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邦加島蜂猴

鎖定
邦加島蜂猴(學名:Nycticebus bancanus):是靈長目、懶猴科、蜂猴屬物種。體長平均為25.8釐米。頭圓,有狹窄的鼻子,大眼睛,它們的手臂和腿的長度幾乎相等,軀幹又長又靈活,可以扭轉並伸展到附近的樹枝。行動緩慢的蜂猴其手和腳具有多種適應性,可以像鉗子一樣抓握,並可以長時間抓握樹枝。手臂肱腺的分泌物含有與貓過敏相關的化學物質,這種刺激性的、透明的油性毒素,邦加島蜂猴用它的牙梳擦拭,以此作為防禦。
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季雨林、次生雨林、竹林、紅樹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棲息於低海拔地區,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有意識地緩慢移動,幾乎不發出聲音,甚至受到威脅,它們也僅僅是停止移動並保持靜止。這些小動物通過氣味標記進行交流。雄性具有高度領地意識。它們是雜食動物,吃小動物,水果,樹膠和其他植物。是分佈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羣島邦加島的特有物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邦加島蜂猴
拉丁學名
Nycticebus banca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懶猴科
亞    科
蜂猴亞科
蜂猴屬
邦加島蜂猴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yon, 1906
保護級別
極危(CR)IUCN標準 [3] 
英文名稱
Bangka Slow Loris

邦加島蜂猴形態特徵

邦加島蜂猴
邦加島蜂猴(7張)
邦加島蜂猴體長平均為25.8釐米。像其他蜂猴一樣,它們有一個退化的尾巴、圓頭和短耳朵,鼻腔周圍裸露的表面潮濕,有一張寬大扁平的臉和一雙大眼睛。它和所有其他婆羅洲的物種一樣,沒有第二個上門牙,這使它們區別於其他懶猴科動物。它們的前爪,第二個手指比其他手指小;後爪的大腳趾比其他腳趾相對長,這增強了它的抓地力。它後腳的第二個腳趾上有一個彎曲的梳毛爪,用來抓撓和梳理毛髮,而其他的指甲是直的。該物種還擁有一個專門排列的下門牙,稱為牙梳,也用於梳洗,與其他狐猴類靈長類動物一樣,它的肘部腹側也有一個小腫塊,叫做肱腺,會分泌一種刺激性的、透明的油性毒素,邦加島蜂猴用它的牙梳擦拭,以此作為防禦。 [4] 
邦加島蜂猴的特徵是背部有明顯的深紅色皮毛,面部斑紋(面罩)顏色較淺,眼睛周圍的深色環(眼周斑)的上邊緣呈瀰漫狀,眼周斑的下部從未延伸到顴弓以下,不像婆羅洲的其他一些蜂猴那樣呈圓形或尖狀。眼周斑不延伸至顴弓以下,眼間條紋較寬。頭頂的彩色斑毛髮散,耳前的髮帶狹窄,耳朵上覆蓋着毛髮。 [4]  [3] 

邦加島蜂猴生活習性

夜行性、樹棲,極少下地,其活動、覓食、交配、繁殖及休眠等均在樹上度過,白天蜷縮成團隱蔽在高大喬木的樹洞、枝葉繁茂的樹冠附近或濃密枝條的枝叉上休息,黃昏後開始活動覓食。喜單獨活動,行動特別緩慢,多為攀爬式運動,不會跳躍,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有所加快。它們是緩慢而有意識的攀登者,經常四肢中的三肢緊緊抓住樹枝。為了在樹木之間移動,它們小心地抓住了附近樹木的末端分支,並將自己拉過小間隙。它們還會只用後腳抓緊樹枝,將自己抬起,並用手迅速向前撲食。 [5] 
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熱帶鮮嫩的花葉和漿果,食蟲和其他節肢動物,小鳥和爬行動物,卵、水果、樹膠、花蜜和其他植被。通常整夜都在獨自覓食。善於在夜間捕食熟睡的小鳥,喜食鳥蛋和蜂蜜。 [5] 

邦加島蜂猴分佈範圍

是分佈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羣島邦加島的特有物種。 [3] 
邦加島蜂猴分佈圖 邦加島蜂猴分佈圖

邦加島蜂猴保護現狀

邦加島蜂猴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 3.1——極危(CR)。 [3] 

邦加島蜂猴種羣現狀

這個物種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可能已經滅絕)。歷史上的森林損失和持續的退化相結合,導致了不到20%的以前適合的棲息地仍然保留有該物種。自從它最後一次出現在1937年以來,它可能已經滅絕了;需要更多的調查來發現這個物種。物種分佈模型和差距分析表明,任何剩餘的亞種羣的邦加島蜂猴將高度分散。由於在過去20年(截止2015年)中,邦卡島大量土地轉化為油棕種植園,因此懷疑該物種在過去24年(三代)中至少減少了80%。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