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遼中京博物館

鎖定
遼中京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寧城縣天義鎮南城村,處在遼代五京之一的遼中京遺址內,具有獨到的人文地理優勢,是融科學、歷史研究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歷史類博物館。博物館以1984年落成的寧城縣文物管理所陳列室為基礎建立,1988年5月正式落成並對外展出。 [2] 
遼中京博物館佔地45000平方米,基本陳列展陳面積1300平方米。 [2]  截至2019年末,遼中京博物館有藏品1289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31件/套,擁有4個陳列展覽,舉行過12次教育活動,參觀人數達28.00萬人次。 [3] 
遼中京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2-3] 
中文名
遼中京博物館
外文名
Liao Zhongjing Museum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寧城縣天義鎮南城村
佔地面積
45000 m²
類    別
歷史類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88年5月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冬季8:00—16:00,夏季8:00—17:00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藏品數量
12897件/套(截至2019年末)
館藏精品
周代青銅器、遼代金銅鐵器及瓷陶器等
郵    編
024236
首任館長
李義 [2] 

遼中京博物館歷史沿革

遼中京是遼代五京之一,文化積澱很深。它始建於遼代第六帝遼聖宗時期(1007年)。遼中京大定府是遼中晚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該城佈局為方形,城東西長八華里,南北長七華里半,是當時北方草原最大的都市。 [1]  而遼中京博物館就坐落在遼中京外城的東南部,是在寧城縣文物管理所陳列室基礎上建立的。 [2] 
1984年,寧城縣文物管理所陳列室落成。
1988年5月,遼中京博物館正式落成並對外展出。 [2] 
2006年2月,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中京遺址所在地擬建遼文化風情園。遼文化風情園位於距寧城縣縣城天義鎮12公里的大明鎮,是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中京遺址為主體的人文旅遊區域。其項目內容是恢復部分古城牆原貌,建考古園、契丹民俗博物館、名塔苑、中京遊樂園、仿遼一條街、演藝中心。一期工程投資180萬元,擬通過招商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進行。 [4] 

遼中京博物館建築佈局

遼中京博物館綜述

遼中京博物館博物館佔地4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建築、佈局建築形式為二層仿清代建築。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博物館院內西南約100米處,矗立着高81米的遼中京大塔。主樓東側為“古生物化石館”;西側為生活區。博物館大院形成大塔保護區,塔東一條砂石路直通公路,院門建一仿清代風格牌坊,塔旁種植大片花草和農作物。館內有三個展廳,展出面積1300平方米。 [1-2] 
遼中京大塔建於遼代,是遼塔裏最典型的代表作。此塔為八角形13層密檐式實心磚塔,高82米,直徑35.6米,周長112米,是中國第三高塔,也是中國磚塔中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座。塔身八面均有各具特色的菩薩浮雕,雕刻細緻,栩栩如生。 [1] 

遼中京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遼中京博物館展出文物近千件組,展示服務提升後突出了地方特色,基本陳列有“草原青銅器”“古都遼中京”“契丹風雲錄”“白堊紀遺蹤”等四個專題陳列。 [1] 
《草原青銅器展》展出分兵器、禮器、車馬具、生活用品等幾個部分,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夏家店上層文化一這一遼西地區青銅文化的面貌,及其主體民族山戎(東胡)族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
《古都遼中京展》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遼中京的歷史面貌,分別為《遼墓覓蹤》《古都雄姿》《浮圖探密》《市井生活》。
《契丹風雲錄臘像展》展出遼、宋人物臘像23尊,佈設了天神送子、友好往來等六個歷史場景,組成以契丹族產生與進步、中京建立與發展為主線的故事,力圖反映遼代產生與消亡的歷史過程,使人們對遼代、遼中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 

遼中京博物館館藏文物

遼中京博物館綜述

遼中京博物館通過有償購買、無償捐贈和考古發掘、公安部門移交等途徑獲得文物並將進行保護與管理,以西周至春秋戰國(夏家店上層文化)時期的青銅器,以及遼代金、銅、鐵、瓷、陶器,為主要特徵。據中國博物館志顯示,遼中京博物館共收藏金、銅、石、陶、瓷等各類文物5802件,其中一級品47件,二級品205件,三級品275件。 [2]  截至2019年末,遼中京博物館有藏品1289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31件/套。 [3] 

遼中京博物館重要藏品

西周許季姜簋 西周許季姜簋
西周許季姜簋青銅製品:通高25.4釐米,寬34.6釐米,口徑30釐米。侈口深腹,腹兩側獸形耳,前後各飾一小耳,腹飾瓦稜紋;圈足下鑄方座,每面各開一長方形口,亦飾瓦稜紋;器內底鑄“許季姜作尊簋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
遼太祖天贊二年(923年)奚大王碑:通長100釐米,寬35釐米,厚11釐米。白色花崗岩質,長方形豎碑,碑頂抹圓,碑下部有7釐米的梯形石榫,碑刻有漢字,由左向右通讀。在遼碑中年代最早。
西周“師道”簋:通高23.4釐米,口徑19.6釐米,高17釐米。青銅鑄造,侈口,圓形蓋握,深腹下垂,雙獸耳,圈足外撇,圈足下鑄四獸面紋扁足;腹飾瓦稜紋;蓋邊緣及口沿飾變形獸面紋;內底鑄金文94字。
春秋戰國時期六聯豆青銅製品:通高15.6釐米,釜高9釐米,口徑18釐米,豆口徑8.4釐米。正中為圓形環底釜,折沿、深腹,通體素面;釜肩部一週分鑄六個小豆,形制大小相同;六豆均為淺盤、細高柄,底足呈喇叭口狀,通體素面。
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鼓(鼓形器):通高27釐米,口徑:一面11釐米,一面12釐米。鼓形,兩端刻劃飛鳥紋。
夏家店上層文化T形柄曲刃劍青銅製品:通長41釐米,劍長25.8釐米,柄首寬7.5釐米。劍寬4.1釐米。劍柄為半圓形,一字形格,曲刃,中有脊,柄有一穿孔,格上有兩顆綠松石嵌物。
西周陰陽劍:長32釐米,寬4.2釐米,最高2釐米。青銅製品,曲刃凸脊,男女裸像相背各鑄為柄,男雙手置於腹部,女雙手交插放於胸前。造型獨特。
遼三彩摩羯壺 遼三彩摩羯壺
遼三彩摩羯壺:通高76.5釐米。寬19.3釐米,底徑8.9釐米。龍首魚身、鳥翅、腹魚鱗紋,扁身、蓮座,黃、綠、白三色釉,平底。
明宣德青花蓮紋盤:口徑43.5釐米,高8釐米,足徑28.5釐米。腹胎骨精細、潔白、胎體厚重,胎底露胎處有深淺不一的火石紅,圈足內壁稍外撇,底心稍下塌,腹部豐滿,口沿外折,青花有明顯的結晶斑和暈散現象,通體飾海水,纏枝牡丹,內底飾束把蓮。
西周中期奴隸守門方鼎 西周中期奴隸守門方鼎
西周中期奴隸守門方鼎(刖刑鼎)青銅製器:通高19釐米,長16.2釐米,寬9.6釐米。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器身,長方形、侈口,肩部接鑄兩附耳,飾龍鳳紋,四角分鑄立獸,下部為鼎爐,左右兩側開小方窗,北面鏤空,正面設有可開合的兩扇小門,一門上飾獸鈕,另一門上鑄一守門刖刑奴隸;底部鏤空,四足分別鑄四個變形立獸。
春秋戰國時期祖柄勺:長25.8釐米,柄長12.9釐米,勺口徑10~12.5釐米。勺身呈環底罐形,平口內斂,腹接一柄,勺柄作男性生殖器形,柄頂端有方形孔,中空,通體素面。
遼玉魚粉盒和田玉質:長10.5釐米,最寬4.9釐米,厚2.6釐米,壁厚0.8釐米,重149克。通體呈魚形,用料選自新疆和田玉,白如羊脂。魚嘴處有一穿孔,魚尾以金頁(合頁)相連,盒、蓋有子母口,可開合。
元白釉鐵鏽鳥紋罐:通高35.7釐米,口徑15釐米,腹徑40釐米,底徑16釐米。小口直徑,斜肩,圓腹,平底,外施白釉,內施褐釉。口徑至底有五層花紋。肩部繪纏枝牡丹花卉,腹飾四組牡丹,開光外繪鶴紋,下腹繪蓮瓣紋,頸繪覆蓮瓣紋。鐵鏽花呈褐色。 [2] 

遼中京博物館文化活動

每年陰曆四月份,遼中京博物館都要協助當地政府,在大明塔下舉行廟會,入館參觀的觀眾達到高潮。博物館不僅在文化交流和對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也對寧城縣的經濟建設上也做出了較大貢獻。博物館有《遼中京簡介》《遼中京歷史文化研究》等出版物。
1995年起,遼中京博物館還參與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合作活動。
1995年,遼中京博物館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的赴美國《中國北方民族文物展》;
1997年,遼中京博物館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自治區考古研究所組織的赴日本展出的《草原馬上民族文物展》;
2001年,遼中京博物館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自治區考古研究所與上海聯合展出《草原魂寶展》;
2001年,遼中京博物館參加與河南鄭州博物館聯合展出《草原青銅器展》。 [2] 
截至2019年末,遼中京博物館舉行文化教育活動達12次。 [3] 

遼中京博物館所獲榮譽

遼中京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3] 
2006年,遼中京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縣級博物館展示服務提升項目”。 [1] 

遼中京博物館機構設置

  • 隸屬關係
遼中京博物館隸屬於寧城縣文體局管理。 [2] 
  • 單位性質
遼中京博物館為國營事業單位。 [2] 
  • 經費來源
遼中京博物館經費來源為國家財政撥款。 [2] 
  • 首任館長
遼中京博物館落成後的首任館長為李義。 [2] 
  • 服務配置
遼中京博物館停車場全天免費;紀念品銷售時間為上午8:30至下午17:00,為自定價;導遊服務時間為上午8:30至下午17:00,按照國家統一標準收費。 [2] 
  • 觀眾接待
遼中京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為8萬人次。 [2] 

遼中京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遼中京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寧城縣天義鎮南城村遼中京遺址內。 [2] 
  • 開放時間
遼中京博物館常年開放,分夏令與冬令開放。夏季開放時間為上午8:00至下午17:00,冬季開放時間為上午8:00至下午16:00。 [2] 
  • 門票價格
遼中京博物館免費開放。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