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幣

鎖定
邊幣是抗日戰爭時期在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豫鄂邊區發行的貨幣,亦泛指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銀行所發行的貨幣。 [1] 
中文名
邊幣
發行方
陝甘寧等邊區政府銀行
銀行時期
抗戰時期
作    用
支持革命,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
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了保障軍隊供給,改善人民生活,進行經濟建設,共產黨領導的各革命根據地都曾建立銀行,發行貨幣。海陸豐、湘贛、中央、閩浙贛、湘鄂贛、湘鄂川黔、鄂豫皖、川陝、陝甘等九個根據地先後建立的銀行及其他信用機構共57個,發行紙幣、布幣、銀幣、銅幣、兑換券、流通券、信用券、存款券、信用條、股票等共217種。除滿足根據地市場需要外,根據地銀行通過存發款業務調劑金融,發展社會經濟,代理國庫、收税和發行公債,打破國民黨政府的經濟封鎖,解除現金匱乏,並領導信用合作社,實行低利借貸,消減高利貸盤剝。
抗戰時期,共產黨執行“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的方針,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敵後,在開闢擴大抗日根據地的同時,也發展銀行業務。陝甘寧邊區銀行、晉察魯冀邊區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冀南銀行)、山東抗日根據地銀行(北海銀行)、晉綏邊區銀行(西北農民銀行)、華中抗日根據地銀行(華中銀行)和豫鄂邊區建設銀行等均有貨幣發行。邊區銀行發行貨幣落實“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政策,大力扶持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提供革命軍隊和工作人員的生活費和事業費,通過發放貸款支持對外貿易,換回根據地缺乏的物資。邊區銀行根據市場需要適當控制貨幣發行,穩定通貨。各根據地時有擴大或縮小,擴大時增發貨幣以滿足流通需要,縮小時回籠貨幣保持物價穩定。秋後大量農副產品上市時增發貨幣,防止物價下落;春荒時出售庫存物資回籠貨幣,防止物價上升。發行貨幣又以掌握一定數量的糧食棉布等重要物資作為貨幣的保證。邊區銀行獨立自主發行邊幣,不假外力。邊幣原與法幣相聯繫,後因法幣不斷貶值,邊幣改為獨立的貨幣,並禁止法幣、敵偽幣和其他土雜幣流通,保持根據地貨幣的穩定。 [1] 
參考資料
  • 1.    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編委會 編.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