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邱冠周

鎖定
邱冠周,1949年2月2日出生,漢族,廣東大埔人,工學博士,礦物工程學家。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南大學黨委常委,中南大學副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體學術帶頭人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發展項目(973項目)生物冶金項目首席科學家。
1978年,邱冠周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1978年到1987年就讀於中南工業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邱冠周晉升為教授 [1]  ;1987年到1992年期間任中南大學副系主任、系主任;1992年起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中南大學副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 
邱冠周長期致力於中國低品位、複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研究,在低品位硫化礦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中文名
邱冠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大埔
出生日期
1949年2月2日
畢業院校
中南工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
《顆粒間相互作用與細粒浮選》,《冷固結球團直接還原》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邱冠周人物經歷

1949年2月2日,邱冠周出生,籍貫廣東大埔。
1955年在銀江崑崙小學讀書。
1963年考上大埔中學。
1968年至1970年,邱冠周在廣東大埔銀江中學任教師。
1970年至1972年,邱冠周在廣東大寶山銅冶煉廠工作。
1972年至1976年,邱冠周在廣東礦冶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前身)礦物工程系礦物加工專業學習。
1976年至1978年,邱冠周在廣東大寶山礦任技術員、車間主任、廠長。
1978年至1981年,邱冠週中南礦冶學院礦物工程系碩士研究生畢業。
1981年至1992年,邱冠周在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981年至1987年,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畢業。
1987年,邱冠周任中南大學系副主任;1987年晉升為副教授;1988年晉升為教授;1990年至1992年任中南大學系主任。
1992年12月至2000年4月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
1993年,邱冠周被評定為博士研究生導師。歷任系副主任、主任。
2000年4月至2010年4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1年,邱冠周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  [4] 

邱冠周主要成就

邱冠周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邱冠周長期致力於中國低品位、複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細粒及硫化礦物浮選分離和鐵礦直接還原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在低品位硫化礦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2] 
邱冠周長期從事複雜細粒礦物分選理論及新工藝、無機非金屬礦物資源的深加工、礦物資源的生物提取、浸礦微生物選育與遺傳工程、浸礦分子生物學原理、極端環境工業微生物、廢水的生物處理的開發與研究工作。為解決中國礦產資源的高效、無污染、短流程加工利用的技術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於我國有色、黑色、非金屬礦物加工領域。
邱冠周先後主持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國家創新研究羣體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等科技攻關重點項目30餘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2項。
邱冠周對複雜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的系統研究,使硫化礦浮選由pH值、藥劑的二維控制發展為pH值--藥劑--電位三維控制技術,使我國1/3的鉛鋅礦每年增收1.264億元,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針對我國鐵礦資源特點,開發出"鐵精礦冷固結球團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屬國內外首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評為98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已投資1.5億元建廠試生產;針對我國微細礦物資源特點,提出了"顆粒間相互作用與細粒浮選"的學術觀點,得到國際選礦學術委員會主席Forsberg院士撰文評述,並用於微細粒浮選,取得顯著經濟效益,針對低品位銅礦石特點,培育出五種浸礦工程菌,並轉讓一種獲純利1千萬元,完成大寶山礦生物堆浸工業試驗,列為國家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示範工程,研究成果評為2003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論文著作
出版專著5部,其中2部獲中國圖書獎,國外出版英文學術專著1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97篇,論文被SCI 引用732次,單篇論文最高被引32次,單部著作最高被引用138次。 [1] 
主要論文
1.分子篩的研究現狀與發展前景[J].礦產綜合利用,1996,(5)
2.硫化鈉誘導浮選的應用研究[J].中國礦業,1996,5(3)
3.面向21世紀的礦物加工[J].科學中國人,1997,(5)
4.鈦鐵礦富集方法評述[J].礦產綜合利用,1998,(5)
5.浸礦細菌的育種及工業應用[J].國外金屬礦選礦,1998,35(6)
6.萃取有機相對浸礦細菌的影響[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2001,32(3)
7.從礦物直接提取技術的工業化看資源材料一體化的發展前景[J].中國工程科學,2003,5(4)
8.影響納米CeO2沉澱法合成的工藝因素研究[J].中國稀土學報,2005,23(3)
9.ZnO摻雜納米CeO2的共沸蒸餾法合成[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6,35(A02)
10.新型浮選劑的合成及對硫化銅礦的應用研究[J].中國礦山工程,2006,35(2)
11.生物因素對次生硫化銅礦堆浸過程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7,17(2)
12.兩株不同鐵氧化細菌合成的沉澱差異性分析[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7,17(3)
13.高純納米氧化鉭的製備[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36(2)
14.新型浮選劑JT-235與異戊基黃藥混合聯用試驗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7,27(2)
主要專著
《顆粒間相互作用與細粒浮選》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冷固結球團直接還原》中南大學出版社
承擔課題
1.微生物冶金基礎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
2.微生物冶金過程強化的基礎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
3.低品位銅礦生物浸出-萃取-電積提銅工藝,發改委(發改高技[2004]1160)
4.硫化礦生物提取的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5.生物冶金高等學校創新引智基地, 外專局、教育部111計劃(B07043)
  • 科研獲獎
1.《鐵精礦冷固結球團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獲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998)
2.《細粒選擇性絮凝—分散與浮選控制的界面力理論》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
3.《德興低品位硫化銅礦細菌浸出提銅工業化實驗研究》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
4.《硫化礦電位調控理論與實踐》獲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0)
5.《低品位銅礦和鋅礦複合催化劑及改良菌種生物浸出新技術》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
6.《硫化礦浸出專屬菌種的篩選和遺傳改良技術》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
7.《我國銅礦生物提取專屬菌種選育及提銅產業化應用》獲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02)
8.《銅鉛鋅錫礦細粒浮選新技術—粗粒的載體-中介-助凝作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
9.《鐵精礦複合粘結劑球團直接還原法》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
10. 《基於微生物基因功能與羣落結構分析的硫化礦生物浸出法》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8)

邱冠周榮譽表彰

被聘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評選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博士;
評選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首批專家;
評選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評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突出貢獻獎;
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獲湖南省“光召”科技獎。

邱冠周社會任職

《Frontiers in Bioleaching》雜誌
主編
第19屆國際生物冶金大會
主席
國際生物濕法冶金學術委員會
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羣體
學術帶頭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第十二屆評審組專家
湖南省顆粒學會
理事長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
材料學部副主任
生物冶金領域國家973計劃項目
首席科學家
中國大洋協會
常務理事
中國顆粒協會
常務理事
中國礦業學會
常務理事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
常務理事、理事
參考資料來源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