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學文

(烈士)

鎖定
邊學文(1920—1947),又名義堂,回族,祖籍安徽壽縣。民國36年1月,在棗莊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7歲。 [1] 
中文名
邊學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籍    貫
安徽壽縣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47年1月

目錄

邊學文人物生平

邊學文(1920—1947),又名義堂,回族,祖籍安徽壽縣。家貧難以生活,其父母挑了擔籮筐,至上黨鄉王甲村落户。不數年遷唐甲村定居,以販鹽為生。邊讀小學時,聰明過人,成績優秀。民國28年(1939),參加鎮、句、金、丹四縣人民抗敵自衞委員會的革命活動。同年秋,回鄉動員青年參加新四軍,表示不打敗日本鬼子決不回家。入伍後任十八旅五十三團團部勤務員、特務員。不久,要求下連隊鍛鍊,加入共產黨。民國30年4月至十八旅副職幹部短訓班學習。邊刻苦鑽研,結業考試成績名列第一。後調五十二團一營任三連副指導員、指導員,從此轉戰蘇中平原,歷數十次大小戰鬥;曾在十三莊帶領一個排,掩護團部撤退;後奉命帶一個排至淮安開闢地方工作,大刀闊斧,打開曹南區的局面,敵人恨之入骨,派特務謀害未逞。邊歸隊後,時連隊生活艱苦,環境險惡,由於重視思想工作,其所領導的連隊,13個月沒有一個逃兵,受到上級通令嘉獎。《蘇中報》對邊表揚:朱開戰鬥,身先士卒;真廟戰鬥,一人繳獲十幾支槍;三垛戰鬥,身負數傷,連隊傷亡也很重,但仍堅持作戰,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傷愈歸隊後,任營副教導員,率部“首戰周家莊”、“血戰興化城”、奪取“如皋大捷”。民國35年,國民黨頑固派撕毀停戰協定,進攻解放區,時任營教導員的邊學文,參加了宿北戰役和峯縣戰役,消滅了國民黨的快速縱隊。民國36年1月,在棗莊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7歲。 [1] 
參考資料
  • 1.    丹徒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丹徒縣誌/卷三十人物.丹徒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09月:9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