音》等經典名作。還多涉及牌匾、楹聯、骨雕、竹刻、木雕、石刻等領域。
虎嘯龍吟:作品尺寸:高71釐米,藤柄高14釐米,總高85釐米,下肚直徑19釐米。主圖題字:虎嘯龍吟,登攀壯懷動廖(liào)廓(kuò),縱橫豪氣走風雷。 [2] 
《虎嘯龍吟》圖刻的是一隻上山虎登上高山之巔,進入雲中仙境並與神龍對話的場景。《虎嘯龍吟》中兩個王者在巔峯不期而遇,霎時間,周圍濃雲密佈,水霧蒸騰,此情此景,何等壯觀!畫面不僅讓人感受到王者對話時的欣然快意,又從深層面揭示無限風光在險峯的自然真理。整個作品折射出一種包容萬物的胸襟和壯懷激烈的美學原則。

邱臨俊社會評價

邱臨俊無師自通

邱臨俊從未接受過正規藝術訓練,青春期讀的是文秘,課餘時間經常往圖書館跑,接觸到了很多藝術理論和雕刻方面的知識,畢業後在一銀行從事會計職務,當時他的周圍親戚中有幾個是雕刻葫蘆的,後來有內行人建議他應朝雕刻發展。於是他就利用親戚朋友所提供的大量前輩作品照片自我學習----方法是:熟悉了多個雕刻門類藝術的技法細節,並提煉出高手們雕刻時全然不同的獨特手法,此所以邱臨俊宣稱,他的老師就是他自己。他多年如一日,艱苦創業,建立了自己獨特的技法體系,從作品原料的種植、採購、方案制訂及實施,到攻克種種難關和最終的藝術鑑定,無一不親自嚴格把關,他經常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創作出很多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現在的作品已經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獎項。

邱臨俊驕傲

説起蘭州刻葫蘆的話題,這個手藝行業一直以來被很多不可迴避的問題困擾,發展的進程舉步維艱。看目前很多工匠的刻法如出一轍,相互模仿盛行,多年來市場上都是千篇一律、沒有藝術生命的商品之作------已是一個不爭的實事。筆者以為作品脱離傳統書法和繪畫的基本原則和知識而盲目創作,是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在當今這個傳統文化已受到所謂現代文化嚴重衝擊的時代,8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們本來開始對傳統文化陌生了,加上城市裏的年輕人也很少有從事刻葫蘆這個特別苦累,又不能馬上賺錢的行業,更別説在這方面獨闢蹊徑,開拓創新了。這些情況已有目共睹。如此下去整個行業必陷入危境或者已經危在旦夕!當下,包括雕刻葫蘆在內的我國很多民間傳統手工藝都面臨着如何傳承的嚴峻問題,很多有識之士也表示了深深的憂慮。作為一個年輕人,邱先生確實很不簡單,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傳統藝術的深厚理解,以及生俱來的藝術靈感和驚人天賦。並且他已經把當代刻葫蘆藝術的全新面貌展現在了世人面前。他是蘭州刻葫蘆藝術的驕傲和希望!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