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城东北8.5公里的五女山上,其主体城墙建造年代可追溯至魏晋时期。该遗址经1996至2003年系统考古发掘,确认了青铜时代至辽金时期的多层文化堆积,其中山城平面呈靴形布局,城墙总长4754米,设三门并保留瞭望台、蓄水池等遗迹。作为高句丽王朝早期都城纥升骨城的核心遗存,该遗址于199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
- 所属时代
- 青铜时代至辽金时期
- 地理位置
- 桓仁县城东北8.5公里
- 城墙周长
- 4754米
- 考古发掘
- 1996-2003年
- 遗产等级
- 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
- 遗址面积
- 60万平方米
遗址概况
播报编辑
遗址店迁洒地处五女山顶部及山腰台地,核心区域海拔高度在600-800米之喇拜提间,现存遗迹包括格乐城墙、门址、建筑基址等要素阀连晚催。山体东、南两侧为陡峭断崖,形成天然屏障,西、北两叠拳侧则以人工修筑城墙与天然岩体结合构成防御体系 [1]连验蒸拳辨匙悼页。
考古发掘
播报编辑
1996至2003年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本溪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工作,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址、灰坑等遗迹单位200余处。出土遗物涵盖陶器、铁器、兵器等类别,其中铁甲片、绳纹陶罐等器物为判定遗址年代与文化属性提供了关键依据 [1]。
形制布局
播报编辑
山城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靴形平面特征,主要防御设施包括:
- 城墙:人工墙体采用楔形石错缝垒砌,现存最高处达6米,与天然峭壁共同构成闭合防御体系
- 城门:共发现南墙、东墙、西墙三处门址,门道宽度在2.5-4米之间
- 功能分区:山顶区域集中分布瞭望台、蓄水池、仓储建筑等军事设施,山下平地存有居住遗迹
文化遗产价值
播报编辑
作为高句丽政权早期都城纥升骨城的主体遗存,该遗址具有以下突出价值:
- 证实了《三国史记》等文献记载的高句丽建国初期都城地理位置
- 展现了公元3-5世纪东北亚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特征
- 出土的铁器作坊遗迹揭示了高句丽早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水平
- 城墙砌筑技术对研究古代东北地区石构建筑工艺具有标型意义
保护与现状
播报编辑
自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遗址实施了以下保护措施:
- 设置全天候监测系统对城墙裂隙、风化等病害进行实时监控
- 建立三维数字模型记录遗址现状
- 划定核心保护区面积8.3平方公里
- 建设遗址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及考古成果
现存可见遗迹包括:
- 南墙门址保存完整的门枢石与门槛石构件
- 山顶瞭望台基址仍保留原有石砌台基
- 蓄水池遗址经清理后可见防水处理痕迹
- 多处房址地面保留火炕烟道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