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邘國故城

鎖定
邘國故城,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西萬鎮邘邰村,是商代、周代、漢代時期城址。 [2-3] 
邘國故城始築於商代,為“盂”方國。紂王帝辛封鄂侯於此,稱鄂侯國。帝辛十八年,西伯代邘,鄂侯南遷,周武王封次子邘叔於此立邘國,春秋至漢歷有增築,之後廢棄。邘國故城分東西兩城,東城東西約長820米,南北寬約580米,地表現存北城牆及東城牆一段,殘高2~7米不等,寬17~22米。北城牆外仍存有寬約40米的城壕。城內現為耕地,地下文化層及遺蹟保存較好。邘國故城為研究古代城址及邘姓起源提供實物資料。 [2-3] 
2013年5月,邘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邘國故城
地理位置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西萬鎮邘邰村
所處時代
商代、周代、漢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306-1-306

邘國故城歷史沿革

邘國故城 邘國故城
邘國故城始築於商代,為“盂”方國。紂王帝辛封鄂侯於此,稱鄂侯國。帝辛十八年,西伯代邘,鄂侯南遷,周武王封次子邘叔於此立邘國,春秋至漢歷有增築,之後廢棄。 [2]  [4] 
邘國故城西城(清朝) 邘國故城西城(清朝)
邘國故城西北有一小城,清代復修,原設門,皆以磚石拱券,門額有石刻,東曰“迎旭”,南曰“古邘城”。因近年村建城大部分被拆除。 [2] 
邘國故城範圍 邘國故城範圍
2002年,對邘國故城堤壩進行過解剖,其夯築年代應為西周時期,或系防洪設施。 [3] 

邘國故城遺址特點

北牆西段
北牆西段(9張)
邘國故城北依太行屏障,南瞰沁河衝擊平原,東濱龍門石河,西北接邘邰村。邘國故城分東西兩城,東城東西長約820米,南北寬約580米,地表現存北城牆及東城牆一段,殘高2~7米不等,寬17~22米,有3個缺口,似為城門。城牆下部夯土層厚10~11米,圓形夯窩,直徑8~9釐米,深1釐米。從3個缺口處發現大量磚瓦殘片,多為西周和漢代物。北城牆外仍存有寬約40米的城壕。城內現為耕地,地下文化層及遺蹟未經擾動,保存較好。西城位於東城西北,原有四城門,南門額為“古邘城”,大致呈抹角方形,城外有城壕。
堤防 堤防
邘城東100餘米的龍門河西岸有一條南北長2.5千米的防洪堤防,築於西周,是為防控龍門河洪水對邘城的危害而修築的人工堤防。
邘城周圍還發現有大量商、春秋、戰國、及漢代時期的墓葬羣,與邘城存在着密切的聯繫。
邘國故城西北處還有一古城,創建時代不詳,20世紀80年代文物部門曾經對地面殘存的一段城牆夯土進行分析,推斷西城的築城時間晚於東城,可能是戰國時期出於軍事防禦需要而建。西城在清代曾進行過修築,也是現在邘邰村之所在,部分古建築一直殘存到20世紀60、70年代。 [2-3]  [4] 

邘國故城文物遺存

邘國故城城北半部發現有春秋戰國時期的泥質紅陶片、器形有罐等及戰國時期的筒瓦、板瓦以及漢代的陶片等。 [5] 

邘國故城歷史文化

相關記載
《史記》徐廣注:“鄂作邘”。《水經注》載:“其水(指邘水)南經邘城西,故邘國也,城南有邘台”。另外多種版本的地方誌及其他一些書籍對邘國故城也多有記載。《中國地名大辭典》等書均稱“河南沁陽西北邘邰為邘國”。 [6] 

邘國故城研究價值

邘國故城對於兩週諸侯國都及邘國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3] 

邘國故城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邘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邘國故城旅遊信息

邘國故城地理位置

邘國故城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西萬鎮邘邰村

邘國故城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邘國故城,路程約15.8千米,用時約29分鐘。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7-18]
  • 2.    邘國故城  .沁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7-18]
  • 3.    王巍.中國考古學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363.
  • 4.    邵文傑.河南省志 第57七卷 文物志[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19.
  • 5.    楊玉東,程峯.覃懷文化論綱[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35.
  • 6.    楊煥成,周到.河南文物名勝史蹟[M]:中原農民出版社,199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