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邗江區

鎖定
邗(Hán)江區,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腹部,長江與淮河交匯處,東依上海,西連南京,南臨長江,北接淮水,中貫京杭大運河,總面積552.6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邗江區下轄11個街道、6個鎮、1個鄉 [5]  。截至2022年末,邗江區(含蜀岡—瘦西湖景區)常住人口85.89萬人。 [6] 
邗江因吳王夫差邗溝、築邗城而得名 [3]  ,已有2500多年曆史。邗江是古揚州的發祥地,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譽,境內有高旻寺、大明寺、邵伯湖、宋夾城、漢廣陵王墓、唐城遺址、隋煬帝陵等名勝古蹟。是揚州市委、揚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2022年,邗江區(含蜀岡—瘦西湖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6.65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5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05.2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17.85億元。全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2∶42.8∶55.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14.4665萬元。 [6] 
中文名
邗江區
外文名
Hanjia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210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江蘇省揚州市
地理位置
江蘇中部,揚州西部
面    積
552.68 km²
下轄地區
11個街道、6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邗上街道邗江中路338號
電話區號
0514
郵政編碼
225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温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5.89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瘦西湖大明寺宋夾城高旻寺、潤揚森林公園
火車站
揚州站
車牌代碼
蘇K
地區生產總值
1246.65 億元(2022年)

邗江區歷史沿革

上古
古邗江地域臨江瀕海,為“蜀岡古陸”東境,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生息繁衍其間。
初期,淮夷始建幹國,後改稱邗國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
此地先後屬吳、越、楚諸國。
周慎靚王二年(前319年),楚懷王在邗城舊址置廣陵邑。
瓜洲古渡 瓜洲古渡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廣陵邑隨屬秦。
境域分屬廣陵縣、江都縣。
廣陵縣、江都縣廢,其地先屬吳,繼屬魏。
兩晉
此地先分屬廣陵縣、江都縣、輿縣,後屬廣陵縣、江都縣。
南北朝
仍屬廣陵縣、江都縣。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廣陵縣為邗江縣,此為邗江縣名之始。
大業元年(605年),改邗江縣為江陽縣。
武德三年(620年),江陽縣併入江都縣。
貞觀十八年(644年),分江都縣合瀆渠(古邗溝)以東9個鄉立江陽縣。
永淳元年(682年),又分江都縣西部與江陽縣曲江以南地域為揚子縣。現邗江區境內東南部屬江陽縣,西及西南部屬揚子縣,餘屬江都縣。揚子縣後移治儀徵新城,改為永貞縣,後廢。
南唐李昪昇元元年(937年),改江陽縣為廣陵縣,現境內東南部屬廣陵縣,餘屬江都縣。
初,邗江的建置沿襲五代。
熙寧五年(1072年),廣陵縣併入江都縣,境內全屬江都縣。
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復置廣陵縣,現境內東南部屬廣陵縣,餘屬江都縣。
初,廣陵縣併入江都縣,境內盡屬江都縣。
高旻寺 高旻寺
境內統屬江都縣。
雍正九年(1731年),析江都縣西、北境置甘泉縣,現境內北部屬甘泉縣,南部屬江都縣。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甘泉縣併入江都縣,境內全屬江都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4日,日軍侵佔揚州,國民政府江都縣機關撤離揚州城,移至鄉區流動。次年,境域城鎮漸為日偽政權江都縣所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江都縣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抗日民主政權湖西辦事處(縣級)建立,現境內湖西地區(從邵伯湖北端向南沿古運河以西一線至瓜洲)屬之。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6月,湖西辦事處與水南辦事處合併,建立甘泉縣,湖西地區更屬甘泉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析甘泉縣東南境及儀徵縣東部地區建立儀揚縣,現境內楊家廟以南至瓜洲一帶劃屬儀揚縣。次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撤銷儀揚縣,地域仍歸原制。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甘泉縣政府奉命北撤後,地屬國民政府江都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東南縣建立,湖西地區盡屬之,12月東南縣改為儀揚縣。
1949年1月25日,揚州城解放。
1949年4月23日,境內全部解放。同年2月—6月,現境內湖西地區劃入揚州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仍承舊制。
1950年8月5日,現境內原屬揚州市地域劃屬江都縣。
1956年3月9日,析江都縣西南部建邗江縣,沿用隋代邗江縣名。
1958年9月5日,撤銷邗江縣,其地併入揚州市。
1962年10月20日,恢復邗江縣建制。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邗江縣隸屬揚州市。同月,揚州市郊區區公所建立。
2000年12月21日,經國務院批覆,撤銷邗江縣,以原邗江縣的行政區域設立揚州市邗江區。
2002年12月,揚州市郊區更名為揚州市維揚區。
2011年11月,邗江區與維揚區合併,組建新的揚州市邗江區,仍屬揚州市。 [9] 

邗江區行政區劃

邗江區區劃沿革

2001年5月9日,邗江區將25個鄉鎮調整為21個鎮:撤銷六圩鄉,併入施橋鎮;撤銷漁業鄉,按屬地就近原則,將原漁業鄉所轄的沿湖村劃入黃珏鎮,將沿江村新壩部分劃入新壩鎮,將駐揚部分併入蔣王鎮;撤銷運西鄉,併入瓜洲鎮,同時將原漁業鄉所轄沿江村瓜洲漁業作業區劃入瓜洲鎮;撤銷赤岸鄉,併入公道鎮;撤銷楊廟鄉,設立楊廟鎮
2003年4月,撤銷蔣王鎮,分別設立蔣王、邗上街道。撤銷汊河鎮,設立汊河街道。 [29]  10月,楊壽鎮併入甘泉鎮。黃珏鎮併入方巷鎮,酒甸鎮併入槐泗鎮。紅橋鎮併入頭橋鎮,新壩鎮併入李典鎮,霍橋鎮併入沙頭鎮。 [27] 
2011年11月,將邗江區的李典、頭橋、沙頭、杭集、泰安5個鎮併入廣陵區 [4] 
2013年1月,將邗江區平山鄉(不含朱塘、荷葉、石油山莊社區)、城北鄉(不含黃金、瓦窯村,竹西、安平社區)劃歸蜀岡一—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代管;將位於槐泗鎮的槐二村(不含原唐溝村6個村民小組)、槐子村和槐四社區劃歸平山鄉代管。平山鄉內的朱塘、荷葉、石油山莊社區劃歸維揚開發區管委會代管。留在邗江的黃金、瓦窯村,竹西、安平社區由邗江區政府根據方便羣眾和便於管理的原則確定代管關係。11月,將梅嶺街道劃歸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代管,將新城西區(新盛街道)劃歸邗江。
2014年2月,成立竹西街道,與揚州市公鐵水聯運物流集聚區合署辦公。下轄黃金村、瓦窯村以及安平社區、竹西社區。
2015年7月28日,成立揚州西區新城,主要由原蜀岡生態區和原新城西區兩大區域組成,橫跨西湖鎮和新盛街道,總面積近30平方千米。
2019年12月18日,撤銷雙橋鄉、城北鄉。設立雙橋街道、城北街道。 [3] 
2021年9月,撤銷西湖鎮,設立西湖街道。 [24] 

邗江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6月,邗江區下轄11個街道、6個鎮、1個鄉:邗上街道蔣王街道汊河街道雙橋街道梅嶺街道甘泉街道新盛街道竹西街道西湖街道瘦西湖街道城北街道公道鎮方巷鎮槐泗鎮瓜洲鎮楊壽鎮楊廟鎮平山鄉。另轄:江蘇省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維揚經濟開發區、物流園區, [5]  其中,揚子津街道文匯街道八里鎮施橋鎮由揚州經濟開發區代管 [8]  瘦西湖街道梅嶺街道平山鄉城北鄉由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代管。 [7]  邗江區實際管轄7個街道、7個鎮。邗江區人民政府駐邗上街道

邗江區地理環境

邗江區位置境域

邗江區,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北岸,南以長江為界與鎮江市潤州區相望,東與廣陵區毗鄰,西與儀徵市接壤,北與高郵市相連。介於北緯32°13′—32°40′,東經119°15′—119°29′之間,總面積546平方千米。 [4] 
641平方千米,實際管轄面積552.68平方千米。

邗江區地形地貌

邗江區,境域屬新生代大地構造運動出現的長江下游區境,地勢呈北高南低,地面無基岩顯露,無高山峻嶺,但地形高低起伏,丘陵與平原地貌差異顯著。北部由西、兩南向東、東北略呈簸箕形傾向邵伯湖;南部由北、西北向南、東南逐步低平至長江。全境陸地分為丘陵和平原兩大類型,其中平原可分為濱湖湖積平原和長汀沖積平原。
位於境內西北部丘陵地區,為儀六浦丘陵東部邊緣,約佔陸地面積32.6%,地面真高8—35米,其最高處,亦是全境最高點為甘泉山,真高63米。由於地殼運動切割程度不同,西南部屬緩高崗類型,地勢起伏較大,真高10—35米,相對高程25米,坡度5—10度,崗、坡、塝、衝發育明顯。中部為平崗類型,地勢起伏不大,真高22—35米,相對高程13米左右,坡度3—5度。東(北)部屬高平田類型,地勢較平坦,真高8—15米,相對高程7米。
位於邵伯湖西沿岸的湖積平原,佔陸地面積16.8%,湖積平原背靠丘陵,隔湖與裏下河地區相望,湖灣較多,地勢低平,真高6—9米,局部3.4米左右,該地區土質粘重,穩水保肥,宜糧棉種植。水域廣闊,水草叢生,多灘塗,適合水產業、畜禽業發展,尤其適宜鵝鴨等水禽飼養,成就了名聞遐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黃珏鹽水鵝。
境內長江沖積平原,佔陸地面積50.6%,因成陸先後和土壤性質又分為以下兩地區,一為高沙土平原地區,範圍小,位於境內中部,原為古長江的幾道天然江堤,沉積年代約為7000年。西北部較高,真高6.5—8米,東南較低,真高5—6.5米,地勢平坦,自東向西稍有帶狀起伏。土壤以沙質為主,乾燥少水,宜旱谷雜糧,油料種植。二是沿江平原地區,位於境內南部,由沙洲與河漫灘組成,成陸年代約千年。該地區地勢低平,北高南低,高程2.3—5米,最低處僅為1.9米,由於長江的沖刷,南漲北坍,境內南部部分地段形成典型的凹岸邊灘堆積。 [4] 

邗江區氣候特徵

邗江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4.8°C,年平均日照2172.3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年平均蒸發量為1411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22天,受季風和大氣環流的影響,降雨量豐富,但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多年平均降雨量1049.4毫米,最多的1991年,瓜洲為1710.4毫米;最少的1978年,三江營為389.2毫米,年平均雨日115天,且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此時恰為江淮汛期,以致洪澇災害時有發生,汛期平均雨量瓜洲站為614.2毫米,約佔全年的58%。梅雨期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多年平均為22天,梅期雨量平均248.8毫米,最多的1991年為848.9毫米,最少的1978年為0毫米,1991年瓜洲站雨量最大為928.9毫米。由於汛期降雨集中,又遭江淮高水位,造成地勢低窪的平原圩區排水困難,更易成澇。而遭少雨和用水高峯期,又常是江淮來水量較枯的時期,旱情極易形成。 [9] 

邗江區自然資源

邗江區水資源

邗江區南臨長江,東瀕邵伯湖、淮河入江水道及京杭大運河。古運河流經區境西南從古鎮瓜洲入長江。長江、淮河過境,境內主幹流淮河入江水道自邵伯湖三棵柳(邗江、高郵交界處)起南穿邵伯湖,經鳳凰河、廖家溝至三江營入長江,全長58.06千米,在邵伯湖六閘以下分別注入運鹽河、金灣河、太平河、鳳凰河、新河、壁虎河、廖家溝、芒稻河、夾江等9條河流。諸河總長為84.16千米。該水系是境域過境水源之一,是防汛泄洪通道,防旱抗旱的用水保證。
邵伯湖位於高郵、江都、邗江三市(區)之間,系由潟湖演化而成,湖面南北長25千米,總面積164.97平方千米,邗江境內長18千米,面積65.11平方千米。邵伯湖水豐質優,為發展水產業、畜禽業和交通運輸業提供優越的自然條件。同時,也是湖西平原地區農業灌溉用水的保證。
邗江區境內長江岸線西起軍橋港,東迄京杭大運河入江口。其水系的主要支流有古運河、儀揚河以及青龍港、沙頭河等7條河道。沿江港汊較多,便於農田灌溉。同時,長江也是水運主航道,江沙藏量較多。境內有古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均從江都邵伯閘南進入境內,縱貫南北,分別在瓜洲和六圩與長江交匯,過境河段分別長16.59千米和16.76千米。京杭大運河歷來為水上南北交通重要航道,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 

邗江區生物資源

邗江區境內植物資源約五大類(糧食、蔬菜、經濟、林木、草木)140科399種,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同時西北部地區1.93萬公頃難地及林地為鵝鴨養殖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黃珏老鵝”享譽省內外。 [4] 
邗江區水產資源豐富,刀魚河豚、鮰魚為長江三鮮,享有盛名;中華鱘江豚為國家級稀有保護動物。

邗江區礦產資源

邗江區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磚瓦黏土礦、天然飲用礦泉水等。石油分佈於公道、方巷、槐泗3個鎮,原油屬於石蠟基原油,硫分低,高凝固點,大部分屬輕質原油,現已探明的儲量有2200多萬噸。磚瓦黏土礦主要分佈在北山楊廟、方巷等鎮的丘岡地區,為灰黃色、棕黃色、黃褐色粉質輕黏土,其中普通含鐵錳結構和青灰色黏土條帶、網紋、局部豆狀結核和黏土條帶較多。天然飲用礦泉水主要分佈於甘泉街道境內地下46一83米的鬆散巖類水層中,水層厚度37米,常年水温16.7℃,經認證檢測達到天然飲用礦泉水國家標準。 [4] 

邗江區人口

截至2019年,邗江區總户數16.3萬户,户籍人口51.99萬人;常住人口58.46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8.8%。登記出生人口4424人,出生率8.51‰,死亡人口2963人,死亡率5.7‰,户籍人口自然增長率2.81‰,男女性別比(女性為100)為96.71。 [4] 
截至2022年末,邗江區(含蜀岡—瘦西湖景區)總户數21.4萬户,户籍人口64.9萬人,常住人口85.89萬人。剔除蜀岡—瘦西湖景區,總户數17.37萬户,户籍人口53.44萬人,比上年增長0.7%;常住人口72.62萬人,比上年下降0.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7.8%,比2021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城鎮地區常住人口63.76萬人,減少0.29萬人;鄉村地區常住人口8.86萬人,減少0.07萬人。 [6] 

邗江區經濟

邗江區綜述

2022年,邗江區(含蜀岡—瘦西湖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6.65億元,可比價增長3.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53億元,增長0.4%;第二產業增加值505.27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717.85億元,增長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144665元,按美元兑人民幣年均匯率1:6.7261折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508美元。
2022年,邗江區剔除蜀岡—瘦西湖景區,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5.52億元,按可比價增長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06億元,增長0.5%;第二產業增加值489.9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增加值632.56億元,增長2.2%。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為15.7352萬元,按美元折算,人均生產總值23394美元。
2022年,邗江區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2∶42.8∶55.2。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20557户,其中,新登記企業(含分支機構)6772户,新登記個體工商户13781户,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4户。全區實有市場主體127872户,同比增長20.5%。其中各類企業47317户,同比增長8.9%;個體工商户77071户,同比增長22.5%;農民專業合作社122户,同比上升3.38%。 [6]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邗江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0.1%,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54.4%,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0.2%,第三產業投資同比下降26%。 [6] 
財税收支
2022年,邗江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49億元,下降16.4%。税收收入34.08億元,下降20.8%,税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4.9%。主體税種中,增值税12.21億元,下降29.7%;企業所得税5.3億元,下降24.3%;個人所得税2.1億元,增長23.5%。 [6] 
人民生活
2022年,邗江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77元,同比增長5.7%;工資性收入39698元,同比增長5.7%;經營淨收入8998元,同比增長4.3%;財產淨收入1285元,同比增長4.0%;轉移淨收入5996元,同比增長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26元,同比增長5.2%,其中,工資性收入42810元,同比增長5.3%;經營淨收入9435元,同比增長3.9%;財產淨收入1360元,同比增長3.8%;轉移淨收人6421元,同比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3元,同比增長6.9%,其中工資性收入21637元,同比增長7.1%;經營淨收入6452元,同比增長5.7%;財產淨收入852元,同比增長3.9%;轉移淨收人3512元,同比增長8.7%。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159元,同比增長4.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1417元,同比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支出26044元,同比增長8.2%。 [6] 

邗江區第一產業

2022年,邗江區納入農業部家庭農場名錄的家庭農場495家,其中家庭農場280家,種植、養殖大户215家,經營土地面積90901.52畝、水面面積12896.15畝,經營收入19355.57萬元。全區各級農業龍頭企業達33家,省級5家,市級15家,縣級13家。新增4個綠色食品認證、續展1個綠色食品、新增1個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6] 
農業
2022年,邗江區糧食播種面積1.83萬公頃,同比增長0.35%,其中,夏糧播種面積0.69萬公頃,同比增長0.73%;秋糧播種面積1.14萬公頃,同比增長0.12%。夏糧畝產314.39千克,同比增長2.14%;秋糧畝產551.57千克,同比下降0.58%。全年糧食總產12.67萬噸,同比增長0.4%,其中,夏糧總產3.26萬噸,同比增長2.88%;秋糧總產9.41萬噸,同比下降0.43%。 [6] 
畜牧業
2022年,邗江區豬牛羊禽肉產量0.47萬噸,同比下降22.95%。禽蛋產量0.41萬噸,同比增長7.89%。 [6]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邗江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14%。 [6] 

邗江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邗江區475家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8.6%,其中股份制工業增長7.8%,外商港澳台資工業下降0.4%,民營工業增長6.5%。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70.06億元,增長6.4%;實現利潤39.96億元,增長4.5%。“三主”產業完成產值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63.4%,同比增長5.1%,拉動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長2.9個百分點,貢獻率38.8%。其中機械裝備製造業產值佔“三主”產值比重64.5%,佔全部規上產值比重40.8%,產值增速同比增長6.9%;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產值佔“三主”產值比重22.3%,佔全部規上產值比重14.1%,增速同比增長5.8%。“三特”產業完成產值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19.2%,同比增長10.4%,拉動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3個百分點,貢獻率17.2%。其中紡織服裝業產值同比增長10.4%;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0.0%;新型建材業產值同比增長9.5%。全區規上電子信息、儀器儀表業、醫藥製造、電氣機械業的產值分別增長22.5%、10.7%、13.1%和13%,總量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4.3%,拉動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0.8個百分點。全區高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29.8%,同比增長15.2%,拉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7個百分點,貢獻率29%。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24.8%,貢獻率10.6%;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同比增長10.6%,貢獻率8.1%。 [6] 
建築業
2022年,邗江區建築業實現總產值532.81億元,同比增長6.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396.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其中新開工面積1016.0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2%。竣工產值482.07億元,同比增長0.8%。竣工面積1122.0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1%。 [6] 

邗江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邗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59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16億元,同比增長12.4%。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限額以上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7.46億元,同比增長12.2%;限額以上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9億元,同比增長59.7%。分類別看,糧油、食品類9.67億元,同比增長9.3%;飲料類0.98億元,同比增長16.7%;煙酒類2.71億元,同比增長15.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5.35億元,同比下降1.9%;日用品1.99億元,同比下降5.3%;金銀珠寶類0.09億元,同比增長17.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11.53億元,同比增長4.4%;中西藥品類5.32億元,同比增長13.9%;通信器材類6.66億元,同比下降47.7%;石油及製品類11.21億元,同比增長36.1%;汽車類144.67億元,同比增長19.7%。 [6] 
對外經濟
2022年,邗江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17.8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194.34億元,同比增長22.2%;進口23.46億元,同比下降2.2%。全區實際利用外資30049萬美元,同比下降9.8%。從產業分佈看,製造業利用外資8692萬美元,同比增長2051.49%;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11054萬美元,同比增長2142.19%。從新批項目看,全區新設(含增資)外資項目21個,新增協議外資23040萬美元。全區對外直接投資額5109.14萬美元,同比增長196.53%,新批對外投資項目12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29億美元,同比增長2643.17%。 [6] 
房地產業
2022年,邗江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64.46億元,下降25.5%。商品房施工面積686萬平方米,下降13%;竣工面積74.83萬平方米,增長39.9%。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34.29萬平方米,下降36.3%;商品房銷售額180.07億元,下降35.2%。 [6] 
旅遊業
截至2022年末,邗江區擁有星級賓館3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1家,三星1家),旅行社125(其中總社55家,分社14家,網點56家)。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4家,2A級景區1家。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家。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家。省級旅遊度假區1家,省工業旅遊區1家,省夜間集聚區1家。 [6] 

邗江區交通運輸

邗江區交通

邢江區是揚州市陸路交通樞紐,揚州火車站、西部交通客運樞紐、公交汽車總站均設於境內。 [4] 
2021年,邗江區境內公路總里程達1191.99千米,公路密度達216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2.02千米、一級公路56.97千米、二級公路274.77千米、三級公路97.12千米、四級公路711.12千米。航道總里程達129.06千米,其中,6級航道22.14千米、7級航道19.54千米、等外航道87.38千米。港口7家,碼頭泊位18個,碼頭總延長1849.5米。鐵路里程達13.44千米。 [4] 
公路
京滬高速、滬陝高速(寧通高速)和啓揚高速形成揚州高速公路環,在邗江設有揚州西、揚州北、蜀岡等6個互通樞紐;潤揚大橋溝通揚州、鎮江,貫通蘇南,連接滬寧高速;啓揚高速向東連接江海高速。境內還有328國道、611省道等6個省道,交通路網十分方便快捷。
鐵路
隨着連淮揚鎮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揚州全域進入“高鐵時代”。乘高鐵到北京、上海分別僅需4小時、1.5小時,實現當日往返,與南京1小時通勤,實現寧揚同城化。正在建設中的北沿江高鐵和寧揚城際將與寧啓鐵路、連淮揚鎮鐵路在揚州形成“雙十字交匯”。
水路
揚州港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溝通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兩條“黃金水道”,預計到2025年,貨運吞吐量將達到1.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此外,我區擁有京杭大運河揚州段最大的港口——公鐵水聯運碼頭,是揚州年吞吐量最大的內河碼頭,是揚州與周邊地區物資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沿江港口羣的延伸和重要補充。
航空
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需75分鐘;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個多小時。揚泰國際機場累計開通國內外通航點64個,其中國際地區航線14條。 [30] 

邗江區運輸

2022年,邗江區境內公路貨運量和貨物週轉率分別達分別達660.636萬噸、99095.4萬噸/千米。全區擁有各類貨運車輛3886輛,貨運車輛總噸位數55053噸,其中新增貨車428輛,總噸位達5991噸(廂式貨車52輛,484噸;專用運輸車輛83輛,1324噸;重型車輛371輛,5678噸),港口吞吐量560.4萬噸,下降11.89%。 [6] 

邗江區社會事業

邗江區科技事業

2022年,邗江區完成專利授權量442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92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4件。地理標誌商標1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量1902件,其中維持年限在10年以上的有效發明專利量337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6.17件。
2022年,邗江區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4家,有效高企累計數達353家。610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0.5%。 [6] 

邗江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邗江區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共計102所,包括幼兒園61所、小學19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高級中學4所、職業中專1所、其他類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61所幼兒園中,含教育部門辦園8所、集體辦園19所、民辦園32所(其中普惠性28所)、其他部門辦2所。另有教師發展中心1所、青少年活動中心1所、少年宮1所。2022年,全區在校學生數分別為:小學在校學生數43446人,同比增加1674人;初級中學在校學生數12795人,同比減少133人;高級中學在校生數9153人,同比減少318人;在園幼兒共計21281人,同比減少490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07人;中等職業學校(含揚州新東方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數3063人。2022年,全區基礎教育教職員工7644人,包括幼兒園2777人、小學1972人、初級中學873人、九年一貫制1177人、高級中學827人、特教18人,其中專任教師6169人,包括幼兒園專任教師1479人、小學專任教師2568人、初級中學專任教師1226人、高級中學專任教師878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18人;全區職業中專教職工合計260人,其中專任教師249人。 [6] 
邗江區駐有:揚州大學 [20] 江蘇旅遊職業學院 [21] 

邗江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邗江區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電影院16家。建成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5個。 [6] 

邗江區體育事業

2022年,邗江區新建(改建)體育設施82處,公共體育設施完好率達95%以上;建成健身步道15多千米,組織參加第二十屆省運會,青少年部共獲7枚金牌。 [6] 

邗江區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邗江區擁有醫療衞生機構345個,其中婦幼保健機構20個。牀位數1335張,衞生技術人員2350人,其中執業醫師970人,執業助理醫師224人,執業護士1037人。建成名醫工作室14家。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10個,累計簽約21.28萬人,社區衞生服務站示範化率達100%。上下聯動、統一協作的健康管理綜合服務機制逐步形成。 [6] 

邗江區基礎建設

2022年,邗江區完成念四路西延、“十路”綜合整治,開展排水達標區建設及污水管網移交,實施老舊小區整治8個,棚户區改造新開工2077套(户),基本建成1043套(户),完成保障性租賃住房523套(間),推進18個市級美麗宜居村莊以及3個省級、2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 [6] 

邗江區社會保障

2022年,邗江區新增城鎮就業6924人,採集就業崗位1.23萬個,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944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00人,創業帶動就業6474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城鄉就業困難家庭動態“清零”,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2263人。
2022年,邗江區各項社會保險(不含醫保)參保近55萬人次,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8.4萬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1.5萬人、工傷保險16.9萬人、失業保險13.2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98萬人、被徵地農民進保1.8萬餘人。
2022年,邗江區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50元。城鄉低保月人均標準提高到770元,累計發放低保資金人數1204人,發放金額893.63萬元。 [6] 

邗江區環境保護

2022年,邗江區PM2.5濃度均值31.7微克/立方米,下降5.7%;優良天數比率為76.9%;降塵量均值為2.3噸/平方千米•月。7個省考以上水質斷面全部達到考核標準,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85.4%。年內建成4個能源結構調整項目、77個VOCs綜合治理項目、25個重點行業及重點設施減排項目、2個源頭替代示範項目。完成11個水污染防治項目,陸洲泵站分佈式淨水設施的建設完成,引潮河、四望亭河等分佈式淨水設施正常運行。建設完成14座在建小型水質自動站。133個長江入河排口整治任務已完成116個。全年共新增4家新增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8個高風險遺留地塊完成土壤調查,2017年以來關閉的化工企業14家土壤調查工作已全面完成。深入排查梳理農村污水治理,實施了22個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覆蓋7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1649户農户,全區農村污水治理率達42%。全區農田退水項目試點工作持續推進,完成11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試點工作。 [6] 

邗江區歷史文化

邗江區綜述

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給邗江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產,千年古剎高旻寺是佛教禪宗“四大叢林”之一,清代康熙、乾隆幾次南巡,均駐足於此;星羅棋佈的漢代王室墓羣,散落在邗江區甘泉山下,造就了天然的漢代皇家博物館;顯赫一時的隋煬帝,陵寢也位於邗江境內,留下了許多傳説。

邗江區地名由來

戰國吳夫差十年(前486年),邗江因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而得名。 [1] 
邗國
商周時期,東部海濱諸部族被稱為“東夷”,東夷包括淮夷(南淮夷)。當新建立的周朝向黃河下游推進之時,崛起於淮水中下游及瀕海一帶的淮夷部族成為強大的抵抗力量,雙方戰爭持續了三年,最後周王朝取得勝利。自此淮夷開始處於周的軍事控制之下。居於淮水以北的淮夷部落,除少數淪為魯的附庸外,大多向江淮流域遷徙。這期間,一批淮夷來到淮南江北海西面的揚州。其時的揚州蜀岡為長江北岸階地,南面臨江,北有溪流提供水源,適宜聚居,這批淮夷便建起一個部落方國——幹國。幹國的疆域當包括今江蘇高郵、興化、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揚州、邗江、儀徵、六合、江浦及安徽的天長、全椒、滁州等縣、市。
“幹”,有“水邊、涯岸”之義。“邗”古字乃由“幹”加“邑”組成,邑,指城邑。由“幹”到“邗”表明已有城池。自從淮夷在蜀岡建立邗國,直到唐以前,雖屢易其名,但一直相沿為古揚州的城址。
邗國建立後,有關邗國的大事史書記載甚少,只能從隻言片語中略見端倪。《管子·小問》載:“昔者吳、幹戰,未齔不得入軍門。國子擿其齒,遂入,為幹國多。”這裏的“幹國”,即指邗國。這段話是説:吳國和邗國曾發生過一次大戰,幹國規定,沒有脱去乳齒的少年不得進入軍門,幹國的少年就敲掉自己的乳齒,才進入軍門,投入戰鬥,並立下不少戰功。
邗國在吳王壽夢(?—前561年)時期為吳所滅。吳在第十九世國君壽夢時才真正立國稱王。吳原受制於楚,壽夢學會晉國的車戰,遂反而攻楚,蠶食楚之東境,逐漸統一了揚子江下游流域諸小國,於是“蠻夷之屬楚者,吳盡收之”,邗國當在收歸之列。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邗王是埜戈”,經郭沫若考證認定,“邗王是埜”即吳王壽夢,從而印證邗國歸吳的歷史事實。邗為吳並後稱“禺邗”,“禺”即“吳”,“禺邗”即“吳邗”,甚至以“幹”作為吳的代稱,《莊子·刻意篇》雲:“天有幹越之劍者”,注曰:“幹,吳也”。吳闔廬三年(前512年),吳王闔閭滅徐國,邗地遂成為吳控江扼淮的重鎮。
淮夷在與商、周的長期對抗中,有戰爭也有交流,對先進的商、周文化有所吸取,故淮夷文化與古華夏文化有一致性和交融性。邗自周初立國至春秋戰國,先後與吳、越、楚融合,最後並於秦,散為民户,與華夏融為一體,再不見淮夷之名。
邗城
揚州城西北蜀岡上,有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城遺址。雖説名叫“唐城遺址”,其源乃是建於春秋時期的“邗城”。
邗城之地,在邗國時可能是邗國國都所在地,雖建於大江邊高阜處,人口較集中,但未築城。壽夢滅邗後,這塊人口集中、有一定商業基礎的地方,得到進一步發展,為後來夫差築城奠定了基礎。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秋,夫差為伐齊敵楚,稱霸中原,便在古邗國之地築邗城,以屯兵儲糧;開邗溝,以通江淮,便於水運。
對吳築邗城以屯兵儲糧一説,歷史學家童書業、著名學者黃永年有新的見解,他們在《春秋末吳越國都辨疑》、《春秋末吳都江北越都江南考補》中皆指出:吳城邗,非建城之始,實是吳遷都於邗,在邗地重建都城。
邗城在今揚州城西北蜀岡上的平山鄉堡城村境內,是一座以土夯築為牆的古城。因為此城既要居住居民、商賈,又要屯兵儲糧,故城池範圍比當時南方一般城池要大。它西邊自觀音山向北,筆直延伸到今西河灣莊西北角,長1400米,折向東至今李莊北,略有北折,又向東南折至今尹家大莊東北端,即北城牆,長1160米;再呈直線向南延伸到今董莊東南,為東城牆,長1390米;然後沿蜀岡南緣向西南,直至觀音山西城牆,除在今梁家樓之北稍有轉折外,城南邊大體呈直線,全長1300米,以蜀岡的陡坡作為天然屏障,未築城牆。整個邗城周長5250米(史稱十二里),佔地面積約1.72平方公里(2583畝),在當時江南諸城中,邗城的規模僅次於周長47裏的姑蘇闔閭城。邗城三面城牆的痕跡,因南宋時在其遺址上又築“寶祐城”,故至今仍清晰可辨。
關於邗城的城門,一般的説法只有兩個,即西門和東門。西城門在今觀音山與西河灣之間,叫“西華門”,即今立“唐城遺址”碑處;東門在今大陸莊東北,叫“東華門”。兩門之間有一條長約1100米的大路(街市)相連,城門外各有一個甕城。兩座城門處今仍有缺口可辨,街道仍有當時道路遺存。北面在今李莊西北有一個水門,由此引城北雷陂之水入城,用一條主河道往南通向今萬莊之東。此河遺蹟今雖不明顯,但水門仍有缺口可稽。
邗城的西南角、西北角、東北角,分別築有高於城牆的瞭望台,西南角的瞭望台便是現今的觀音山。這三個瞭望台的遺蹟,至今猶存。因取土築城,邗城的東、北、西三面,都留下護城河,這些河的遺蹟,如今仍可見。城的南面蜀岡下,便是夫差開的邗溝。
邗城是揚州歷史上的第一座城池,是揚州城池的發源地。夫差築邗城,雖主觀上是為屯兵儲糧,爭霸中原,但客觀上卻為古城揚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做出了貢獻。
邗溝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令開鑿邗溝。《左傳·哀公九年》載:“吳城邗,溝通江淮”,即是説吳在邗築城的同時,開鑿了一條連接長江和淮河的溝渠。因其起於邗城之下,故名“邗溝”。
邗溝開鑿出於吳之軍事需要。吳國北上伐齊,首先要解決進軍通道問題。吳國地處長江下游,河川縱橫,交通運輸全靠水路,“不能一日而廢舟楫之用”。吳國曾多次攻楚,吸取楚國發展航運的技術經驗,造船技術有很大提高,已能建造各式大中型戰船,舟師成了吳軍的主力。然而長江、淮河之間沒有相通的水道,若要北進伐齊,只能由長江繞海路進入淮河,不僅航程長,而且海上風狂浪急,不便進軍。吳國決定從邗地開始,因地制宜,連接幾個湖泊,開闢一條貫通江淮的水道,“緣江溯淮,開溝深水,出於商魯之間”,以使“齊師還鋒而退”。邗城南面瀕臨長江,邗溝(又稱邗江、韓江、邗溟溝、中瀆水等)即由此繞城南而東北流,利用江淮之間的天然水道、湖泊開鑿而成。據《水經注》記載,邗溝的路線大致是:南引長江水,從邗城西南角,繞至城東南角,經螺絲灣、黃金壩北上,穿過武廣湖與陸陽湖(又名淥陽湖)之間,進入今高郵市西北的樊良湖,折入寶應東南的博支湖,北會射陽湖,再北折西北出夾耶湖(《水經注》熊會貞疏雲:“疑為夾邱之誤,當在今寶應之北,山陽之間。”),而達山陽末口(位於今淮安市)。由於利用江淮之間的天然湖泊連綴開通而成,故邗溝流程曲折,全程400餘里,比直線距離長出許多。從此長江、淮河兩大水系貫通,南北水上交通出現新局面。
邗溝開鑿後,歷代多有修建改造之舉。
東漢時廣陵太守陳登,開樊良湖北口入津湖、白馬湖,不再東繞博支、射陽二湖而直抵末口,史稱“邗溝西道”。西晉時,為避免湖泊風浪,在樊良湖東側和津湖東岸邊分別開渠,至此,邗溝西道中段全為人工渠道。東晉永和年間,因長江南移,邗溝通江口淤堵,改修邗溝南段,自今儀徵境內歐陽埭引長江水,向東至今三汊河、揚子橋(均屬今邗江),北上廣陵。渠長60裏,是為儀揚運河前身。隋開皇七年(587年),文帝因準備征伐江南的陳朝而開山陽瀆(又稱“邗溝東道”),北起山陽,東南經射陽湖與邗溝相接,再次溝通山陽、江都(即今揚州)之間自淮入江的運道。山陽瀆的修建大體因吳邗溝故道,對一些錯綜分散的河道加以修整、疏導。隋大業元年(605年),煬帝於開鑿通濟渠的同時,徵發淮南民工20餘萬人重新開鑿邗溝,在原西河道的基礎上拓寬,自山陽至揚子入江,全長300多里,此即今大運河的前身。此後,揚州南北水運交通樞紐的地位益顯其重。
唐代與邗溝修建相關的最重要工程是瓜洲新河的開挖。因長江入海口向東延伸,泥沙不斷淤積,江中沙洲日增。早在晉代,揚子津與京口之間江中沙渚已露出水面,因其狀如“瓜”字,故稱為瓜洲。唐前期沙漲北移,漸與揚子接近。至唐代中葉,已與北岸相連,遂使北岸向南推移了20餘里。晉時進入邗溝的入口揚子津已不在岸邊,江南漕糧渡江北上,須由潤州(今鎮江)運至瓜洲,再由瓜洲運至揚子,或由瓜洲沙尾繞行60裏至歐陽埭,不但耗時糜費,而且繞道之江面寬闊,風急浪大,舟船更增覆沒危險。開元二十五年(737年)齊浣遷潤州刺史,一出任即上奏玄宗:“自瓜步(注:瓜洲亦稱瓜步)濟江迂六十里,請京口埭下直濟江,穿伊婁河二十五里即達揚子縣,立伊婁埭。”建議把京口的港口向西移至京口埭(今鎮江城西北江邊),再從瓜洲開出一條長25裏的伊婁河直通揚子鎮。玄宗准奏。在齊浣主持下,很快完成了這一工程。伊婁河亦稱瓜洲運河和揚州新河。為了調節水量,便於航行,河上設有伊婁埭和斗門。李白《題瓜洲新河餞族叔舍人賁》詩中贊曰:“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豐功利生人,天地同朽滅。”
此外,唐貞元間淮南節度使杜亞疏浚水道,並開渠西引愛敬陂(陳公塘)及勾城塘水接濟漕河;唐寶曆間轉運使王播自羅城南、閶門西七里港向東開河19裏接舊河等,這些河工雖不在邗溝本身,但主要是為邗溝補水,使邗溝充分發揮重要作用。
至宋代,邗溝(宋稱楚州運河)的航行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主要是另開裏運河,以避長灘之險;築堤御浪,以防航行之患。裏運河全線築有單堤,為此後大堤的修築打下基礎。並開揚州古河,減堰利漕,即毀龍舟、新興、茱萸三堰,鑿近堰漕路,以均水勢;合理修復堰閘,改善通航條件。
自元以後,邗溝經歷代改造變遷,已融為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其作用仍在顯現。
今揚州市城北鄉螺絲灣橋至黃金壩一線河道為古邗溝遺址,長約1450米,寬50—60米,兩側淤積層厚20—25米,當中溝牀約10米。其上有古邗溝橋,為明清時修建的兩頭門石橋,兩側橋墩均嵌有清代所留“邗溝橋”刻石。河邊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古邗溝故道”石碑(國務院2006年5月25日公佈,江蘇省政府2007年5月25日立)。古邗溝南岸建有邗溝大王廟,俗稱“邗溝財神廟”,祀春秋吳王夫差,配祀西漢吳王劉濞。 [31] 

邗江區傳統工藝

揚州古箏
古箏
古箏(2張)
揚州自古以來就以手工工藝品製作精緻聞名,雕漆嵌玉,使其融為一體,再經過若干次的髹漆打磨,則更為光亮明晰。製作箏體講究比例勻稱,修短合度,使其音色、音質的發揮到最佳程度。然後再結合彈奏對象選擇適合的設計圖案,經雕刻、鑲嵌、拼接完成後,再入半成品庫二至三年,讓其再次自然乾燥,收縮定形,然後再由油漆工藝師數次製作,使其愈益完善。精美的高級古箏,髹漆可達30次,一般的也至少15次以上。總之力求盡善盡美,美輪美奐。 [4] 
揚劇
玉器 玉器
揚劇,江蘇省揚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揚劇,原名維揚戲,俗稱揚州戲,流行於江蘇省的揚州、鎮江地區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區及南京、上海一帶。它以揚州民間歌舞小戲花鼓戲和蘇北民間酬神賽會時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戲為基礎,吸收揚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調而最終成型。揚劇音樂屬於曲牌體,主要由花鼓戲音樂、香火戲音樂和揚州清曲、小唱三部分組成。伴奏輕俏流麗,既規範而又靈活,色彩鮮明,個性獨特,在一般劇種中較為少見。 [10] 
2006年5月20日,揚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56。 [2] 
揚州漆器
漆器 漆器
揚州漆器,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享譽海內;隋唐時期,揚州漆器工藝格外精緻,金屬鑲嵌產品日益增多;明清兩代為揚州漆器的興盛時期,除了彩繪和雕漆外,平磨螺鈿、骨石鑲嵌、百寶鑲嵌等新工藝亦有所展。
傳統的揚州漆器,是在精緻髹漆的基礎上,選用翡翠、瑪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雲母、夜光螺及金銀等八百種名貴材料製作而成。在工藝上採用塗、繪、勾、刻、填、雕、鏤、磨、鑲、嵌等多種手法,具有平、亮、細、勻、豔、雅的藝術表現效果。其品種豐富、技藝精湛、色彩絢麗典雅、造型古樸莊重,同時將欣賞性和實用性緊密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
揚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劃分為屏風、傢俱、雜件三大類。按裝飾工藝分十大類,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鈿和點螺三大類質量居全國榜首,名揚海內外。漆器之中精品迭出,不僅在全國同行業評比中多次獲獎,還屢次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珍貴禮品贈送給外國元首和領導人,並有多件精品被國家作為珍品收藏。
2006年5月20日,揚州漆器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揚州銅器
古代,揚州銅礦資源豐富,鑄銅工藝發達,漢代吳王劉濞鑄錢煮鹽,令揚州富甲天下。隋唐時期,揚州為銅鏡重要生產基地,“每年貢端午日江心所鑄鏡,謂江心鏡”。銅器的製作有熔鑄、錘鍊、打磨等多種技藝,其精細、古樸、靈巧,堪與玉器、漆藝、金銀細工相媲美,為傳統工藝的代表之一。位於楊廟鎮倉頡古銅器工藝廠仿製的幾十種漢代和唐代銅鏡,在國內外為廣大人民所收藏,並作為一種中國古文化禮品用於諸多慶典活動和外交活動。銅器製作的原料以有色金屬為主,主要是銅、錫及其他配料,工具盒設備大多數是自制的土設備。製作過程中,用適量的地下土,配適量的稻殼灰(糠灰),製成盆式模坯,再將製成盆式模坯放進自制土窯裏燒製成陶土狀,在進行精磨、刻繪花紋,成為模具;然後選用分解好的有色金屬材料按一定比例進行冶煉,鑄造成銅坯;再經過打磨加工、焊接、做舊、拋光等環節,製成銅器。 [8] 
揚州木雕
揚州木雕技藝,起源於兩漢,初盛於唐宋,鼎盛於明清,再盛於當代。從最初的技法簡單、品種單一,逐步發展成為技藝精湛、特徵明顯的地方民間工藝。木雕技藝從清代起進入鼎盛時期,主要有建築裝潢和室內陳設兩大類。因為雕工技藝超羣,製作精良,常作為貢品送人京城,有時還從境內選派能人巧匠進京操作。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官檔案》記載,清官所用的大至寶座、御案、龍牀、乃至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龍櫃、大案、多寶格、桌椅、掛屏以及各種精美奇巧的小擺設,如紫檀花嵌玉如意、松竹梅紫檀雕花花盆以及缽、盂、插牌、文具、燈飾等,都是由境內工匠製作進貢。 [8] 

邗江區飲食文化

揚州早茶素以精緻味關著稱,深受中外賓客們的青睞。揚州人常説,富春的包子,冶春的餃子,共和春的餛飩,其美名可見一斑。
“天下一品”三丁包
三丁包 三丁包
所謂三丁,為雞丁、肉丁和筍丁,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三丁又稱三鮮,三鮮一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飢,又輔以較甜調味,使得整個包子沒有油膩的感覺。據傳,當年日本天皇吃到空運去東京的揚州三丁包子,讚譽名為天下一品。皮子吸時了餡心的滷汁,鬆軟鮮美。餡心軟硬相應,鹹中帶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膩,包子造型美觀,是維揚點心的代表。
“揚州雙絕”:千層油糕與翡翠燒賣
千層油糕以清肥慢長起酵法,綿軟甜嫩,層次清晰。菱形塊,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綿軟而嫩,甜膩適口。糕面布以紅綠絲,觀之清新悦目,食之綿軟嫩甜。由福建人高乃超創於清朝光緒年間,已有近百年曆史。
翡翠燒賣 翡翠燒賣
翡翠燒賣皮薄餡綠,色如翡翠,糖油盈口,甜潤清香。是江蘇傳統名點,由揚州市富春茶社創始人陳步雲首創。翡翠燒賣製作有一訣竅——“要得甜先放鹽”,放鹽提鮮襯甜,能保持葉綠素。
水晶蒸餃
冶春的蒸餃皮子很薄,肉餡鮮嫩,汁水豐富,重要的是每個餃子裏面都有一些高湯,因而餃子香味十足,不需要其他調味。
蟹黃湯包
與水晶蒸餃的美相比,蟹黃湯包則是包子與海鮮的完美融合。傳説“蟹黃湯包”是三國時傳下來的。劉備白帝城託孤後,一命嗚呼。身在東吳的夫人孫尚香萬分悲傷。忠於愛情的孫夫人遙望滾滾大江,滿含悲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過上蒼和丈夫亡靈後,跳入長江。後人為了追懷孫夫人的忠貞賢淑,用麪粉包上豬肉茸和蟹肉餡兒的饅頭,前往奠祭孫夫人。
魁龍珠 魁龍珠
從三國起相傳至今。“蟹黃湯包”到明清時代的製作工藝達到巔峯。蟹黃湯包有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的獨特個性,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名聞遐邇,為中國五大名點之一。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並且吃來有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一般移至碟上,碟中早已準備好醋和薑絲,襯托出蟹味之鮮。
魁龍珠
早茶沒有了茶,總會覺得少了什麼,自古以來,揚州早餐點處總設有茶水自取處。
魁龍珠是用揚州本地的珠蘭、浙江的龍井、安徽的魁針配製而成。取揚子江水,泡江、浙、皖茶;匯珠蘭香、龍井味、魁針色於一壺,三者相得益彰。色碧如玉、質醇厚、味清香,妙不可言。茶色清澈,別具芳香,入口柔和,解渴去膩。頭道茶,珠蘭香撲鼻;二道茶,龍井味正濃;三道茶,魁針色不減,色香味俱佳。這種茶有龍井的味,珠蘭的香,魁針的色,泡上一杯,色濃,味美,而且耐泡。能連衝四次,也不減色。

邗江區跳娘娘

跳娘娘源自明清以來流行於揚州西北山區黃珏香火會中的一種祭祀性舞蹈,已有300多年曆史。由於其原始表演形式是由香童扮作“娘娘神”或“二郎神”,在廳堂上獨舞,所以被稱為“跳娘娘”或“跳二郎神”。清代揚州竹枝詞《望江南百調》記曰:“揚州好,古禮有鄉儺,面目喬裝神鬼態,衣裙跳唱女娘歌。”
跳娘娘雖有祈禱神靈、寄命於天的迷信色彩,但民間藝人世代相傳的精湛舞技、千姿百態的動人舞姿,卻聚集着中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精華,凝結着一代代傳人辛勤學藝的汗水,使之成為漢民族民間舞蹈中為數不多的特徵鮮明、體系完整的代表作。 [9] 

邗江區瓜洲賽會

清末民初,揚州、鎮江一帶,盛行賽會。瓜洲因地處兩市之間,又是千年古渡,所以帶有迷信色彩的都天會、三茅會、盂蘭會、城隍會、財神會、江神會、大王會、火星會等等,從農曆三月到七月半(麥收季節除外),連續不斷。每次出會,江口、四里鋪的古運河道上都臨時搭起寬闊的浮橋;江口沈家場和陳家灣一帶,售貨攤一個挨着一個,叫賣聲喧囂震耳;如潮湧般的遊人穿紅戴綠,浩浩蕩蕩地抬着泥塑木雕的菩薩,還有所謂降福班、康福班、贈福班、賜福班及瘟神班的成員扮演鬼神,故有“瓜洲出會人抬人,鎮江出會聽戲文,揚州出會看古文”之説。 [9] 

邗江區風景名勝

綜述
邗江境內名勝古蹟名聞遐邇,邗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的一個建置區,既得天獨厚地分享古城豐厚的旅遊資源,義受其輻射,受其涵養。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尤以瘦西湖景區、大明寺景區、瓜洲古鎮、隋煬帝陵、高曼禪寺、觀音山、老山漢墓羣、蜀岡西峯生態公園較為出名。
瘦西湖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文化旅遊示範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瘦西湖在清康乾時期即已形成“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上園林景觀。景區內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長堤春柳、荷浦薰風、四橋煙雨、徐園、月觀、小金山、釣魚台、水雲勝概、五亭橋、白塔晴雲以及二十四橋景區、萬花園(石壁流淙)景區、錦泉花嶼景區、蜀岡朝旭景區等名園勝蹟。
大明寺景區
淮左著名古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大明寺始建於南北朝宋孝武帝劉駿大明年間(457—464年)。因歷史久遠,現在的寺廟為清同治年間重建。寺廟矗立於蜀岡中峯之上,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和園林風光於一體,主要有大明寺、平山堂、谷林堂、歐陽祠、棲靈塔、鑑真紀念堂等景點。
瓜洲古渡
瓜洲是著名古渡。唐代高僧鑑真大和尚六次東渡日本,有三次從瓜洲古渡起航;宋高宗趙構於揚州南渡臨安(今杭州)時,亦從瓜洲古渡渡江;清康、乾兩帝南巡,往返均途經瓜洲古渡。前後千餘年,瓜洲古渡留下了歷史眾多著名詩人及高僧、帝王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騷人墨客的不朽詩篇。代表作有張祜的“落潮夜汀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五更人起煙霜淨,一曲殘聲送落潮”;陸游的“樓船夜雪,躍馬橫戈”;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清末,共有183位文人留下了歌詠瓜洲的詩詞。
隋煬帝墓
位於區境槐泗鎮內雷塘北側,是揚州獨具特色的歷史人文景觀,在海內外獨具盛名。唐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李淵遷葬煬帝於“揚州雷塘”。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肖後病故,唐太宗李世民使三品護葬,備滷薄儀衞,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學士阮元為其建碑立石。該陵形制獨特,氣勢雄偉,城垣、石闕、墓冢是世界上罕見的隋朝帝王的葬式,具有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2019年10月7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重寧寺
天寧寺隔路相望,並稱“雙寧”,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現存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建築三進。寺中主體建築與天寧寺位於同一軸線,為清代八大名剎之一。是清代皇帝南巡的重要史蹟,乾隆皇帝賜“普現莊嚴”、“妙香花雨”兩額及大量詩文、楹聯。寺中佛像“照內工作法”,表現了皇家因素對寺廟藝術的影響。 [14] 
高旻禪寺
地處古揚子津渡口的隋煬帝臨江宮舊址,是海內禪宗“四大叢林”之一。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為迎接康熙南巡,兩淮鹽商在巡鹽都御史曹寅倡導下,就塔院原址增擴殿宇,營建行宮。其後又經乾隆六度駐蹕,續有增拓,傑閣翬飛,備極壯麗。登天中塔,可以“南眺金焦諸峯,北枕蜀岡之麓。”再現當時“淨光生七級,紺影耀重霄。寶鼎香縹緲,金鈴語寂寥。雲山憑縱目,萬里海天遙”的佛地勝景。
蓮花橋和白塔
位於瘦西湖景區內。蓮花橋南北向跨於渡西湖上,因筵於蓮花泛上,故名。整座橋結構獨特,造型優美,具有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稱之為“中國最具藝術美的橋”。白塔為磚砌,建於乾鑑年間,系喇嘛塔的一種,因落身潔白,故名塔建於53級石階的方形台基上,南培嵌石上刻“自塔暗雲”四字 [11]  。2006年5月25日,蓮花橋和白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儲門外街24號梅花嶺畔,佔地9700平方米,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冢西側是祠堂(1768年乾隆為褒揚史公而建)。館內陳列有史可法文物史料;有饗堂、桂花廳、梅花仙館、方亭、晴雪軒、牡丹廳等古典建築;還有大量的古樹名木和歷史遺蹟 [15]  。2013年3月5日,史可法墓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邗江區地方特產

淮揚菜
揚菜(蘇菜)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為中國漢族四大菜系。淮揚菜流形成於淮安、揚州、鎮江一帶。“淮”指的是江蘇淮安,“揚”指的是江蘇揚州。並且彙集上述菜餚之精華。淮揚菜注重刀工,刀法細膩,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粉蒸獅子頭、拆燴鰱魚頭、平橋豆腐、軟兜長魚、文思豆腐、三套鴨、蝦籽蒲菜和文樓湯包等。口味清鮮平和,鹹甜濃淡適中,南北皆宜。並且,淮揚菜的選料尤為注重鮮活、鮮嫩;製作精細,注意刀工,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調味清淡味,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色彩鮮豔,清爽悦目;造型美觀,別緻新穎,生動逼真;菜式繁多,體系龐大;做工精細,特別講究刀工,注重菜品形態和雕刻;色香味形俱佳。
揚州炒飯
又名揚州蛋炒飯,原流傳於民間,相傳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即蛋炒飯。隋煬帝巡視江都(今揚州)時,隨之也將蛋炒飯傳入揚州,後經歷代廚壇高手逐步創新,柔合進淮揚菜餚的“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加工講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終於發展成為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歐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揚州風味菜館,也紛紛掛牌售此美食,頗受歡迎。
揚州的蛋炒飯,風味各異,品種繁多,有“清蛋炒飯”、“金裹銀蛋炒飯”、“月牙蛋炒飯”、“蝦仁蛋炒飯”、“火腿蛋炒飯”、“三鮮蛋炒飯”、“什錦蛋炒飯”等等。
揚州三頭宴
三頭宴是淮揚菜中以尋常甚至腥羶味較重的原料烹製的不同凡響的佳餚。鼎中之變,微在精妙。三頭菜的製作發揮了淮揚菜製作精細、嫺於燉燜的特長,保持完美的外形,酥爛而無骨,黏韌、柔滑、鮮嫩而滷汁膠濃,帶有居家常饌的風味,百嗜不厭。
拆燴鰱魚頭,魚頭菜歷來為淮揚名饌,明湖水煮湖魚有自然之趣。
扒燒整豬頭,清代揚州扒燒整豬頭已很盛行,豬頭待客已經形成風俗。
蟹粉獅子頭,蟹粉獅子頭也享譽中外。三頭菜餚聯袂成席,頗受歡迎。
西湖胡場老鴨湯
“胡場老鴨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村民徐長嶺是“胡場老鴨湯”的創始人,他20年前開飯店、煲鴨湯,請來揚大烹調專家當顧問,將老鴨湯煨到了極致。
老鴨就是清補佳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涼,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中國古代醫學對鴨肉作為滋補品有所論述,《名醫別錄》中稱鴨肉為“妙藥”和滋補上品。民間亦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説法。“胡場老鴨湯”集營養與美味為一體,湯汁澄清香醇,滋味鮮美,鴨脂黃亮,肉酥爛鮮醇,酸蘿蔔細嫩爽口,香味撲鼻。
楊壽活珠子
又叫“鳳凰蛋”,是當雞蛋即將孵成一個生命但是又沒有完全成形,蛋裏面已經有了頭、翅膀、腳的痕跡,這種亦雞亦蛋的雞蛋孵化物叫做“活珠子”。“活珠子”是經傳統孵化發育而成的雞胚胎,因其發育中囊胚在透視狀態下形如活動的珍珠,故稱“活珠子”。早在清咸豐年間,“活珠子”就在蘇北鄉村食用成風,併成為治療眩暈的食物單方,是民間傳統食補珍品。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記載:“雞胚蛋有治頭痛、偏頭痛、頭瘋病及四肢瘋瘴之功能。”
黃珏老鵝
選用邵伯湖沿線水鄉放養的白鵝。自清中期由張氏創立黃珏老鵝做法起已有百餘年曆史,選用本地放養的白鵝,以中藥材和秘方配料,加水燒煮而成,成品形整似活,爛而不散,色澤金黃,肉質肥嫩,鹹鮮味美,久食不厭。因清代地方官員曾經用黃珏老鵝招待過下江南時路過揚州的乾隆,而名揚天下。
瓜洲紅燒江魚
江魚的味道自不必説,鮮美嫩滑,入口即化,無論是清蒸還是紅燒,怎樣做都好吃。“大火燒開,小火燜透,猛火收汁”。採用新鮮江魚,必須在鍋湯中撈過再入炒鍋,其用火精細,味鮮誘人。
公道草爐燒餅
草爐燒餅是具有揚州鄉土風味的飲食小吃。它以麥草作燃料,用古老立式烤爐烘烤,內敷餡心,色澤金黃,香脆甜酥,入湯即化。草爐燒餅餡心多樣,可和牛肉湯、老母雞湯一起吃,既起味又爽口。老雞湯採用當地散養草雞,蒸制時湯摻足,大火一氣蒸透草爐燒餅出身貧寒,沒有考究的外形,沒有香油來提香,沒有雞蛋來吊味,除了本地出產的麪粉作為原料,頂多和麪時加了一點點白糖,進爐前撒了稀疏的一點芝麻。之所以得名,在於它是用稻草和麥秸稈做鍋塘裏的燃料,與生俱來有一股秸稈的清香。它的另一個特點乃是它的厚道,麪粉基本不用發酵,別看個頭不大,分量可比蛋糕房裏的大面包要足得多。一頓早飯,兩個足夠。最好的搭配,乃是草爐燒餅陪雞湯或者豬肝湯、牛肉湯。
方巷裔家牛肉
裔家牛肉顏色紅潤,紋路清晰,綿軟鮮嫩,水分少耐儲藏,不開刀不出味,一刀切開,就是站在幾米之外,也會濃香撲鼻,是佐酒下飯的上乘佳餚。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等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
選用揚州地產老鵝為上等原料,採用民間秘方,結合現代食品加工工藝,輔以多味天然中草藥,經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具有色澤悦目、醬香宜人、回味悠長、營養豐富等特點,是居家旅遊、饋贈親友、宴席佐餐之上等佳品。鵝肉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並且脂肪含量很低。鵝肉營養豐富,脂肪含量底,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鵝肉味甘平,有補陰益氣、暖胃開津、祛風濕防衰老之效,是中醫食療的上品。
楊壽豆腐圓
豆腐圓是揚州話的俗稱,是一種內似於紅燒獅子頭的菜餚。豆腐是中國傳統菜餚的“國粹”,嫩軟潔淨,營養豐富,品種多樣,老少皆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劉安乃劉邦的孫子,他繼承淮南王位後醉心於道家煉丹,以求長生不老。一天,煉丹爐裏黃豆與熟石膏作用,從爐裏流出白白嫩嫩的塊狀物,他以為是煉就了“瓊漿玉液”,嘗之,細嫩滑軟,味道鮮美,異常可口。從此他每日都煉製“瓊漿”,此法從王府傳出民間終定型為豆腐。

邗江區著名人物

東渡弘法的高僧——鑑真 [9] 
一代通儒——焦循 [9] 
三朝閣老,九省疆臣——阮元 [9] 
中國動物遺傳學的創始人——陳楨 [9] 
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
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
中國著名農機專家——餘友泰
中國獼猴桃王——楊聲謀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
國際法學教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律師團”名律師——鄂森
金融鉅子——胡筆江

邗江區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邗江區入選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7] 
2020年1月,邗江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28] 
2020年6月,邗江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8] 
2020年8月,邗江區入選江蘇省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19] 
2021年6月,邗江區入選2020年度“江蘇省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
2021年7月,邗江區入選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22] 
2021年11月,邗江區入選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3] 
2022年2月,邗江區入選第三批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5] 
2023年1月,邗江區入選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