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海村

(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儒洞鎮下轄村)

鎖定
邊海村隸屬於陽西縣儒洞鎮。
中文名
邊海村
別    名
邊海紅旗

邊海村地域環境

陽西縣儒洞鎮邊海村東臨南海,南鄰電白區嶺門鎮,全村面積4.59平方公里,村中有淺海灘塗2200畝,村民大多以養殖、種植業和淺海捕撈為生。 [3] 

邊海村經濟情況

在邊海村黨總支部的帶領下,邊海村形成了養殖業、種植業、淺海捕撈業“三駕馬車”並驅的產業發展模式,全村總人口3610人,村民年均收入1.3萬元,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14.9萬元。把近海的劣質低產田改造為鹹淡水養殖基地,建起“綜合養殖長廊”和“沿海養殖長廊”。全村2200畝水田全部實現了良種良法,被國家農業部定為“良種加良法”國家級示範片。邊海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把絲苗米作為“一村一品”,以強農糧油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帶動,示範帶動農户增收,形成推進產業振興的強大引擎。積極創建國家級水稻高產示範基地和省絲苗米種植基地,帶動周邊鎮、村土地流轉從100畝擴大到現在1000多畝,帶動周邊150户農民加入絲苗米種植,帶動周邊100多人就近務工,打造邊海特色農產品品牌“模飯稻”絲苗米,暢銷全國各地。 [4] 

邊海村紅色歷史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長年累月經受嚴重的自然災害,邊海村的280户中,有七成村民無法擺脱貧苦,要靠政府救濟。1954年,邊海村民陳慶宜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邊海第一社。同年,邊海村成立了黨支部,蔡叱任支部書記。 [2]  包括陳慶宜、蔡叱在內的4名黨員,帶領全村村民,誓要在這片鹽鹼地上開墾出良田。但當陳慶宜與社員們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大旱、大雨、狂風、洪災擋在了他們面前。
面對自然災害,邊海村的黨員幹部帶領羣眾一同攔河築壩,引水灌田,將紅旗插在水車棚上。他們頂受210天大旱、40天暴雨以及3次強颱風與1次大海潮,取得了大災之年大豐收的優異成績,實現農田早造收入比上年增加36%、晚造收入增加28%。邊海村黨支部因此獲得了毛澤東同志親筆批示,“邊海紅旗”的譽稱由此而來。 [3] 
邊海紅色旅遊業
2020年12月27日,邊海紅色展館正式開館。“要進一步整合邊海村的鄉村旅遊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連線連片在周邊打造精品鄉村旅遊線路,建設成基層黨建示範基地。”陽江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記孫波表示,要把邊海村打造成粵西紅色文旅第一村,推動邊海乃至陽西鄉村振興。 [2] 

邊海村目前狀況

據瞭解,近年來邊海村全力推進全域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投入1000萬元完善村巷道硬底化、排水排污、污水處理池建設、公廁改造、垃圾屋建設和集中供水等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結合黨建“黨旗紅”元素,投入800萬元對上屯、下屯、手網、田心村開展包括道路景觀提升、外立面美化、觀景平台、路燈、休閒健身設施等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打造沿儒洞河線連線連片精品鄉村旅遊線路。 [3] 

邊海村所獲榮譽

2021年6月,陽西縣儒洞鎮邊海村黨總支被表彰為“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