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燕子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鎖定
邢燕子(1941年-2022年4月6日),女,漢族,河北寶坻(今屬天津)人, [3]  ,中共黨員,1958年參加工作,天津市北辰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數年如一日地忘我勞動,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成績,在我國農村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成為“發奮圖強,紮根農村,大辦農業”的青年典型。曾先後5次受到毛澤東接見、13次受到周恩來接見。她的先進事蹟引起全國青年學生的強烈反響,成為影響一代人的青年標兵。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2]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1] 
2022年4月6日早晨7時40分,邢燕子病逝,享年81歲。 [4-5] 
中文名
邢燕子
別    名
邢秀英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天津市寶坻區
出生日期
1941年
逝世日期
2022年4月6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1958年下鄉組織“燕子突擊隊”
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邢燕子人物生平

邢燕子 邢燕子
1958年,17歲的邢燕子初中畢業。她沒有回到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區,而是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滿懷改變家鄉落後面貌、做祖國第一代有文化農民的豪情壯志,回到當時的寶坻縣司家莊村,每天與鄉親們一起去插秧苗、種高粱。司家莊村是個缺少勞力的窮村,在那裏,她和農民打成一片,村裏勞動力少,她先是組織成立幼兒園,解放婦女勞動力,後來乾脆帶領女團員,組成了“燕子突擊隊”。很快,“燕子突擊隊”從7人擴大到了16人,影響帶動全村婦女幹了起來。冬季,她帶着突擊隊員砸開三尺厚的冰結網打魚,晚上打葦簾子,3個月就給村裏掙了3600多元錢,種下430畝高產麥,向荒窪要糧。她經歷了艱苦生活的考驗,數年如一日地忘我勞動,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成績,在我國農村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成為“發奮圖強,紮根農村,大辦農業”的青年典型。曾先後5次受到毛澤東接見、13次受到周恩來接見。她的先進事蹟引起全國青年學生的強烈反響,成為影響一代人的青年標兵。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2] 
2022年4月6日早晨7時40分,曾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新中國“最美奮鬥者”邢燕子病逝,享年81歲。遺體告別儀式於4月8日舉行。 [5] 

邢燕子人物事蹟

“邢燕子突擊隊”
邢燕子突擊隊開荒勞動 邢燕子突擊隊開荒勞動
邢燕子從小跟爺爺在農村老家長大,父親是天津市一家工廠的副廠長。1958年,中學畢業後沒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區,而是回到家鄉寶坻縣大中莊鄉司家莊村務農,發憤改變家鄉的面貌。邢燕子的父親當時是天津陶瓷廠副廠長,她完全有條件當工人,也可以繼續讀書。當時她的想法很單純:“農村青年都應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力量,聽黨的話,不是空洞的口號,要看實際行動,農業這麼重要,黨需要自己留在農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留在農村。”她選擇了回到天津市寶坻縣司家莊務農,在那裏,她和農民打成一片,並組織了一個“突擊隊”,帶領大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剛開始這個隊一直沒定叫什麼名字,1960年的時候,郭沫若寫了一首《邢燕子歌》之後,才改名叫“邢燕子突擊隊”。
邢燕子 邢燕子
邢燕子剛回鄉時,生產隊派她去幼兒園當教養員,管30多個滿地亂跑的孩子。冬天冰上打魚的季節到了,當時正值三年連續自然災害時期,打魚和割葦編簾子是幫助鄉親度過災荒的主要副業生產。剛18歲的邢燕子串連了7名青年婦女組成北大窪頭一個婦女打魚隊,在2尺來厚的冰上鑿洞下網,起網時網繩一出來就凍成冰棍,抓在手裏刺骨寒,她們白天網魚,晚上在馬燈下編葦簾,三個月下來邢燕子為全隊創造了3900多元的副業收入,為全大隊鄉親們度過災荒起了很大作用。邢燕子不僅在生產上不怕苦、不怕累,在生活上也是克勤克儉。她父親寄給她20元做衣裳,她卻把錢借給隊裏買化肥,司各莊社員都説,有了“燕子隊”,全村變了樣。邢燕子突擊隊的勞動內容主要是要抬田治鹽鹼,抬田就是把田抬高了,水往溝裏滲,長莊稼的地就不起鹼了;但是抬田一是費勞力,再一個是費地,後來她們想很多辦法,如拉沙治田、秸稈治田、秋耕冬灌等。秸稈換田就是把秸稈結成小節,那時候白天沒電,天黑了才有電,突擊隊就是什麼時候有電什麼時候開始做,一做就是一晚上。她們把秸稈紮成小節之後,第二天早上就去斂尿,把尿都斂到一個大鍋裏,往裏面摻好水,然後把秸稈放在裏面浸濕了,再堆在一起發酵,這就是秸稈還田。除此之外,她還帶領隊員們種下430畝“六九麥”,向荒窪要糧。
1960年10月邢燕子與另外兩個全國回鄉知青的典型,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徐建春、呂根澤互相下戰書,進行“建設新農村”的友誼競賽,全國各地農村知青紛紛響應他們的號召。在當時嚴重饑荒已蔓延到全國的關頭,邢燕子們發出的勞動競賽活動,穩定了廣大農村青年的情緒,鼓舞了他們“大辦農業,大種糧食”的士氣。
此後《河北日報》以《邢燕子大辦農業範例》套紅標題報道了邢燕子的事蹟。《人民日報》也介紹了邢燕子的事蹟,全國各大報紙、電台和《中國青年》、《中國婦女》紛紛報道,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郭沫若曾寫了《邢燕子歌》:“邢燕子,好榜樣/學習王國藩,學習鐵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願留鄉/園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魚魚滿網/天荒地凍,搶種墾荒/要使石頭長出糧/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一切工作服從黨。北大窪變成金銀窩/燕子結成隊,奮飛過黃河”此時邢燕子也成了全國家喻户曉的人物。 [3] 
在農村成家紮根
邢燕子出名之後,給邢燕子的信從全國各地湧來,“成麻袋成麻袋地裝”,當中更有不少求愛信。這就引起了當地黨組織的注意,後來,當地黨組織為她選了村裏的生產小隊長王學芝。原因很簡單,王學芝家是困難户,“一家兄弟四個,加上父母,才兩間半房”,但他是個老黨員,政治上可靠。
1961年7月3日,邢燕子結婚了。夫妻倆窮得什麼都買不起,邢燕子嫁過來,公婆只好出去借宿。3天后,新婚的邢燕子就和丈夫搬到了婆家早年餵驢的小草棚裏,那個棚子只有1米多寬,沒有牀,就搭了個簡單的土炕,站起來都直不起腰,一下雨就漏水。
邢燕子不能像普通妻子那樣天天為丈夫做飯,丈夫就一個人隨便對付;兩個兒子相繼出生之後,丈夫又當爹又當媽,卻從來不曾埋怨過她。邢燕子特別感激的是,她的兩個兒子年齡相差8歲,原因是她1962年生了大兒子之後,為了不耽誤工作,她先斬後奏,趁到天津開會時採取了避孕措施。就這樣,丈夫都沒説一個“不”字,還跟她一起瞞着公婆。與王學芝結婚,再一次表明她永遠紮根農村的決心。 [3] 
保持人民本色
《人民畫報》1960年10月期封面邢燕子 《人民畫報》1960年10月期封面邢燕子
1964年6月邢燕子被選為共青團九大代表。同年12月她又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人大,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12月26日恰是毛澤東70誕辰,邢燕子被邀請參加毛澤東的家宴,毛澤東不讓自己的女兒出席,説:“她不下鄉,不配。”與毛澤東同坐在一起的是陳永貴、王進喜、錢學森、邢燕子、董加耕。他笑道:“我要坐在羣眾一邊。”並將自己的一碗飯撥給邢燕子和董加耕,説:“年輕人要多吃啊,要吃飽!”還為他倆添餃子和燒餅。邢燕子的事蹟被報道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她本人曾先後擔任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縣委副書記、天津市委副書記、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先後當選第三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黨的九至十三大代表、第十至十二屆中央委員。但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開會時作為代表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外,她絕大多數的生活仍然是在最基層的農村,養豬、起豬糞、打豬草,並且她是個不帶薪的市委副書記,生活在當時依然十分拮据,甚至經常和丈夫到大窪裏為家裏拾柴禾。
即便如此,邢燕子依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幸親眼見證,親身體驗了祖國的日益昌盛,發展壯大,“雖説也趕上了國家的苦日子,但是畢竟我有幸為國家的脱貧致富貢獻出了一份力量,並且我的小家也伴隨着國家這個大家一起成長了起來。”如今,和每一個退休老人一樣,邢燕子也在輕鬆享受着屬於自己的“夕陽紅”,“唱唱老歌、帶帶孫子、還和老夥伴們一塊打打撲克。但和很多老人不同的是,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和經歷,她依然在社區中發揮着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交納特殊黨費,捐助災區羣眾,幫助困難羣眾解決問題,弘揚革命精神,做報告、講傳統……軍營、學校、工礦企業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她老當益壯的身影,“只要身體允許,我願意為我們的祖國貢獻出我的最後一份餘熱。” [3] 

邢燕子所獲榮譽

1960年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邢燕子發憤圖強建設農村》,介紹了邢燕子的先進事蹟。此後,成為上山下鄉的知青典型,被稱為毛澤東時代的好姑娘。1964年,她出席中國共青團第九次代表大會,同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毛澤東主席生前5次、周恩來總理13次接見過她。她先後歷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員、寶坻縣委副書記、地委常委、天津市委書記、市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黨的九至十三大代表,第十至十二屆中央委員。
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