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還儺願

鎖定
還儺願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表現,也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文化,現在它已成為海內外文化研究的熱點之一。
中文名
還儺願
類    屬
中國儺文化
實    質
一種古老的民間文化
地    區
湘、鄂、川、黔邊區

還儺願分佈地區

還儺願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消失,但在湘、鄂、川、黔邊區的崇山峻嶺中,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數民族中還保留着,特別是湘西、湘西北、鄂西、雲貴邊地,至今還以“還儺願”、“儺堂戲”、“儺願戲”、“神戲”、“師道戲”、“端公戲”等名稱出現。還儺願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演員均戴假面具出場。清乾隆十年湘西《永順縣誌》載:“永俗酬神,必迎辰郡師巫唱演儺戲……演儺戲,敲鑼擊鼓,人各紙面。”

還儺願表演形式

還儺願準備
石門還儺願(即演儺戲)盛行。平時,石門人只要碰上三病兩痛,三災六難,便以為是鬼神作祟,便向儺願菩薩許願,討神靈庇護,再遇喜慶節日或佳期臨門之時“還願”,兑現先前的許諾,稱“還儺願”。另外,小孩滿三、六、九歲時,請巫師“渡小關”,男孩子滿十二歲時請巫師渡童子關,稱“渡關”,也稱“還儺願”。還儺願不僅有巫術行為,而且還有整套巫術儀式。施行時,唱腔曲牌就有三十多種,用打擊樂按腔伴奏,基本具備戲劇形式。因其中有“出土地”一齣戲,石門還儺願又叫“土地戲”。
還儺願前需作五方面準備。
①香紙:印製牒文、餚饌文、申神願文等近千張。
②法器:鈴、鑼鼓、器皿等。
③占卜還儺願的日期,安排祭獻用的“犧牲”用品,如雞、酒甚至豬羊。
④搭台定場。選擇一個具體地點,或村莊廣場或巖前樹下或家宅院落等。佈置場面,地面打掃乾淨,便於舞蹈活動及做法事動作。還願主家既定“還願”,要搬弄還願的行頭傢什,還要招呼儺願戲子及遠道看戲的親友同伴。屆時班主率領十至十五人不等,吹動牛角,熱熱鬧鬧到主家選場、搭台、打前台鑼鼓。
⑤設供桌。在堂屋神龕二三尺處擺一張八仙桌,桌上首放一隻小凳,凳上置一橫板,板上供奉三尊儺神雕像:清源妙道儺部真君,男,黑臉、三隻眼、鼓眼睛;五通五顯華光大帝,女,白臉;飛天五嶽都總大帝,男,紅臉。在八仙桌前側圍一塊紅色桌圍,桌後側用兩根竹子支起一塊黑布幕,稱為“神帳”。儺神前置一方鬥或升子,鬥內裝穀子或米糠,中間插一柱香和印有“前傳後教,歷代宗師”的宗師印牌。
儺八朝
石門還儺願最少要做八出法事,白天結束稱“儺八朝”。經濟條件好的要增加法事,作十二出法事,時間一日一夜,稱“大儺”;作二十四出法事的,時間要兩天兩夜,稱“洋儺”;作三十六出法事的,時間要三日三夜,稱“高腳儺願”。不管法事多少,都少不了《姜女兒下池塘》這一法事,稱:“姜女兒不到願不了,姜女一到了願心。”儺八朝程序如下:
首先巫師登場。在一陣緊鑼密鼓中,巫師們套上神相面具,身穿法衣,頭戴法帽,手持法器,代替儺願菩薩、華光大帝、飛天大帝、六丁六甲神仙、麻山七姐妹、儺家子弟神高誦經文軒然登場。清源妙道儺部真君誦道:
仰起清源妙道主,威靈顯應儺部神。三頭六臂大神王,手執寶劍氣昂昂。升旗百馬溜神兵,部領陰軍無數眾。太上老君親敕法,敕吾下界救凡民:買賣叫(我),金銀旺;讀書叫,登金榜;……女子臨盆子母昌。有許有還降恩光,無許無還降吉祥,有許不還也不降.我今奉旨望來臨,大慈神威常擁護。
(接着,鈸兒鑼兒鼓兒一齊上。中止。華光大帝誦經登場):手執金磚放豪光,前有白虎二神將,八萬猛將隨後跟,千里順風隨吾走,千叫千應萬叫萬應,我君有請望來臨,大慈神威常擁護。
(又是鈸兒鑼兒鼓兒緊響一陣後,飛天大帝登場):仰起九天飛起神,肋生兩翅頂乾坤,玉皇大帝親敕旨,壓儺太子統三軍。我君有請望來臨,大慈神威常擁護。
儺家子弟高誦經文,紛紛登場。鈸兒鑼兒鼓兒響過一陣又一陣,奏出《打秧雞》的曲子,空坪上填滿觀眾。還儺願即開始。
①發功曹:班主將刷印的“告民四府”(天、地、水、陽四界)願文分發給在場觀眾,在儺部真君神像前磕頭焚香,吹吹打打前往當地土地廟敬神祗,去江邊(水井邊)請水(祭水神)。
②紮寨:即圈地,插高標。説是趙侯點將唐、郭、週三姓,寫房子、平亂。
③請神:由執事者(即度職的執掌壇印的人)請功二十四諸天大神和七十二煞神君,啓駕光臨:
清源妙道儺部真君、五通五顯靈官司大帝、嶽天戲主三八公卿、掌願童子鈎簿判官、元皇啓教趙侯仙師、五方五路猖兵猖將、開山猛將打路先鋒、鍾馗老將和合二仙、十八峒華門道人、關索太子鮑氏三娘、柳毅相公龍王龍女、王母娘娘千里順風、山伯書生英台小姐、華州範郎烈女孟姜、金花小姐銀花小娘……
虛空過往一切真仙,寬厚財神,忠良志士之神一一請到,領受主家敬意。
④安位:請諸神到寨中就坐,男神在左(坐東),女神在右(坐西),各分上下,自分東西。請酒吃茶,下書,各執其事。壇師將主家何時許願,了結什麼心願,一一填寫清楚,再宣讀主師刷印的“四符啓文”,待告民四符“宣白雲周”,便由介夫神馬“納向淨地,用憑火化”。
如果是“渡童子關”,上四法事便是第一天還儺願內容。
⑤點雄發猖:青、赤、白、皂、黃五路猖兵在鼓樂聲中,全副披掛,手舞足蹈,口中唸咒,氣昂昂雄赳赳登場,分別駐守東、南、西、北、中五方,樂止後申神的黃紙燒化,擂鼓三通,令官舉旗,亡靈官殺雄雞,雄雞血分別滴在五路猖兵水碗中,辨五方吉凶。在此法事中還有規勸,解釋巫術中的各種現象,回答人們對過去、現在、將來中的各種疑問。如果是“渡童子關”,此法事還要做兩件事:過橋和渡關(渡關在“祈求巫術”中已述)。以上為第二天法事。
第二天晚上到第三天上午還有三出法事。
⑥出土地。還願戲子換上喜臉殼(假面具),扮土地公公討三個土地婆婆,打情罵俏。情節風趣詼諧,集當地土話俚語之大全。表演者四人,全是男性,演土地婆的三位演員男扮女裝,做出各種鄙俗動作。當然也唱《三國》、《梁祝》、《十月懷胎》等。唱“土地”的時間長短要看賓客多少而定,賓客多,主家無處安歇,就乾脆唱一整晚土地戲,所以有“土地戲當被褥”的説法。如果渡童子關時,主家只請儺願班子做一天法事,時間緊,就不唱土地戲。
⑦姜女團圓:有的演姜女與範郎的全部故事,有的只演“姜女下池塘”一場。但不管法事多少,“姜女下池塘”這出法事非有不可,所謂“姜女兒不到願不了,姜女一到了願心。”至於姜女戲下面再談。
⑧勾願送神:勾願送神為還儺願最後一出法事,巫師登上高台代表判官勾願時唱《勾願歌》。石門所街鄉劉家拐村最有名的巫師張普勝演唱的《勾願歌》是這樣的:
緊打鼓,慢敲邊,三躬門外接判官。説判官,道判官,兄弟三人都做官。大哥河州為知府,二哥本地為街官。只有三弟年紀小,又會寫來又會算。説判官,道判官,古往今來三判官。最初判官本姓田,與人勾願不周全。……(念户主××為×事許×願),宣得清來道得明,判官提筆勾願心。當日許願紅筆圈,如今還願墨筆填。先勾年來後勾月,又勾日子共時節。四隻角里打一圈,圈過清吉保平安。寫個天字天為大,寫個地字海洋深。寫個人字會説話,寫個鬼字不現形。寫個風字風裏去,寫個火字化灰塵。君王武王親看見,事後不説願沒還。再不要吵不要還,再不要討陽儺願。再要討來再要還,弟子做一監察官。要學蘿蔔刀刀斷,莫學藕斷絲又連。火化錢來火化錢,方的方來圓的圓。交給判官當錢使,判官駕起車來推。三十五里聽到車子響,判官大人領願上天庭。
班主禱告上蒼地府,求儺神天神赦罪免災,領取酬願,倒高標收場。整個還願過程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傢伙”(鑼鼓)打出各種曲牌:“打秧雞”“長三起頭”“土地遼子”“半截工車”,還有“堆羅漢”“鬼扯腿”“龍擺尾”“白鶴閃翅”“八哥洗澡”“蛤螞吐泡”“猛虎下山”等曲牌一應俱全。

還儺願儺文化

石門還儺願是從巫術儀式“鄉人儺”發展而來的一種戲曲化的巫術活動。它已不是原始的儺巫,它已經走向人神共娛或娛人化階段,但石門閉塞的土地,自給自足的土家經濟,使它仍保持了原始儺巫的歌舞娛神性質,尚未發展為成熟的戲劇。是明清以來一直未發展的一種戲曲式的巫術活動。它能完整反映儺巫發展到儺戲階段的文化特徵。如果我們把石門還儺願放在儺的發展中去考察,就會發現石門還儺願具有中國儺文化的許多特徵。
1、還儺願承襲了楚巫歌舞娛神的古風。
最早的歌舞演員就是巫。《説文》釋巫:“女能事無形,以歌舞降神者也。”楚地之巫,“實以歌舞為職”,目的是“樂諸神”。《十三經注疏》:“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為巫覡之風俗也。”以人的歌舞來表達對神的頌讚和祭祀,這種歌舞就是巫覡樂舞。商周以降,巫覡樂舞在楚地得到了最廣泛最全面的發展,並形成了多種儀式程式。屈原根據楚國民間祭神歌舞加以改寫出的《楚辭·九歌》共十一章,主要是歌舞描寫。它從迎神開始:“吉日兮良辰,穆將愉兮上皇。”讓神靈們自天而降,來到人間,接受人們祭祀。在神靈們得到了娛樂之後,又送他們回到天上:“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姱誇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以送神結束。我們只要稍稍檢視石門還儺願的八出法事,就可以發現,“發功曹”“紮寨”“請神”“安位”四法事就是迎神。“出土地”“點雄發猖”“姜女團圓”三法事就是娛神。而第八朝“勾願送神”,更是不用多説。再回顧還儺願情景,那長串的神仙姓名,那鄙俗的表演,那十幾個鑼鼓曲牌,整個還儺願活動就是歌舞娛神的過程。
2.還儺願面具具有巫術功能。
儺,簡單講就是假面跳神。人們就憑着有無面具,把儺和一般鬼神信仰區別開來。在巫師看來,面具並不是簡單的化妝術,它是某一個神靈可能具有的姿態表情,戴上某個神的面具就意味着該神附體,他便具有該神的本領。記錄了楚國巫風的《楚辭·招魂》載:“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題,本義是“額”,“雕題”就是指神像面具),“雕題黑齒”就是巫人裝扮的某一神靈。所以儺巫中面具的運用實際是一種模擬巫術或交感巫術。石門還儺願的面具可分為兩類,主要的一類是起交感巫術作用的面具。台上供奉的清源妙道儺部真君等三種神像、三巫師戴的面具都屬於這一種。還儺願中不同的角色面具造型也不同,如“閻羅大王”猙獰可怖,“玉皇大帝”平和高貴,“將軍”威武,“小鬼”蝟瑣,面具均直觀地表現出角色的性格,戴上某神的面具即具有某神的威力。另一類面具不是某一特定神像的雕塑,是類型化(或無定指)的神、人的代表,如“出土地”一出中,面具就特別滑稽可笑,誰也説不清面具代表着誰。“姜女兒團圓”中姜女、範郎的面具,只要其清秀端莊、憨厚誠實即可。儺面具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經巫化,湘北流行的“人面獸”即“吞口”,掛在門上、門頂或屋頂,具有門神的功用,就是儺面具的一種世俗化。
3.石門還儺願體現了楚巫生殖崇拜。
楚巫風裏藴藉着濃郁的生殖崇拜因子,因此常常有一些外在的鄙俗表現。漢王逸説:“屈原放逐……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宋朱熹説:“荊蠻陋俗,詞既鄙俚,而其陰陽人鬼之間,又或不能無褻慢淫荒之雜。”這裏的“鄙陋”、“俚”就是“鄙俗”。這裏“鄙俗”的含義就是指原來的歌舞含大量的性愛內容。這是因為在農耕生活中,勞動力的生產,直接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質量。人口的生產與農業生產具有等同的份量,所以,以性愛來促進人口生產的旺盛。祭祀中的性愛內容既是為了悦神,也是為了表達祈求神靈的目的。在古人看來,祭祀中有性愛內容是很正常的,天經地義的,只是後來人們才認為生殖器官有不潔性和下流性,凡與生殖崇拜有關的儀式、行為、語言都被認為是鄙俗,楚人的祭祀也被名之以“淫祀”。
石門還儺願至今保存了原始儺巫中的生殖崇拜遺風。第六齣法事“出土地”就集中充滿了性行為的粗俗動作和打情罵俏的挑逗詞語。譬如土地公公唱:“土地嗲,土地嗲,告訴你們姑兒家,坐着莫要翹木馬,站起莫要撇胯巴……”。又譬如土地公公討了三個土地媽,土地公要到主家還願,不許土地婆子去,土地婆子好高興,當着丈夫唱道:“奴家要去你不準,要奴在家看閨門,土地一去奴不去,偷個和尚好歡心……。”男女在台上公開演唱:(女角多是男扮女妝)“男人沒有十個婆,一生不在世上磨;女人沒有十條漢,一生莫在世上站。”……第七齣法事“姜女兒下池塘”,最突出的表演就是姜女洗澡及男子窺視姜女的各種鄙俗動作。石門還儺願就是通過這種帶有生殖崇拜遺風的狂歌狂舞煽起的欲情來娛神娛人。正因為此,當地還儺願時,婦人少女,特別是大家閨秀、名媛淑女是不準去看的,甚至稍有身份的人也以看還儺願為羞恥之事。
4.石門還儺願體現了陰陽五行説。
石門還儺願中第五齣法事“點雄發猖”是還願巫術活動的高潮。在鼓樂聲中,土地公發令,如“牛角一聲叫,東方猖兵到”,依次,青赤白皂黃五路猖兵手舞足蹈,口中唸咒,軒然登場,分別駐守東南西北中五方。樂止,申神黃紙燒化,擂鼓三通,王靈官把一隻公雞頭擰下,雞血滴在五路猖兵水碗中,查看碗中圖形以問卦,預測五方吉凶禍福,解釋巫術現象。這一巫術形式實際是“陰陽五行説”與“陰陽八卦”的綜合運用。
5.石門還儺願體現了儺文化入世的思想意識。
具有巫教色彩的儺戲儺文化與道教之類的神學宗教文化比較,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入世和出世的思想意識。古老的巫教。由於產生於原始社會,那時沒有階級鬥爭和貧富懸殊,自然也沒有死後進“天堂”或下“地獄”的觀念。因而,原始宗教——巫教所祈禱的不可能奢望於來世的富貴,只是為了今生祈福消災,諸事遂願。因此,古老的巫教面向現實,重視今生,它與中國的人文精神的重現世,重現實,重此岸的思想十分吻合。而石門還儺願的“儺八朝”中就十分明顯地體現了這一思想意識。
巫師還儺願時,鼓樂齊鳴,祀奉巫教清源妙道儺部真君的神像,值得注意的是鼓樂手只能在神像右側吹打,方位是入門,是生門;意在祈求神靈保佑還願主家人富安康,禳災祈福。而道士做道場時,鼓樂手在神像左邊吹打,方位是死門,意在超度亡靈“早昇天堂,不墜地獄。”
還儺願時清源妙道儺部真君登場誦文,講得很清楚:“太上老君親敕法,敕吾下界救凡民,買賣(人)叫(儺神),金銀旺;讀書叫,登金榜;船上叫,風浪靜;罪人叫,枷鎖脱;女子臨盆子母昌……”祈求人們對現世的追求、幸福。
在渡童子關時,巫師將童子帶到關煞(用空甑象徵)前,手執響篙(劈破的竹篙)問:“你願出家還是願俗家。”旁人齊聲答:“願俗家。”巫師用響篙在小孩身後噼啪地趕:“願俗家,趕出山門。”這時渡關童子從關煞(空甑)中鑽過去,巫師手中的雄雞也從空甑中拋過去,算是渡過了關煞,標誌着從此可以享受成年人權利:如繼承財產,可娶親,可結拜兄弟,長子可當家。渡童子關,明顯就是一個成年禮儀式,人們通過還儺願這種形式告訴孩子:十二歲就是成人了,你可要好好把握現實,享受成年人該享受的權利。
特別是“出土地”這出法事,那些鄙俗的動作正是對現實生活的追求,那些鄙俗語言如“土地一去奴不去,偷個和尚好歡心”正是對現世美好生活的追求。
另外,儺願菩薩故事中那個寧死要保護百姓的英雄及死後金剛怒目的儺神雕像,雖然是虛構附念,但不能不承認,在“信鬼而好祀”的楚人原始宗教心理不自覺地融入了對英雄好漢的崇拜,這仍然反映了石門還儺願重現實,與現實抗爭的入世思想。
由此可見,遍及神州的古儺隨着歷史的進化而漸漸消蝕,唯獨湘鄂這一塊封閉環境中,在楚巫文化的孕育下,仍保存着風格獨特的儺文化。我們研究石門還儺願文化的文化因子及其發展變化,對於宗教學、神話、民俗學等學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