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選擇性絮凝

鎖定
這是指PAM 等在泥漿中對優質膨潤土加以保護,使之穩定地分散在體系中,而對劣質粘土和岩屑則予以絮凝。這是實現不分散低固相泥漿鑽井的重要條件。產生選擇性絮凝,主要是利用不同結構的粘土和岩屑表面特性的差異( 主要是帶電性)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綜合作用的結果。 [1] 
中文名
選擇性絮凝
外文名
selectively flocculate
功    能
分選微細顆粒礦物
發明時間
20世紀60年代

目錄

選擇性絮凝絮凝劑

絮凝劑有天然的及合成的兩類。天然絮凝劑如蛋白質、樹膠、澱粉等。合成絮凝劑為帶有極性基團的有機單體聚合而成的線狀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水解聚丙烯酰胺等。按極性基團的性質,絮凝劑有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及非離子型。因具有極性基團和線狀分子鏈,故能吸附於固體顆粒上;並能在所吸附的顆粒間架橋連接,將若干微細顆粒聚集起來,形成尺寸較大的絮團。後者能以較快的速度在懸浮液中降落。

選擇性絮凝釋義

選擇性絮凝是利用含有能選擇性地吸附於某種礦物(例如澱粉對赤鐵礦)顆粒表面上的絮凝劑,使這種礦物微細顆粒絮凝而沉降,而其他礦物(例如石英)微細顆粒因事先加入分散劑(例如水玻璃加氫氧化鈉),仍保持懸浮分散狀態,從而可用沉澱法或上升水流法將兩者分開。
要達到選擇性絮凝,須考慮絮凝劑極性基團的種類及其物理化學性質,礦物表面的化學性質,溶解度及其他物理性質,水溶液中存在的電解質種類及濃度,pH值及流體動力因素(攪拌強度及時間)的影響等。
參考資料
  • 1.    湯鳳林.岩心鑽探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