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鎖定
可以用各種理由來解釋邊際效用遞減,但最重要的是一種生理解釋。效用,即滿足程度使人神經的興奮,外部給一個刺激(即消費某種物品給以刺激,如吃麪包刺激胃),人的神經興奮就有滿足感(產生效用)。隨着同樣刺激的反覆進行(連續消費同一種物品的數量增加),興奮程度就下降(邊際效用遞減)。這個規律對我們理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非常重要。假定消費者對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則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遞減的。
中文名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外文名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提出者
基數效用論者
分析方法
邊際分析方法
隸    屬
邊際基本概念
理論基礎
基數效用理論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內容

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着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
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1] 
邊際效用遞減的原因在於: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樣性。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生理解釋特點

①邊際效用的大小,與慾望的強弱成正相關
邊際效用的大小,與消費數量的多少反向變動。由於慾望強度有限,並隨滿足的增加而遞減,因此,消費數量越多,邊際效用越小。
③邊際效用是特定時間內的效用。由於慾望具有再生性、反覆性,邊際效用也具有時間性
④邊際效用實際上永遠是正值。雖在理論上有負效用,但實際上,當一種產品的邊際效用趨於零時,具有理性的消費者必然會變更其消費方式,去滿足其他慾望,以提高效用。
⑤邊際效用是決定產品價值的主觀標準。邊際效用價值認為,產品的需求價格,不取決於總效用,而取決於邊際效用。消費數量少,邊際效用高,需求價格也高;消費數量多,邊際效用低,需求價格也低。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解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通俗解釋

通俗地講:當你極度口渴的時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暢快的,但隨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對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斷減少,當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時候即是邊際,這時候再喝下去甚至會感到不適,再繼續喝下去會越來越感到不適(負效用)。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生理解釋

消費者購買物品是為了從消費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這樣,消費者為了購買一定數量物品所願意付出的價格就取決於他從這一定數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大,願付出的價格高;效用小,願付出的價格低。隨着消費者購買某物品的數量增加,該物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這樣,消費者所願付出的價格也在下降,所以,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動。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理論解釋

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有很多種。
心理或生理的解釋
效用是消費者的心理感受,消費某種物品實際上就是提供一種刺激,使人有一種滿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種反應。消費某種物品時,開始的刺激一定大,從而人的滿足程度就高。但不斷消費同一種物品,即同一種刺激不斷反覆時,人在心理上的興奮程度或滿足必然減少。或者説,隨着消費數量的增加,效用不斷累積,新增加的消費所帶來的效用增加越來越微不足道。19世紀的心理學家韋伯和費克納通過心理實驗驗證了這一現象,並命名為韋伯——費克納邊際影響遞減規律。這一規律也可以用來解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如果邊際效用不遞減,則假定消費者可免費取用某種物品時,消費者對其需要量都將無窮多。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消費者對任何一件物品的需要都會在某一點上停止。在這一點上,消費者的總效用最大,而邊際效用為零。
資源配置説
設想每種物品都有幾種用途,且可按重要性分成等級。消費者隨着獲得該物品數量的增加,會將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這本身就説明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比如水,按重要程度遞減的順序,分別由飲用、洗浴、洗衣、澆花等多種用途。水很少時,它被用作最重要的用途如飲用。隨着得到的水的量的增加,它會被逐次用到洗浴、洗衣、澆花等相對越來越不重要的用途上。這説明水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無可置疑,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正是由於邊際效用遞減,才存在着如何使稀缺資源實現合理配置的問題。所以邊際效用遞減假説在經濟學中很重要,它與後面要講到的邊際生產率遞減,從而邊際成本遞增,被看作是資源配置理論的兩大支柱。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可以作為解釋消費者行為的基本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規律舉例

商品的需求量與商品自身價格成反方向變動。即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但並沒有説明為什麼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即沒有説明需求規律存在的原因,關於這個問題,西方經濟學家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解釋。
任何購買行為都是一種交換行為,消費者以貨幣交換所需求的商品。交換過程中,消費者支出的貨幣有一定的邊際效用,所購買的商品也有一定的邊際效用,消費者通常用貨幣的邊際效用來計量物品的效用。由於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因此,消費者願意付出的貨幣量就表示買進商品的效用量,而消費者對兩種商品所願付出的價格的比率,是由這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所決定的,邊際效用越大,願支付的價格(需求價格)越高;反之,邊際效用越小,需求價格就越低。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既然邊際效用越來越小,那麼,消費者對商品購買越多,所願支付的價格就會越少。這樣,消費者買進和消費的某種商品越多,他願支付的價格即需求價格就越低,反過來説,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可見,一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價格反映了該商品的邊際效用,而邊際效用是隨購買數量的增加而減少的,於是價格也就隨着數量的增加而降低,或者需求量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因此,需求曲線也就是邊際效用曲線,它是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普遍反思

對同一物品消費
我們在談到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總是説消費一種物品的數量越多,即某種刺激的反覆,使人生理上的滿足或心理上的反應減少,從而滿足程度減少。這裏非常重要的是物品是指“同一”物品,消費者對不同物品的滿足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在連續消費某物品時,不同消費品帶來的刺激是鮮明的,滿足程度會大大提高,邊際效用會發生改變。
正如喜歡多動的小孩,總讓她做一件事情或玩一種玩具,她會感到非常不開心;一旦換一種遊戲或換一個地方,她就會感覺非常新奇,非常開心。這種情況是不符合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使用條件的。
又如,我們處於網絡相當發達的時代,沒有網絡,感覺生活就會不夠完整。什麼使得網絡緊緊抓住了人民的生活呢?信息。網絡上的信息是最快最全面的,能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瞭解全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新鮮事情,因而成了生活的一分子。但我們從網絡上了解的信息是千姿百態的,初次見面的信息是最有價值的,而不斷重複的信息我們則會視為垃圾。這也正説明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對同一物品是有效的,不適合不同物品的消費情況。
總效用遞增
《邊規》的作者認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只看到問題的一個方面的片面的觀點”,作者的例證是因細菌感染患病的病人需要靜脈注射某種抗生素三天方可痊癒,第一天注射後,沒感到有什麼變化;第二天注射後,就感到明顯好轉;第三天注射後,就恢復健康了。因此,他認為這裏的邊際效用是遞增的,而不是遞減的,因為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後,消費者的滿足程度最大,邊際效用也最大,只有完成這第三針才能真正治好病,否則前面兩針很可能無效,甚至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該作者的陳述看起來是很有道理的,其實不然。作者並沒有真正完全理解“邊際效用”的含義,邊際效用是指自變量變化所引起的因變量增加量,強調的是增量。某病人靜脈注射某種抗生素,“第一天注射後沒感到有什麼變化”,這裏作者需要的是宏觀的變化,其實藥物在身體裏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在宏觀上表現出來,作者就視而不見。我們不能因為“第一天注射後沒感到有什麼變化”就説第一次注射的效用可忽略。“第二天注射後,就感到明顯好轉”,這是在第一天注射的基礎上產生的效果,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功勞歸到第二天注射上,忽視第一天的注射效用。第二天注射抗生素後的總效用是在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就在宏觀上表現為“明顯好轉”,如果沒有第一天的注射,病人能“明顯好轉”嗎?同理,可分析“第三天注射後,就恢復健康了”,總效用增加,達到最大,發生“質”的變化,但是此次效用增加的量卻較前兩次要低。該作者是混淆了“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概念。
正如“吃饅頭”的例子,吃第一個饅頭感覺最強烈,從“飢寒交迫”到“有饅頭吃”,這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有一種“質”的飛躍,當然其邊際效用最大。吃第二個饅頭感覺還是挺好的,只是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應,説明邊際效用較第一個的邊際效用小……依次吃了幾個饅頭終於吃飽了。如果照作者分析“注射抗生素”邊際效用那樣分析的話,就該説“最後一個饅頭使我達到最飽,故其邊際效用最大”。顯然,是不正確的。
牛頓常説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他在前人不斷積累的經驗上前進了一小步就發現了真理,雖然只是前進了一小步,但是正好完成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而顯得非常關鍵。古語有云“功虧一簣”,也是説明最後一步的關鍵作用。雖然最後一步關鍵,使總效用達到最大,可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忽視了基礎建設的豐功偉績。因此,相同事物的消費是滿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邊規》舉反例:“某工程隊要以南北走向用10000節鐵軌鋪一段鐵路,與一條東西走向的鐵路相接。當然越鋪得多,鋪這段鐵路對於工程隊來説,重要性就越大,成就感也越大,即邊際效用越大。”如果只鋪了第一節鐵軌,鐵軌就因缺貨而漲價50%,該工程隊很可能放棄這個工程,這説明這第一節鐵軌是可有可無的,其邊際效用最小。如果在鋪完9999節鐵軌時,鐵軌沒有了,該工程隊絕不可能放棄這個工程,哪怕漲價300%,也一定要買一節回來鋪上,如沒有它,前面的9999節鐵軌的效用就等於零,這説明最後一節鐵軌是最重要的一節鐵軌,因而它的邊際效用最大,這裏邊際效用也是遞增的。
這裏,如果作者換一個角度來看,把一條鐵路的完成作為一次完整的消費,當一條鐵路建好之後,再在相同兩地之間建第二條鐵路,它的效用增加很顯然比第一條鐵路的效用要小得多。這是完全符合“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
不否認作者分析的第9999節鐵軌重要性,可是作為一次消費是具有完整性的。在對消費品中一個元素進行消費時產生的 作用暫不用“效用遞減規律”來解釋。如一輛汽車,必須要有所有的汽車零件包括引擎、輪胎、車身等等組合在一起才可能完成汽車的消費,產生效用。只使用引擎、或只推動輪胎、或光坐在不能前進的車廂裏是永遠也達不到消費汽車的效用。所以,我們應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一定要克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壞習慣。
人們常説“萬事開頭難”,就是説對於每一件事情,開頭就是第一次,它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最大的。因此“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也是符合“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
真實性
邊際效用遞增規律在西方經濟學教材裏雖沒有明確提出,但是有位學者盛曉白頗有見地的提出了這個規律“在網絡經濟中,消費者對某種商品使用得越多,增加該商品消費量的慾望就越強,出現了邊際效用遞增規律”,並從質量和性能、需要層次、知識含量三個方面將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邊際效用遞增規律進行了區別。
邊際效用遞減涉及的產品或服務總存在一個限度,多是比較簡單的物質產品,在質量和性能上沒有變化,簡單重複性的消費很容易達到飽和狀態。而邊際效用遞增涉及的產品或服務,在質量和性能上不斷改進,在消費數量增加的同時,也不斷給人們以新的刺激、從而能不斷提高人們的滿足程度;且針對人們的社會需要或精神生活需要,這種需要幾乎是無限的。因此人們的滿足程度就不會隨着商品或服務數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是恰恰相反;如果消費者擁有的知識越多,他對知識、信息的需要就越多,因而在擁有一定的知識後,就會對掌握更多的知識產生更加迫切的需要,形成知識的累積效應
其實,盛學者提出的邊際效用遞增規律都是建立在不同產品消費時的邊際效用。作者認為質量和性能上不斷改進,不斷給人們新的刺激,提高滿足程度,質量和性能提高後的產品與原產品是不同的新產品,對消費者來説效用本來就不相等;對社會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就要分情況討論,到底是指什麼呢?豐富多彩的生活當然越多越好,但是簡單重複的社會需要或精神生活需要也是滿足遞減規律的,譬如與人民生活日益緊密的網絡,它提供的信息如果重複,也就落得垃圾一場;最後,知識累積效應需要許多不同知識的疊加累積,相同的知識是沒有裨益的。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發展方向

由此可見,邊際效用遞增闡述的現象都是變動的、複雜的、進步的事物,這與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簡單重複條件迥然不同。邊際效用遞增闡述的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可是它能用“邊際效用遞增”來描述嗎?是否有科學的根據?這也是我們努力研究的方向。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網絡經濟

網絡經濟中,情況恰好相反,消費者對某種商品使用得越多,增加該商品消費量的慾望就越強,出現了邊際效用遞增規律。之所以如此,是由於網絡經濟有着與傳統經濟大相徑庭的發展規律。具體説來,主要原因如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鎖定

顧客鎖定是網絡經濟的規律:因為信息是在一個由多種硬件和軟件組成的系統中存儲、控制和流通的,還因為使用特定的系統需要專門的訓練。從蘋果轉移到英特爾計算機不但要牽涉到新硬件,還要牽涉到新軟件。不僅如此,你和你的僱員為了能使用軟件和硬件而建立的知識也需要更新。更新計算機系統轉移成本可能會達到天文數字微軟公司的用户一旦使用了該公司的產品,就像吸毒上癮一樣,對其具有越來越大的依賴性。這是由於軟件用户已被鎖定在某一個文字處理系統或排版系統上。他們不願學習使用新系統,於是不斷購買原系統的新版本。根據美國學者申農的定義,“信息是不確定性的消除量”,認為信息具有使不確定性減少的能力,信息量就是不確定性減少的程度。不被受體理解的信息沒有使不確定性減少,也就不稱其為信息。而要想理解這些信息,用户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進行再學習。因此,軟件用户被其最熟悉的微軟件視窗鎖定。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增值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使網絡經濟成了以信息為主導的經濟。互聯網與舊傳媒共同組成龐大的信息網絡,為交換和市場活動提供了廣闊的信息平台。在這種經濟中,對信息與知識的獲取、創造、傳遞、運用和管理成了社會的中心工作。這意味着,知識存量的多少,將決定一個社會經濟效率的高低、交易成本的大小,將決定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是否具有競爭力。知識含量的高低,將決定一種產品或技術有沒有生命力,將決定一個企業經營模式的成功或失敗。隨着掌握的知識數量的增加,人們對信息的理解程度逐步加深,信息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對於知識含量較高的產品,無論是虛擬產品還是智能產品,都會出現邊際效用遞增的現象。不僅由於消費這些產品需要較多時間進行學習,有着較高的轉移成本,從而被鎖定。還因為知識本身是系統的、可以增值的。一個人擁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條信息對這個人的效用就越大。文化水平較低的人,增加一條信息時,增加的效用較小,因為他從中可以發掘出來的內涵較少。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增加一條信息時,知道如何充分發揮這條信息的使用價值,增加的效用就較大。這種信息獨有的性質,將會直接影響未來社會的財富分配。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網絡

邊際效用遞增現象還因網絡的作用而增強。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產品或服務有其自身的價值,可稱之為孤立價值。這是指沒有其他用户,或用户的消費相互之間沒有多大關聯時,產品或服務對某個用户的價值。這種情況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是孤立的,無需或只需低配套要求。與此同時,產品和服務還有着網絡價值,這是指存在其他用户,且用户的消費相互關聯時,產品或服務對某個用户的價值。這種情況下的產品通常是一種系統產品,需要其他用户的配合才能體現或增強其價值,這就是所謂的網絡效應。不管網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都有着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連接到一個網絡的價值取決於已經連接到該網絡的其他人的數量。在網絡經濟時代,產品或服務的網絡價值比其自身的價值更加重要。由於互聯,尤其是實時的、超越了空間限制的互聯,產生了非常奇妙的結果。根據麥特卡夫定律,網絡價值同網絡用户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個聯結能創造N2的效益。換句話説,隨着網絡中節點數以算術級數增長,網絡的價值以指數方式增長。增加幾個成員,可以使所有成員的價值明顯增大。如果你有一個電話網絡,有100個客户,他們每天相互通話一次,每天通話10000次(100的平方)。如果增加了10個客户,你的客户總數增加了10%,你的客户相互之間的通話量會增加到每天12100(110的平方),你的收入會增加21%。在所有的經濟網絡中,都會產生這種收益遞增,收益遞增可使加入網絡的價值增加,從而使塑造平台的經濟驅動力越發強大,吸引更多的公司加入網絡,導致網絡價值滾雪球般地增大。因此,在網絡經濟中,較小的努力會得到巨大的結果,產生令人震撼的“蝴蝶效應”。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説,由於網絡效應,使用某種產品的數量越多,該產品的效用就越大。因此,單個消費者增加某種產品的使用量時,其邊際效用在遞增。
參考資料
  •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