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邦蘇豬籠草

鎖定
Nepenthes bongso邦蘇豬籠草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存在於海拔1000~2700m的區域。它的名字來自於印度尼西亞神話中默拉皮火山(Mount Marapi)的守護神“Putri Bungsu(字面意思為“最小的女兒”)”。
中文學名
邦蘇豬籠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瓶子草目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邦蘇豬籠草形態特徵

邦蘇豬籠草的下位籠 邦蘇豬籠草的下位籠
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葉密集,近無柄,基部半抱莖;葉片披針形,長約10釐米,邊緣具睫毛狀齒;卷鬚短於葉片;瓶狀體大小不一,長約2-6釐米,狹卵形或近圓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狀毛,具2翅,翅緣睫毛狀,瓶蓋着生處有距2-8條,瓶蓋卵形或近圓形,內面密具近圓形的腺體;莖生葉散生,具柄,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25釐米,基部下延,全緣或具睫毛狀齒,兩面常具紫紅色斑點,中脈每側具縱脈4-8條;卷鬚約與葉片等長,具瓶狀體或否;瓶狀體長8-16釐米,被疏毛、分叉毛和星狀毛,具縱稜2條,近圓筒形,下部稍擴大,口處收狹或否,口緣寬約0.2-0.4釐米,內壁上半部平滑,下半部密生燕窩狀腺體,有距1-2條;瓶蓋卵形或長圓形,內面密生近圓形腺體。總狀花序長20-50釐米,被長柔毛,與葉對生或頂生;花柄長0.5-1.5釐米;花被片4,紅至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背面被柔毛,腹面密被近圓形腺體;雄花:花被片長0.5-0.7釐米,雄蕊柱具花葯1輪,稍扭轉;雌花:花被片長0.4-0.5釐米;子房橢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密被淡黃色柔毛或星狀毛。蒴果栗色,長0.5-3釐米,果爿4,狹披針形;種子絲狀,長約1.2釐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1] 

邦蘇豬籠草生長環境

邦蘇豬籠草的上位籠 邦蘇豬籠草的上位籠
存在於海拔1000~2700m的區域。

邦蘇豬籠草分佈範圍

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

邦蘇豬籠草植物學史

Nepenthes carunculata var. robusta Nepenthes carunculata var. robusta
彼得·威廉·科薩爾(Pieter Willem Korthals )在他1839年發表的專著《豬籠草的性別(Over het geslacht Nepenthes)》中首次提到了邦蘇豬籠草。
1994年,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Wistuba)描述了一個具有巨大寬唇的變種“Nepenthes carunculata var. robusta”。如今,“Nepenthes carunculata”被認為與邦蘇豬籠草是同一個物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