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遼宋高梁河戰役

鎖定
北宋初年對遼的戰役。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北漢後。遼帝令耶律休哥率十萬大軍增援被宋軍圍困在遼南京(今北京)的遼軍,在高梁河與宋軍交戰。耶律休哥與耶律斛軫分兵兩翼,打敗宋軍,宋太宗南逃。
名    稱
遼宋高梁河戰役
地    點
高梁河
參戰方
遼 宋
發生時間
979年

遼宋高梁河戰役高粱河名稱 

高梁河,或稱高梁水,金代稱高良河,發源於平地泉(現今紫竹園湖),是古代永定河水系中的一個小水系,大約在西漢以前是永定河出西山後的一條幹道。大約在東漢以後,永定河河道南移,原來的河道即成為高梁河。高梁河是元代建都的主要依託水系,高梁河水系一直貫穿於北京城的心臟地帶,在北京城歷史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在所説的高梁河,一般指位於北京西北的長河的一部分。
中國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軍為奪取幽州(今北京,遼稱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北)被遼軍擊敗的一次作戰。

遼宋高梁河戰役戰爭起因

宋太宗 宋太宗
宋太宗為奪回五代時後晉石敬瑭割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區),於太平興國四年五月平北漢後,未經休整和準備,即轉兵攻遼,企圖乘其不備,一舉奪取幽州。宋軍於二十二日回師河北,二十九日大軍雲集鎮州(今河北正定)。六月十三,宋太宗率軍數十萬兼程北上。遼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為阻止宋軍北進,率軍迎戰於沙河(今河北易水),被宋軍擊敗。二十三日,宋軍兵臨幽州城下。幽州城堅壘固,方圓30餘里,由遼南京留守韓德讓等率 8萬兵駐守。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軍屯於得勝口(今北京昌平西北),得知奚底軍敗,為避宋軍鋒鋭,遂以奚底之青色軍旗置於得勝口誘敵。宋軍輕敵冒進,斜軫設伏兵襲其後,宋軍受挫。二十五日,宋軍以少數兵力與斜軫軍相持於清沙河(今北京清河地區),集中主力四面圍攻幽州城。在宋軍強大攻勢下,城中人心浮動,遼鐵林都指揮使李札盧存率部出降,城中更加不穩。時屯兵燕山後的遼將耶律學古率兵趕來救援,城中稍安。宋軍攻城不下,太宗於二十六日領兵轉至城北打斜軫軍,激戰竟日,斜軫軍敗退。三十日,宋軍再次攻城,300餘人一度登上城頭,被學古軍擊退。宋軍頓兵堅城之下,將士倦怠厭戰。
六月三十,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困,急令援北漢回師途中的耶律沙往救,又命耶律休哥率五院精騎增援。七月初六,耶律沙軍先抵幽州城外,與宋軍戰於高梁河畔,被宋軍擊敗。宋軍乘勢追擊,時近黃昏,休哥軍人持兩炬突然由間道而至,宋軍不備,休哥與斜軫合軍分左右兩翼向宋軍猛烈反擊,城中的耶律學古軍聞援軍至,亦開城出擊。宋軍三面受敵,頓時大亂,全線潰退,僅死者萬餘人,宋太宗乘驢車逃走。遼軍追至涿州(今河北涿縣)乃止。

遼宋高梁河戰役戰爭經過

高梁河戰役是遼乾亨元年(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遼與宋發生的一次大戰。是年五月,宋軍方滅北漢,未及休整,宋太宗即強令轉兵東進,企圖乘勢一舉奪佔幽州(今北京)。自後晉割燕雲十六州予遼後,幽州即為遼的軍事重鎮。時遼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統軍使蕭討古等戍守幽州,為阻止宋軍北進,率軍南出堵截。宋太宗遣東西班指揮使傅潛、孔守正率前鋒軍出擊,自率主力繼後,敗耶律奚底部於沙河(今河北涿州北拒馬河),於二十三日推進至幽州城南。幽州城池牆高壘固,方圓三十餘里,易守難攻。太宗乃分兵一部牽制耶律斜軫部於清沙河(今北京清河鎮北),自率主力四面圍攻幽州城。遼將耶律學古率兵從山後馳至幽州,掘地道潛入,與城內守軍合兵拒守,宋軍攻城未克。遼景宗又遣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兵救援。七月初六,耶律沙部與宋軍戰於高梁河畔,敗退,宋軍乘勝尾追。時近黃昏,耶律休哥率大軍馳至,宋軍停止追擊,於高梁河畔列陣。未幾,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軫部配合下,左右夾攻,耶律學古部亦出城參戰,使宋軍三面受敵,全線潰敗,死者萬餘人。宋太宗乘驢車南逃,遼軍追至涿州而止,繳獲宋軍兵器、糧秣不可勝計。

遼宋高梁河戰役戰爭影響

高梁河之戰是宋朝第一次大規模主動出擊遼境的一戰,是宋朝為收復燕雲失地做出的第一次努力,最後以失敗告終。這次失敗,除了人力、物力、財力受到巨大損失外,最重要的是嚴重挫傷了宋軍的自信心。
此戰,遼軍發揮騎兵優勢,遠道增援,變被動為主動,給宋軍以沉重打擊;宋軍輕敵冒進,首戰失利,對以後與遼作戰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