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遺蹟相

鎖定
遺蹟相是德國著名地質學家賽拉赫(A.Seilacher)教授在研究了西歐一帶由復理石到磨拉石沉積盆地中出現的不同遺蹟化石組合之後,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其含義是,特徵的遺蹟化石組合代表特定的沉積相抑或水深帶。在他1967年所著《遺蹟化石的水深計》一文中提出,遺蹟化石組合或羣落主要受水深帶的控制,並依水深分帶序列由陸向海方向劃分了Scoyenia遺蹟相(非海相)、Skolitzos遺蹟相、ossifungites遺蹟相(濱海相)、Cruiana遺蹟相(淺海相),Zoophycos遺蹟相(半深海相)及Nereites遺蹟相(深海相)。
中文名
遺蹟相
外文名
ichnofacies
學    科
古生物學
起    始
德國著名地質學家賽拉赫
釋    義
代表特定的沉積相抑或水深帶
舉    例
Scoyenia遺蹟相(非海相)等

目錄

遺蹟相簡介

遺蹟相是德國著名地質學家賽拉赫(A.Seilacher)教授在研究了西歐一帶由復理石到磨拉石沉積盆地中出現的不同遺蹟化石組合之後,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其含義是,特徵的遺蹟化石組合代表特定的沉積相抑或水深帶。在他1967年所著《遺蹟化石的水深計》一文中提出,遺蹟化石組合或羣落主要受水深帶的控制,並依水深分帶序列由陸向海方向劃分了Scoyenia遺蹟相(非海相)、Skolitzos遺蹟相、ossifungites遺蹟相(濱海相)、Cruiana遺蹟相(淺海相),Zoophycos遺蹟相(半深海相)及Nereites遺蹟相(深海相)。 [1] 

遺蹟相發展

後來,隨着資料的積累和研究的深人,已證明遺蹟化石組合的分佈不完全受水深控制,而是受多種環境因素控制,如底層的性質(包括沉積物的成分、結構和穩固性等)、水動力強度、沉積速率、水流體制、底層沉積物或底層水中的含氧量或氧化作用程度、鹽度、毒性物質的分佈、食物的供應狀況以及造跡生物本身適應環境和營造遺蹟的能力等。因此,只有在控制某生物遺蹟組合分佈的多種環境因素共同指示某一水深時,才認為遺蹟相具有水深意義。例如,skolitizos遺蹟相,在濱海、濱外海底砂扇和半深海至深海的濁積扇內扇等高能沉積環境均可出現。還可分佈於沙嘴、海灘、河口灣點沙壩及某些三角洲等水能量較高的沉積環境中,又如,Zoopycos遺蹟相不僅限於半深海區,在侷限或半侷限的海盆或潟湖環境(常在寧靜的潮下環境)也大量出現,在中國華北晚石炭世一早二疊世陸表海及海灣環境沉積(下二疊統太原組石灰岩)中也有廣泛分佈。由此可見,遺蹟相雖然是指一定沉積環境條件下的遺蹟化石組合,但它不能完全用來代表一個確定的、具體的沉積環境分類單元,而主要表示與某些環境參數特徵相聯繫的遺蹟學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説,它與巖相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如濱海砂岩相,不可能指濱海以外其他沉積環境中的砂岩,但遺蹟相在淺水和深水沉積環境中均可出現。
另一方面,由於遺蹟相是根據同一或相似沉積環境條件下多種遺蹟化石的組合特徵或遺蹟羣落來體現的,因此單個遺蹟化石往往不能用來確切地解釋某沉積環境,或者説不具有絕對標準性,至某些遺蹟化石具有明顯的穿相性,如Planolites、Gordia和Cholzdrites等化石在海相和非海相的許多種沉積中均可存在。因此,在建立遺蹟相或進行遺蹟相分析、對比時,應考慮所有一起出現的遺蹟化石即遺蹟化石組合或羣落的總體面貌。當這一羣落顯示明確的組成和古環境特徵,並結合其他相標誌分析能指示一定的環境條件,而且在時間和空間上反覆出現時,便可確定為遺蹟相。由此可見,完整的遺蹟相概念包括兩方面內容,即復現的遺蹟化石組合及由它和其他證據所反映的一套特定環境參數指標。在研究遺蹟相時,首先要了解國際上已公認的原型遺蹟相,所謂原型遺蹟相(archetypica ichnofacies)是指基於遺蹟化石組合及其形成環境條件的綜合研究首次建立的遺蹟相。 [1] 
參考資料
  • 1.    馮増昭  .中國沉積學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