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鎖定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是當代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紐德·凱恩斯提出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個基本心理規律之一。凱恩斯認為,有效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決定社會消費量的大小,它可以由消費傾向來説明。所謂消費傾向,是指收入與消費之間的一種函數關係。消費傾向又分為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指總消費量在總收入量中所佔的比例。邊際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佔的比例。凱恩斯認為,無論從先驗的人性看,還是從經驗事實看,都存在一個確定不疑的基本心理法則,即隨着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在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於消費部分的增加並不是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保持相同的比例,而是用於消費的部分所佔比重越來越少,即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由於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的作用,使社會總需求中消費需求不足,從而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1] 
中文名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外文名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提出者
約翰·梅紐德·凱恩斯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簡介

按照凱恩斯的理論,實際消費支出實際收入之間有穩定的函數關係,邊際消費傾向正數,但小於一。隨着收入的增加,消費並不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其差額就是儲蓄。收入愈增加,消費在收入中的比重就愈小,儲蓄越大。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解釋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律來源於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
是指消費支出增減額對收入增減額的比率。即:
MPC=消費增減額/收入增減額
凱恩斯對邊際消費傾向規律的宏觀經濟學見解:
①在人們收入增加的時候,消費也隨之增加,但消費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減少的時候,消費也隨之減少,但也不如收入減少的那麼厲害。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通常低於窮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這是因為窮人的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在窮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資料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於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層次,基本生活資料在其收入中所佔比例不大。
邊際消費傾向取決於收入的性質。消費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於長期收入前景來選擇他們的消費水平。長期前景被稱為永久性收入生命週期收入,它指的是個人在好的或壞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變動是暫時的,那麼,收入增加的相當部分就會被儲藏起來。收入不穩定的個人通常具有較低的邊際消費傾向。
③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對邊際消費傾向影響甚大。邊際消費傾向的降低,使得蕭條更為蕭條。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經濟學界的分歧

長期來看,隨着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會的MPC是遞減的嗎?
經濟學界對此有分歧,有人認為是遞減的;有人認為緩慢遞減;有人認為不會遞減。我國一些學者從統計的角度上分析,傾向於MPC不會遞減。
MPC反應了人們的消費心理,筆者認為,影響消費心理的主要因素有:
凱恩斯提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時,就提出瞭解決辦法:增加貨幣供給。很多國家也一直實行着這一經濟政策。這一政策也使得MPC不容易遞減。貨幣供給的增加,使得MPC有遞增的趨勢。
短期內,隨着人們名義收入的增加, MPC有減小的趨勢。人們越能意識到貨幣幻覺的存在,MPC就越不容易減小。不過,長期來看,貨幣幻覺對消費沒有影響。如果通脹嚴重,MPC還有增大的趨勢。
3.全社會總體的生活水平
隨着人們總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量增加了,而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因此MPC有遞減的趨勢。不過,隨着社會發展,生活必需品的種類和數量也在增多,抵消了其中部分的遞減趨勢。因此,MPC有緩慢遞減的趨勢。
隨着社會的進步,貧富差距將越來越小,全社會的MPC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因為貧富差距越大,社會總消費量就越不足。舉個例子:10000元/月的工資2個人分。如果一個人分1000元,一個人分9000元,那麼分1000元的人消費能力不足;分9000元的人由於商品的邊際效用遞減,他個人的MPC是遞減的。如果每人都分5000元,那麼這2人總的消費量通常會比前種分法大。但是,貧富差距縮小到一定程度後,就很難繼續縮小了。
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保障水平會越來越高,人們越敢於消費, MPC有遞增的趨勢。
總結:
長期來看,第1、4、5點,使MPC有變大的趨勢;第3點,使MPC有變小的趨勢。
另外,收入是由別人的消費、投資轉換來的,如果MPC遞減,APC將遞減,投資傾向也將隨之遞減,由消費、投資轉換成的收入的增速也將隨之遞減。也就是説,MPC的遞減將影響收入的增加,這與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中所説的收入增加,MPC遞減,是乎有矛盾。收入與消費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消費增加少,收入是不會增加很多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長期來看,邊際消費傾向沒有遞減的趨勢。
參考資料
  • 1.    韓雙林,馬秀巖.證券投資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