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君牙

鎖定
邢君牙(728年―798年),瀛州樂壽人 [1-2]  ,唐朝將領,官至鳳翔節度使,封河間郡公。
少從軍於幽薊、平盧,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充平盧兵馬使。安史之亂時,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渡海至青州。田神功討伐劉展時,邢君牙又從徵有功,歷將軍、試光祿卿。田神功成為兗鄆節度使後,派邢君牙領防秋兵入鎮好畤。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陷長安,唐代宗奔陝州,邢君牙率兵扈從,被編入神策軍,隸屬於李晟。邢君牙長於將略,深得李晟信任。李晟為鳳翔節度使,以邢君牙為都虞侯。李晟常率兵巡邊,以邢君牙為節度留後,處置軍府事務,條理井然,眾人敬服。李晟內召之際,舉邢君牙自代。
邢君牙接掌鳳翔之時,正面臨唐朝與吐蕃結盟失敗,而李晟、馬燧、渾瑊等宿將又被解除兵權,吐蕃乘機“連歲犯邊”的嚴峻形勢。邢君牙老成謀國,深知吐蕃之患一時難以根除,因而並不窮兵黷武,而是“且耕且戰,以為守備”,使吐蕃不能深入為寇。在鎮十一年,邊境安靖,無大戰事。貞元十四年(798年),邢君牙卒於鳳翔,時年七十一,贈司空。
本    名
邢君牙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728年
逝世日期
798年
主要成就
在鎮十一年,邊境安靖
籍    貫
瀛州樂壽
官    職
鳳翔節度使
封    爵
河間郡公
追    贈
司空

邢君牙人物生平

邢君牙早年經歷

邢君牙年輕時在幽薊、平盧等軍鎮當兵,憑藉戰功歷任果毅郎將、折衝郎將、平盧兵馬使。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稱安史之亂。邢君牙跟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渡海進入青 [3]  、徐二州。 [4] 

邢君牙討伐叛軍

上元元年(760年),宋州刺史劉展作亂,邢君牙跟隨平盧節度都知兵馬使田神功鎮壓叛亂,因功歷任將軍、光祿卿。上元二年(761年),田神功擒獲劉展,因功升任兗鄆節度使,派遣邢君牙領兵駐紮好畤縣保衞邊境秋收。 [5-6]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侵犯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唐代宗李豫流亡陝州,邢君牙隸屬禁軍隨從護駕。邢君牙由於護駕有功,經過多次升遷,加任鴻臚卿,封爵河間郡公。 [7-8] 
建中二年(781年),當時河北各節度使反叛朝廷,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率領禁軍協助河東節度使馬燧討伐魏博節度使田悦,邢君牙亦在隨軍征討之列。李晟任用邢君牙擔任都虞候,邢君牙先後在武安、襄國、洹水、魏縣、清豐五地與叛軍作戰,擒獲斬殺叛軍最多。 [9-10] 

邢君牙救駕留守

建中四年(783年),爆發朱泚之亂涇原兵變),唐德宗李適與后妃、太子、諸王出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李晟率領邢君牙用比平常快一倍的行軍速度奔赴奉天救駕。軍隊駐紮咸陽、移營渭橋,軍中應辦的事務,李晟都只和邢君牙商議,因此邢君牙能預先做準備。李晟收復長安後,邢君牙因功加任御史大夫、檢校常侍。李晟擔任鳳翔、涇原元帥時,多次巡視邊防,常讓邢君牙留守鳳翔、涇原。 [11-12] 

邢君牙升任節度

貞元三年(787年)三月,李晟回朝擔任太尉中書令,舉薦邢君牙擔任代理鳳翔尹團練使 [13]  、鳳翔隴州都防禦觀察使。不久,兼任鳳翔節度使,調任右神策行營節度、鳳翔隴州觀察使、檢校工部尚書。當時吐蕃連年侵犯唐朝邊境,邢君牙獎勵百姓耕種,訓練軍隊備戰,吐蕃軍隊不能侵入邊塞。邢君牙還在隴州的平戎川築城,取名永信城。 [14]  不久加任檢校尚書右僕射。 [15] 

邢君牙死於任上

貞元十四年(798年),邢君牙死於任上,時年七十一歲。唐德宗廢朝一日,追贈他為司徒 [16]  ,賜給喪葬所用布帛、米粟等物。 [17] 

邢君牙歷史評價

《舊唐書》:其下諸將,鬱有勞能。勝生異域,推位讓國,堅留宿衞,顧慕華風;居中土者,豈不思廉讓耶!斯乃高祖之基,太宗之業,貽厥孫謀,不徒虛語。 [18] 

邢君牙主要成就

邢君牙在鳳翔任職期間,獎勵百姓耕種,訓練軍隊防備吐蕃,使吐蕃軍隊不能入侵唐朝邊境。 [14] 

邢君牙趣聞軼事

挽留張汾
  • 版本一
當初,沒做官的讀書人張汾,沒有人介紹就去求見邢君牙,並高高地坐在客位上。碰到部下小官因貪污酒宴的錢財,邢君牙因被欺騙而發怒,張汾不致謝就離去,説:“我在京城,聽説邢君牙是當世豪傑,今天竟為部下的小官計較錢財,這怎麼説呢?”邢君牙覺得慚愧,很快釋放小官,把張汾待為上賓,挽留一個多月,用五百匹細絹作為贈送的禮品。他降低身份喜歡讀書人竟到這種程度。 [19] 
  • 版本二
貞元初年,邢君牙擔任隴右臨洮節度時,進士劉師老和許堯佐前去拜見他。二位客人剛剛坐下,有一個儀表很奇特的人,頭大腳小,穿着粗布衣服走進來。也不等侍從人員進去通報,一直進去會見邢君牙,把手拱起放在額前説:“進士張汾不敢行大禮。”邢君牙從軍多年,一點也不認為奇怪,就回禮請張汾坐下,竟不理睬許堯佐和劉師老。不一會兒有個官吏送來案 ,宴設司虧空丟失錢物。邢君牙查看帳冊,有五十多千錢沒有上帳,被經手的差役隱瞞脱漏。邢君牙非常生氣,正要派人查清楚錢的去向,張汾就拍拍衣服站起來説:“暫且告辭。”邢君牙道歉説:“我恰好有點公事,需要略作處理,對你並沒有失禮的地方,不知道你急忙地告辭是為什麼呢?”張汾回答説:“我在京城的時候,常常聽説京西有個邢君牙是個頂天立地的人物。今天在我的面前,和一個設吏談論自己的三五十千錢,這種男人怎能符合這樣的評價呢?”邢君牙覺得很奇怪,就打發走設吏,和張汾親近起來。張汾對邢君牙説:“我在京城參加考試的時候,每年常常花用二千貫錢,都花在與別人的往來上。劍南的韋二十三,徐州的張十三,一天的時間裏,客人有好幾等。上等的客人有給舍,就需要講究味道;中等的客人有補遣,就需要燉上雞肉和豬肉,還有的是生拌,有的是魚塊。”接着指着劉師老和許堯佐説:“像這一類參加考試的舉子,從遠方前來拜訪,就像骯髒的胡人而已。你為什麼不這麼對待呢?”許堯佐很驚訝。過了一會兒,兩個客人告辭離開,邢君牙每個人贈給五匹細絹。對張汾卻打掃乾淨內廳安排他住下,居住一個多月後,贈給五百匹細絹。 [20] 

邢君牙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 [18]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 [21]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邢君牙,瀛州樂壽人也。
  • 2.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邢君牙,瀛州樂壽人。
  • 3.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少從幽薊、平盧軍,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安祿山反,從侯希逸涉海入青州。
  • 4.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少從軍於幽薊、平盧,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充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反,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過海,至青、徐間。
  • 5.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田神功之討劉展,君牙又從神功戰伐有功,歷將軍、試光祿卿。神功既為兗鄆節度使,令君牙領防秋兵入鎮好畤。
  • 6.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田神功為兗鄆節度使,使君牙將兵屯好畤防盛秋。
  • 7.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屬吐蕃陵犯,代宗幸陝,君牙隸屬禁軍扈從。後又以戰功加鴻臚卿,累封河間郡公。
  • 8.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吐蕃犯京師,代宗出陝,以扈從功,累封河間郡公。
  • 9.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建中初,河北諸節帥叛,李晟率禁軍助馬燧等徵之。晟以君牙為都虞候,累於武安、襄國、洹水、魏縣、清豐討賊有功,君牙擒生斬級居多。
  • 10.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建中初,李晟從馬燧討田悦,以君牙為都將,在武安、襄國間凡五戰,斬馘功最。
  • 11.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屬德宗幸奉天,晟率君牙統所部兵,倍道兼程,來赴國難。及駐軍咸陽,移營渭橋,軍中之事,晟惟與君牙商之,他人莫可得而聞也。收復宮闕,驟加御史大夫、檢校常侍。既而晟為鳳翔、涇原元帥,數出軍巡邊,常令君牙掌知留後,軍府安悦。
  • 12.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德宗出奉天,晟率君牙倍道赴難,徙屯渭橋,軍中便宜,惟君牙得豫。晟在鳳翔,數行邊,常以君牙守。
  • 13.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二》:(唐德宗)乃謂晟曰:“朕以百姓之故,與吐蕃和親決矣。大臣既與吐蕃有怨,不可復之鳳翔,宜留朝廷,朝夕輔朕,自擇一人可代鳳翔者。”晟薦都虞候邢君牙。君牙,樂壽人也。丙午,以君牙為鳳翔尹團練使。
  • 14.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晟入朝,代為鳳翔觀察使。俄領節度,檢校尚書右僕射。吐蕃歲犯邊,君牙劭耕講戰以為備,戎不能侵。又城隴州平戎川,號永信城。
  • 15.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貞元三年,晟以太尉、中書令歸朝,君牙代為鳳翔尹、鳳翔隴州都防禦觀察使,尋遷右神策行營節度、鳳翔隴州觀察使,加檢校工部尚書。吐蕃連歲犯邊,君牙且耕且戰,以為守備,西戎竟不能為大患。尋加檢校右僕射。
  • 16.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卒官,贈司空。
  • 17.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貞元十四年卒,時年七十一,廢朝一日,贈司空,賻布帛米粟有差。
  • 18.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2-27]
  • 19.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初,布衣張汾者,無紹而幹君牙,軒然坐客上。會吏擿簿書,以盜沒宴錢五萬,君牙怒其欺,汾不謝去,曰:“吾在京師,聞邢君牙一時豪俊,今乃與設吏論錢,云何?”君牙慚,遽釋吏,引為上客,留月餘,以五百縑為謝。其屈己好士類此。
  • 20.    《乾鐉子》:貞元初,邢君牙為隴右臨洮節度,進士劉師老、許堯佐往謁焉。二客方坐,一人儀形甚異,頭大足短,衣麻衣而入。都不待賓司引報,直入見君牙。拱手於額曰:“進士張汾不敢拜。”君牙從戎多年,殊不以為怪,乃揖汾坐(“坐”字原缺,據明抄本補),曾不顧堯佐(“佐”下原有“汾坐”二字,據明抄本刪)、師老。俄而有吏過桉,宴設司欠失錢物。君牙閲歷簿書,有五十餘千散落,為所由隱漏。君牙大怒,方令分折去處。汾乃拂衣而起曰:“且奉辭。”牙謝曰:“某適有(陳校本“有”作“以”)公事,略須決(“決”原作“次”,據陳校本改)遣,未(“未”原作“來”,據陳校本改)有所失於君子,不知遽告辭何也?”汾對曰:“汾在京之日,每聞京西有邢君牙上柱天,下柱地。今日於汾前,與設吏論牙三五十千錢。此漢爭中?”君牙甚怪,便放設吏,與汾相親。汾謂君牙曰:“某在京應舉,每年常用二千貫文,皆出往還。劍南韋二十三,徐州張(“張”字原空缺,據黃本補)十三,一日之內,客有數等,上至給舍,即須法味。中至補遺,即須煮雞豚(“雞豚”二字原空缺,據黃本補)或生或鱠。”既而指師老、堯佐雲:“如舉子此公之徒,遠相訪,君僎胡而已,何不如此耶。”堯佐矍然。逡巡,二客告辭而退,君牙各贈五縑。張汾灑掃內廳安置,留連月餘,贈五百縑。
  • 21.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2-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