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夜有懷

鎖定
《邊夜有懷》作者駱賓王,體裁為五言排律,邊塞詩。此詩描寫邊塞荒涼破敗的景象,並由此對歷史進行了反思和憑弔,抒發了命運難測、漂泊不定的喟嘆。
作品名稱
邊夜有懷
作    者
駱賓王
創作年代
初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排律

邊夜有懷作品原文

邊夜有懷
漢地行逾遠,燕山去不窮⑴。
城荒猶築怨,碣毀尚銘功⑵。
古戍煙塵滿,邊庭人事空⑶。
夜關明隴月⑷,秋塞急胡風。
倚伏良難定⑸,榮枯豈易通。
旅魂勞泛梗,離恨斷徵蓬⑹。
蘇武封猶薄,崔駰宦不工⑺。
惟餘北叟意⑻,欲寄南飛鴻。 [1] 

邊夜有懷作品註釋

⑴逾:通“遙”。窮:窮極,盡頭。
⑵築怨:積築怨憤。銘功:銘刻功業,典出《後漢書·竇憲傳》。
⑶邊庭:邊塞。
⑷隴:唐代州名,轄境在今陝西、甘肅一帶。
⑸倚伏:福禍相依,語出《老子》。
⑹泛梗:漂流的木偶人,指生活動盪不定,典出《戰國策·趙策》。飄蓬:飄飛的蓬草,此指遊子。
⑺蘇武:西漢名臣。崔駰:東漢大臣。
⑻北叟:指塞翁。 [2] 

邊夜有懷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駱賓王從軍北部邊塞時所作,但所作時間不可考。此詩描寫邊塞荒涼破敗的景象,並由此對歷史進行了反思和憑弔,抒發了命運難測、漂泊不定的喟嘆。
“漢地行逾遠,燕山去不窮。城荒猶築怨,碣毀尚銘功。”意為:漢地廣袤遙遠,燕山直伸向天邊無窮之處。長城荒涼,依然積築着怨憤;碣碑殘毀,尚且銘刻着竇憲的呵呵戰功。起首二句形容唐朝疆土廣大,暗點題之“邊”字,描繪出了一幅礦源無垠的邊塞場景。三四兩句極寫邊塞的荒毀殘敗,暗點題之“有懷”。
“古戍煙塵滿,邊庭人事空。夜關明隴月,秋塞急胡風。”意為:古老的戍樓滿是烽煙塵土,荒涼的邊庭人事兩空。明月高照着隴上邊關,迅疾的北方從遠處刮來。“古戍”二句,抒寫邊塞的荒涼和空曠;“夜關”二句,敍明時節,並點題中“夜”字。在這荒涼空曠的邊關塞外,此時明月當空,北風呼嘯,不能不讓人思如潮湧,感古傷今。
“倚伏良難定,榮枯豈易通。旅魂勞泛梗,離恨斷徵蓬。”意為:福禍相依,的確難以測定;盛衰窮達,豈能輕易通曉。羈旅情懷,困擾着漂泊旅人;離別之恨,讓遠方遊子肝腸寸斷。此四句點題之“有懷”,感嘆命運難測、漂泊不定。
“蘇武封猶薄,崔駰宦不工。惟餘北叟意,欲寄南飛鴻。”意為:蘇武牧羊,不辱使命,然封賞鮮薄;崔駰耿直,不善逢迎,終於辭官歸隱。邊夜荒寒,惟餘塞翁之意,禍福相依,無人知曉,只有寄託給向南飛返的鴻雁。前兩句感慨朝廷賞罰不公,耿直之士鬱郁不得志;後兩句轉敍邊地景物,回扣篇首。
駱賓王的邊塞詩在選材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往往攝取黃昏或夜晚的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懷,這從詩題中就可以看出來,如《夕次蒲類津》、《晚度天山有懷京邑》、《邊城落日》等。此詩也不例外。這樣寫,容易使詩中瀰漫出一種蒼茫的氣氛,給人以迷離之感。此詩寫景壯闊,意境蒼涼,用字精當,寄慨遙深,堪稱佳作。宋人魏慶之詩人玉屑》稱讚説:“駱賓王為詩,格高指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如鶴駕雲,想見飄然之狀。”由此詩觀之,不為虛美。 [2] 

邊夜有懷作者簡介

駱賓王(640?—684?),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高宗時,任長安主簿,後官至侍御史,因多次上奏章議論朝政,獲罪入獄。釋放後,貶為臨海縣丞。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參與其事,寫了《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徐敬業兵敗,駱賓王下落不明。駱賓王的作品雖多抒寫個人失意愁怨之情,但不刻意雕琢,對扭轉初唐浮華詩風,有一定貢獻。“初唐四傑”之一,有《駱臨海集》十卷。 [3] 
參考資料
  • 1.    《全唐詩》(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04頁
  • 2.    《唐詩鑑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頁
  • 3.    韓兆琦著,唐詩精講,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01,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