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家林遺址

鎖定
邊家林遺址,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虎關鄉關豐村邊家林社北處後坪第二台地上,面積約24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時期的古遺址。 [2] 
1976年2月,邊家林遺址由臨夏回族自治州文物普查隊首次發現,1981年5月,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會同縣文化館,在甘肅省考古所的指導下對該遺址暴露的部分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遺址是一處包含有邊家林類型和齊家文化的大型墓葬遺址。邊家林遺址出土了弧線紋、大三角紋、葫蘆網格紋、平行線等彩陶,石器,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飾有大三角紋和葫蘆網格紋的彩陶器是該遺址典型器物。邊家林遺址文化特徵既承襲了馬家窯類型的風格,又孕育了半山類型,由馬家窯類型過渡到半山類型的銜接較為明顯,使馬家窯文化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填補了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到半山類型的缺環。邊家林遺址的保護利用,是系統研究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的重要內容、重要史料,對於理清臨夏回族自治州史前文化發展脈絡、探源華夏文明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4]  [6] 
2013年5月,邊家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邊家林遺址
地理位置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虎關鄉關豐村邊家林社北處後坪第二台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商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64-1-46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邊家林遺址歷史沿革

1976年2月,邊家林遺址由臨夏回族自治州文物普查隊首次發現,並徵集了該遺址出土的陶器134件,石器32件。 [4] 
1981年5月,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會同縣文化館,在甘肅省考古所的指導下對該遺址暴露的部分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約425平方米,先後發掘了介於馬家窯類型和半山類型之間的17座墓葬。 [4] 
1982年7月、1987年和2009年4月,臨夏回族自治州文物“四有”工作組、臨夏回族自治州文物普查隊和康樂縣文物普查組又先後三次對該遺址進行了複查,在複查中,在遺址耕地和地坎上除半山類型的陶片外,還發現有齊家文化零星的泥質紅陶片及夾砂灰陶片,以素面為主外,還有繩紋和籃紋等紋飾。 [4] 
邊家林遺址全景 邊家林遺址全景

邊家林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邊家林遺址位置圖 邊家林遺址位置圖
邊家林遺址是馬家窯文化邊家林類型的命名地。遺址東接白毫溝與邊家林東遺址相望,南臨沙塄村和磚廠,西鄰北山林場水庫、北面靠陡峭的大北山南坡,東西長700多米,南北約700米,保護面積約720000平方米。該遺址是一處包含有邊家林類型和齊家文化的大型墓葬遺址。 [2] 
地層堆積
邊家林遺址地層分2層,第一層為耕土層,厚0.2~0.3米;第二層為文化層,略黑色黃土,厚0.1~0.6米。此層以下即生黃土。墓葬均在第二層中,墓底為生黃土。 [6] 
墓葬形制
墓葬為長方形和近方形土坑墓,墓口均大於墓底,除1座為母子合葬(M13)外,都為單人葬,埋葬較淺,均在耕土層下。墓口多被破壞,坑內填土均較堅實。最大的墓(M8)長2.04米、寬1.59米、深0.28米,最小的墓(M1)長0.95米、寬0.88米、深0.18米。墓向42°~44°不等。
M12、M3 M12、M3
墓葬依葬式分3類:第一類為撿骨葬,8座。其中無頭骨,僅以部分骨骸亂葬的5座(M2、8、9、15、16)。如M8,墓坑為長方形,長2.5米、寬1.6米、深0.27米,墓向58°.墓坑東北部置彩陶罐1件、壺1件和夾砂灰陶罐1件,另有1件器物被取走,僅存痕跡。M16,墓坑近方形,長1.6米、寬1.5米、深0.35米,墓向90°。墓口西北部被灰坑H1打破,灰坑填土為灰、黃花土,夾有獸骨。H1,長1.43米、寬1.27米、深0.34米。墓坑北部出有彩陶壺1件、彩陶罐1件、綠松石珠1顆,骨珠22顆。墓葬中有頭骨或下頜骨的3座(M1、12、17)。如M12,墓坑為長方形,長1.88米、寬1.8米、深0.3米,墓向68°。葬1成年女性,屍骨置於西南部,頭骨面向西,置於中部。隨葬品分兩行列於墓坑北部,有夾砂陶1件,彩陶壺2件、盆1件、罐1件、瓶1件,骨珠231顆。
M13、M10 M13、M10
第二類為擾亂葬,7座(M3~7、13、14)。胸椎以下骨架完整,頭骨和上肢骨不全或置異處,有的墓頭骨無存,僅有下頜骨。如M3,墓坑近長方形,長2.45米、寬1.1米、深0.43米,墓向55°.無頭骨,上肢不全,胸椎股以下骨架完好,側身屈肢,為一成年男性。隨葬石斧1件,粗陶罐1件,彩陶壺2件。M13,墓坑近長方形,長1.09米、殘寬0.93米、深0.12米,墓向90°。為母子合葬墓,葬1成年女性,右臂骨處有1具嬰兒屍骨。隨葬骨梳1件,骨珠17顆。
第三類為側身屈肢葬,2座(M10、11)。M10墓坑近方形,長1.12米、寬1.07米、深0.27米,墓向74°.葬1成年男性,骨架完整,四肢屈於胸前,頭向東,面向南。隨葬夾砂灰陶罐1件,大口罐1件,彩陶盆1件。M11墓坑為長方形,長2米、寬1.13米,、深0.25米,墓向59°。葬1成年男性,骨架完整。隨葬彩陶壺1件、盆1件、瓶1件,夾砂陶罐2件,石鏟1件、斧1件,磨石1件。 [6] 

邊家林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邊家林遺址出土彩陶 邊家林遺址出土彩陶
邊家林遺址出土了弧線紋、大三角紋、葫蘆網格紋、平行線等彩陶,石器,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飾有大三角紋和葫蘆網格紋的彩陶器是該遺址典型器物。 [2-3] 
彩陶
邊家林遺址出土的弧線紋斜肩折腹彩陶壺 邊家林遺址出土的弧線紋斜肩折腹彩陶壺
彩陶器形主要為壺、罐、盆、缽等,典型器物有斜肩折腹壺、高低耳領短侈口罐、細頸侈口瓶、平唇深腹小底盆等。紋飾多為葫蘆網格紋、弧線紋、水波紋、連續渦紋等。 [3]  [6] 
石器
石器器種有斧、鏟、鑿、錛、刀等。 [6] 
骨器
骨器有棒形器、針、錐、鑿。 [6] 
裝飾品
裝飾品有骨笄、綠松石珠、綠松石片、顏料、骨珠。 [6] 

邊家林遺址研究價值

邊家林遺址文化特徵既承襲了馬家窯類型的風格,又孕育了半山類型,由馬家窯類型過渡到半山類型的銜接較為明顯,使馬家窯文化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填補了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到半山類型的缺環。邊家林遺址的保護利用,是系統研究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的重要內容、重要史料,對於理清臨夏回族自治州史前文化發展脈絡、探源華夏文明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3]  [5-6] 

邊家林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邊家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邊家林遺址旅遊信息

邊家林遺址地理位置

邊家林遺址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虎關鄉關豐村邊家林社北處後坪第二台地上。

邊家林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邊家林遺址,路程約4.5千米,用時約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