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

鎖定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是金末詞人李治創作的一首詞。此詞詠歎金章宗時期大名府發生的一對青年男女因戀情受挫而投水,陂塘遂遍開並蒂蓮之事,以讚美人間真情。上片描述了痴情男女,心心相印,藕斷絲連的忠貞愛情;下片運用典故説明愛情悲劇的歷史性,又以秋風涼月襯托芳魂的寂寞。全詞層次井然,寓意深含,情韻流注,意境悽婉。
作品名稱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
作    者
李治
創作年代
金末
作品出處
遺山樂府
作品體裁
別    名
邁陂塘·詠並蒂蓮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作品原文

邁陂塘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後三日,二屍相攜出水濱。是歲陂荷俱並蒂
為多情和天也老,不應情遽如許。請君試聽雙蕖怨,方見此情真處。誰點注,香瀲灩,銀塘對抹胭脂露。藕絲幾縷。絆玉骨春心,金沙曉淚,漠漠瑞紅吐。
連理樹,一樣驪山懷古。古今朝暮雲雨。六郎夫婦三生夢,幽恨從來艱阻。須念取,共鴛鴦翡翠,照影長相聚。秋風不住。悵寂寞芳魂,輕煙北渚,涼月又南浦 [1]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註釋譯文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詞句註釋

⑴邁陂塘: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摸魚兒”“買陂塘”“摸魚子”“雙蕖怨”等。雙調一百一十六字,上片六仄韻,下片七仄韻。
⑵大名:今河北省大名縣,元代稱大名路。私情:指青年男女間的愛情。
⑶陂:池塘。並蒂:指兩朵花並排地長在同一個莖上。
⑷遽:盡,完之意。
⑸雙蕖怨:唐教坊曲名,即《邁陂塘》。
⑹瀲灩:水波盪漾,波光閃耀。
⑺玉骨:代指蓮藕。春心:借喻藕心。
⑻金沙:金沙羅,花樹名,似酴醾花,這裏借喻荷花。
⑼連理樹:異本樹木,枝幹連在一起,喻夫妻相愛。
⑽驪山:在陝西臨潼。上有華清宮,下有華清池。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曾於此有過恩愛情結,發誓願世世為夫妻,但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途中於馬嵬坡被迫賜死貴妃,以愛情悲劇結束。
⑾朝暮雲雨:用楚王夢遇巫山神女典故。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夢中遇到巫山神女,神女回答襄王説,她的行蹤是“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用此典故喻指男女戀情。
⑿六郎:指唐代武則天時受寵幸的張昌宗。張昌宗排行第六,人稱六郎,貌美,人們説他長得漂亮“似蓮花”。後人以此作為美男子的代稱。
⒀取:語助詞。
⒁芳魂:喻指並蒂蓮。
⒂北渚:北面的水涯。
⒃南浦:南面的水邊。 [1]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白話譯文

大名府有因為痴情相愛卻不能如意的一對男女雙雙投水殉情。事發三天後,兩人的屍體伴在一起出現在水塘邊。那一年水塘中荷花盛開,且都是並蒂蓮花。
痴情的小兒女啊,真不應多情到如此地步!天如果有情的話,也會被感動,會變衰老的。請大家聽一聽這首《雙蕖怨》,就會理解他們的情真之處了。這香波瀲灩、銀色水塘中的並蒂蓮,花如胭脂,含情帶露,如此美麗動人的芳姿,是誰澆注、點染的呢?你看那幾縷不斷的藕絲,纏繞着潔白的蓮藕、玲瓏的蓮心,那嬌豔的蓮花、帶露的荷葉,一枝枝蕊吐胭紅,並蒂開放,整個荷塘連成了漠漠一片。
連理樹和並蒂蓮在詩詞作品中一直是夫婦恩愛、長相廝守的象徵,但不幸的是,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有幾對能恩愛到頭?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滿塘的並蒂蓮,實在可愛,只盼着鴛鴦、翡翠來和他們相聚為伴,那就可以使他們少些寂寞;與他們相配為友的,也只有這些雌雄成雙的鳥兒。荷塘上又颳起了秋風,周圍瀰漫着淡淡的煙霧,天上升起一片冷月,想起這寂寞的雙蓮芳魂讓人倍加惆悵。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創作背景

此詞為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的唱和之作。金章宗時期,大名府一對男女青年痴情相愛,迫於封建禮教的摧殘,雙雙投水殉情,上演了一出感天動地的愛情悲劇。而投水的陂塘遍開並蒂蓮,這樁發生在中河北大名的奇事,曾在當時文壇引起過很大反響。先是有元好問以《摸魚兒》(即《邁陂塘》)詞詠其事嘆其情,接着李治作此詞以唱和之。 [1]  [2]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作品鑑賞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整體賞析

此詞寫民間男女青年殉情悲劇,是一曲讚美愛情忠貞的頌歌。前人評此詞“事奇而詞亦工”。“事奇”,從詞序中所敍內容可知。“詞亦工”,則是説此詞的寫作極為精彩。其精彩在作者一反常規的手法而取得了更好的藝術效果,尤其是詞的開頭與結尾,令人稱賞不絕。
一般填詞多是從寫景敍事入手,由景而情,猶如淺水行舟,漸入深流,而這首詞卻由情直入。上片起句便是破空而來,純用情語直敍,説這段愛情故事實在是太動人了,連天地都為之感動,如果天也有情的話,那麼天也會變老的。其第三句的反問,實際是正話反説,是作者由的讚歎。接下去“請君”二句是又轉進一層,説聽罷這首《雙蕖怨》,就會明瞭他們的“情真處”。而自“誰點注”以下,筆觸轉向了對並蒂蓮的刻畫,從荷花、蓮藕、藕絲等不同的層面去描寫,極力譜寫她們的美豔俏麗,並加以讚美,這既照應了詞序,又借並蒂蓮的形象歌頌了這對殉情的青年男女的不屈於惡勢力的精神。
下片先是連用“連理樹”、“驪山”意、“巫山”戀、“六郎”情等一系列典故,説明這些愛情悲劇的歷史性,從而加深了讀者對這一社會悲劇的認識,也增強了對封建惡勢力批判的力度。接下去“須念取”三向,又從歷史回到了現實中來,表達了良好的意願,盼望着能有鴛鴦、翡翠鳥來與他們相伴,既是互慰寂寞,又可相映生輝。最後“秋風”四句,以景語收尾,再次渲染悲劇的氛圍,進一步襯托出芳魂的悽苦和幽怨。
此詞開頭破空突起,先聲奪人;中間描繪雙蓮形象,美豔哀婉;結尾含蓄高遠,悲韻不盡。全詞寓意深含,層次井然,情韻流注,確有其不同一般的感發的魅力。同元好問原詞相較,可以媲美。 [1]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張宗橚詞林紀事》:“事奇而詞亦工,堪與《雁丘》作並傳。”
現代詞人夏承燾金元明清詞選》:“一結悽然,有餘不盡,境界極為悽婉、高華。” [1]  [3]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作者簡介

李治(1192—1279),字仁卿,號敬齋。真定欒城(今屬河北)人。金末正大進士,闢知鈞州(今河南禹縣一帶)。金哀宗開興元年(1232),蒙古軍來攻,城潰,乃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間。忽必烈在藩邸,聞其賢,遣使召至,問天下當如何治之,頗嘉納其言。晚家元氏,學徒益眾。忽必烈即位,復聘之,欲處以清要之職。辭以老病,懇請還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再以學士召,就職期月,復辭去。卒於家。學優才贍,為人所稱。有《敬齋文集》等。存詞五首,附見於元好問《遺山樂府》。 [4] 
參考資料
  • 1.    張秉戍 選評.元明清詞[M].北京:文津出版社,2019:19-22
  • 2.    任繼愈 主編.國學讀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112-114
  • 3.    趙平分.李治的文學成就勾沉[J].保定學院學報,2010,23(6):82-86
  • 4.    趙秀亭 馮統一 選注.元明清詞卷[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