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家莊

鎖定
邢家莊村位於稷山縣化峪鎮北部,北倚呂梁山。這裏規劃整齊,平整遼闊,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是化峪鎮新農村建設推進村的典型。
中文名
邢家莊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稷山縣化峪鎮
人口數量
888口人
耕地面積
20公頃

邢家莊山西省稷山縣化峪鎮下轄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村民勤勞致富,支村兩委班子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以人為本,情繫村民,突出主導產業,全村有3個居民小組,203户,888口人,勞動力530人,耕地1000畝,村內環境良好,基本做到硬化、綠化、亮化。
該村的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務工為輔,在確保糧倉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正向養殖業發展,農民人均收入正逐年增加。
幸福小學全面竣工,文化娛樂廣場設施齊全,農家連鎖超市,小型醫療服務中心齊全。這一切都證明邢家莊村在全鎮新農村建設中走在前列,曾多次被縣委縣政府,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村。

邢家莊邢家莊村

[1] 

邢家莊基本概況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邢姓來此建村定居,以姓命村名邢家莊。此後孫姓於八夼村遷居此地。曾與簸箕掌村為一個行政村,1961年分出。
邢家莊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4′,北緯37°04′。西與西溝村相鄰,南與簸箕掌村相交,北與姜家村相望。隸屬郭城鎮。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距市政府駐地47公里。全村耕地面積20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大豆、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55户,155人,均為孫姓,全屬漢族。 [2] 

邢家莊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86年投資2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1996年投資1萬元,修通通往鎮政府駐地的道路。
1997年村投資1.2萬元,用上自來水。 [2] 

邢家莊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解放前,常年糧食畝產110公斤左右。1978年,糧食畝產340公斤。200 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422公斤,總產3.2萬公斤。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92萬元,其中農業50萬元,畜牧養殖業40萬元,其它2萬元。
第二、三產業20世紀80年代後,第二、三產業開始起步。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為20人,總收入30萬元,其中工業10萬元,建築業10萬元,運輸業5萬元,服務業5萬元。 [2] 

邢家莊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均糧食不足50公斤,吃不飽穿不暖。建國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世紀80年代中期,温飽問題得到解決。2002年,有各種農用車34輛,摩托車12輛,電話25部,電視機50台,電冰箱6台。
村莊建設建國初期,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破舊不堪,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後,住房條件逐步改善。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到22平方米。 [2] 

邢家莊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2月,與簸箕掌村、西溝村、路南村成立一個黨支部。1961年4月,本村單獨成立黨支部,孫開昌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有孫豐敏、孫忠祥、孫喜財、孫喜仙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員11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1年4月,設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複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孫忠發、孫忠朝、孫忠入、孫喜財、孫忠祥、孫豐敏、孫喜仙、孫喜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