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士貞

鎖定
邢士貞(1903~1929),原名邢履祥,1903年出生于山西省汾西縣邢家要村一農民家庭。 [2] 
中文名
邢士貞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29年

邢士貞人物簡介

邢士貞(1903—1929年) ,山西省汾西縣人。 十月革命後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邢士貞從《平民週報》、錳新青年》等書刊中接受啓蒙教育。民國14年(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邢士貞在“太原市民滬案後援會”領導下,在汾西參加支援活動,登台演講,組織遊行示威,並籌建汾西農民協會。在北伐戰爭迅猛開展的形勢下,8月,邢士貞參軍南下,1927年在漢口參加中國。翌年四五月間以江蘇省委軍科幹部的身份來到吳淞主持兵運工作。七八月間,在吳淞舉辦兩期軍事訓練班,訓練兵運幹部。邢士貞還在炮兵中聯絡感情,開展工作,提高士兵覺悟,爭取轉變,他通過已在部隊的黨員江儒田以結拜兄弟方式,團結了一批士兵,並吸收符合條件的士兵入黨,壯大了南炮台的黨組織。他還把兵運工作的範圍擴大到北炮台和獅子林炮台,注意分化瓦解反動軍隊的內部。1929年,邢士貞任中共江蘇省委軍事委員。8月24日,在上海新閘路經遠裏參加省軍委會議,由於叛徒告密被捕。在獄中,他與彭湃等同志寫信給黨中央説:“我們已共同決定臨死時的演説詞了。我們未死的那一秒以前,我們努力在這裏作黨的工作,向士兵宣傳、向警士宣傳、向獄內羣眾宣傳,同志不要為我們哀痛,望你們大家努力!”8月30日下午,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邢士貞等。臨刑前,邢士貞和同時殉難的同志一起唱着國際歌、高呼口號,表現了人的英勇氣概。邢士貞犧牲時年26歲。 [1] 

邢士貞人物生平

1914年進縣城讀初級小學。1918年入縣高級小學,受進步教員影響,經常閲讀進步書刊。1921年,考入太原私立新民中學,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常與同籍學生談論民族革命運動。1924年,報考北京民國大學未果。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邢士貞積極參加了太原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在中共太原支部的領導下,太原的學生到山西各地發動羣眾,深入開展聲援五卅運動的鬥爭。邢士貞與幾位同學到汾西,發動汾西中小學師生舉行遊行示威,並在此基礎上籌建汾西農民協會。
1925年8月下旬,邢士貞跟隨同學王耀星南下漢口參加革命工作。1927年春,他在漢口加入了中國。1928年初,他歷經艱難,輾轉來到上海,與上海中共組織接上關係,被分配到中共江蘇省委軍科工作。不久,即與中共吳淞區委取得聯繫。
吳淞是上海的海上門户,國民黨駐有重兵。為此,中共江蘇省委以此作為兵運工作的重點。1928年初,中共吳淞區委創建,就根據江蘇省委的有關指示,指定專人負責兵運工作。由於缺乏經驗,工作開展不力。1928年夏,江蘇省委軍科重組,確定邢士貞為兵士運動委員會負責人。通過對吳淞區駐軍情況的實地調查,邢士貞總結了以往兵運工作的教訓,全面改進了兵運工作的方法。他與中共吳淞區委負責兵運工作的同志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壯大了吳淞南炮台的黨組織。在邢士貞的指導下,南炮台黨組織團結廣大下層士兵,靈活而巧妙地開展了反對吳淞要塞司令鄧振銓的鬥爭,對國民黨吳淞駐軍起到了分化瓦解的作用,在當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29年8月24日下午4時許,邢士貞與彭湃、楊殷、顏昌頤、張際春等在上海新閘路經遠裏參加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會議,因叛徒告密,被公共租界帝國主義的武裝巡捕和國民黨上海公安局的包探逮捕。抓到彭湃、邢土貞等,國民黨當局自然大喜過望。因25日是星期日,租界臨時法院不辦公。26日,在沒有任何外人旁聽的情況下,法庭裝模作樣地通過了一下審訊的形式,便匆匆引渡給了國民黨上海市公安局。公安局將彭湃、邢士貞等人用鐵甲汽車武裝解人城內北門水仙廟偵緝隊拘留所。當天晚上,上海市公安局就迫不及待地開庭審訊。
為了開展被捕以後的鬥爭,彭湃、邢士貞等及時地交換了應付敵人審訊的對策,決定儘量不暴露真實身份,利用一切可能與敵人周旋,爭取保存生命。因此,在審訊中,邢士貞自稱名叫郭瑞生,是到上海報考學校的學生。因為朋友介紹,才到新閘路李家借宿的,其他情況一概不知。彭湃等人在法庭上也都一問三不知,使滿懷期望的審問官一無所獲。27日下午,重新作了一番準備的敵人第二次開審。由於曾任國民黨汕頭市市長的方乃斌的出庭作證,彭湃、楊殷的真實身份已無從隱瞞。他們就索性將敵人的法庭當作了宣傳革命的講壇,嚴厲聲討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革命罪行。而邢士貞等則仍然堅持原來的口供,拒不承認是員。在長達四五小時的審訊過程中,敵人沒有任何收穫。二審以後,國民黨上海公安局深恐發生意外,於28日清晨將彭湃等人轉押龍華警備司令部看守所。
得知戰友被捕,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心急如焚,於24日晚即召開中央特科緊急會議,研究營救辦法。根據得到的情報,決定趁被捕同志轉押龍華之機,沿途武裝劫車。周恩來下令特科所有會打槍的同志全部出動,裝作是拍外景的電影工作者,趕往囚車必經之地楓林橋。但因事情過於倉促,臨時發生了技術上的意外事故,延誤了時機而使計劃未能實現從而失去了唯一的營救機會。在被捕人員中,邢士貞年紀最輕,但他與彭湃等一樣,始終保持着高昂的革命鬥志。敵人的嚴刑拷打,只能殘害他的肢體,卻絲毫折損不了他的革命意志。他的英雄行為,令敵人束手無策,驚恐萬狀。
被押解到龍華警備司令部看守所後,邢士貞明白自己已必死無疑。在死亡面前,他面無懼色,依然談笑自如。儘管手銬腳鐐,鐵鏈釘鐺,彭湃和邢士貞等人在獄中沒放過一刻機會,不斷向在獄羣眾與司令部內的士兵作宣傳。與士兵談至痛切處,士兵中竟有捶胸落淚,痛罵國民黨軍閥非殺盡不可。當他們説到激昂處,便齊唱《國際歌》與《少年先鋒歌》,士兵與獄中羣眾亦高呼口號和之,於是愁苦慘淡的獄中,一變而為激昂慷慨的沙場。有些因貧窮而走人搶劫的盜犯,他們都感動而覺悟道:只有跟着共產黨走,才是我們窮人的正當出路!有些因革命嫌疑而入獄的羣眾乃更加堅決地説:“我們今後只有革命的一條路了!”被革命者們的英雄氣概嚇得心膽俱裂的敵人終於黔驢技窮了。8月30日,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彭湃、楊殷、顏昌頤、邢士貞四人。他們四人慷慨地向土兵及在獄難友説了最後的贈言,唱着《國際歌》,呼着口號出了獄門。敵人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在30日晚秘密行刑。他們甚至不敢將邢士貞等四人解至刑場,就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內的空地上加以槍殺。死後,敵人又秘密地把他們掩埋,以圖滅跡。
彭湃、邢士貞等被害的噩耗傳來,周恩來代表黨中央,起草了《中國反對國民黨屠殺工農領袖宣言》,憤怒聲討國民黨屠殺革命領袖的滔天罪行,沉痛哀悼為革命犧牲的四位烈士,號召人民為完成烈士未竟的事業而繼續努力奮鬥。周恩來一邊起草,一邊流淚。他對機要處的同志説:文告要馬上發出去,馬上發出去!又説:我們一定要把叛徒白鑫幹掉!
邢土貞等犧牲後,1929年9月14日,周恩來撰寫了《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一文,刊載於193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1930年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在題為《彭楊顏邢四同志被屠殺一週年》的社論中也指出:“邢士貞是上海吳淞羣眾鬥爭的領袖。”邢士貞的英雄業績已陳列於龍華烈士紀念館中,上海人民永遠懷念這位革命烈士。 [2] 
參考資料
  • 1.    顧伯民主編;上海市寶山區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吳淞區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03,第471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5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09,第26-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