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遵義醫學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鎖定
遵義醫學院是貴州省省屬重點建設高等學校,前身為大連醫學院,創建於1947年。1969年為支援“三線”建設,舉院南遷遵義,更名為遵義醫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堅持紮根革命老區沒有回遷的本科院校。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以醫學為主,多專業、多學科協調發展,辦學特色鮮明的高等醫學院校,在2007年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學校”稱號。
中文名
遵義醫學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前    身
大連醫學院
創建時間
1947年
主要榮譽
2007年獲得“優秀學校”稱號

遵義醫學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學校概況

學校由校本部和珠海校區組成,下設15個院、部、系,現有直屬附屬醫院3家,非直屬附屬醫院6家,實踐教學基地34家,有貴州省唯一的醫療美容培訓基地;擁有省級重點學科5個,貴州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醫療專科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17個,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教學及科研實驗室20餘個,其中,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1]  已成為貴州省唯一的臨牀技能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心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創建、繼承、改革三個時期。

遵義醫學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創建階段

學校創建之初(1947年至1969年),雲集了一批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等著名專家學者,他們治學嚴謹、求真務實,始終把“三基三嚴”訓練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視學生臨牀技能培養。在他們的辛勤耕耘下,相繼建立了診斷學、外科手術學、醫學影像學等臨牀實驗室,為進一步加強學生臨牀技能訓練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技術過硬的優秀畢業生,成績斐然,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遵義醫學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繼承發展

1969年學校南遷遵義後(1969年至1999年),繼承大連醫學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傳統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臨牀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臨牀實踐教學體系上大膽創新,相繼建立了婦產科學技能組、兒科學技能組、眼科學技能組、耳鼻喉科學技能組、急救醫學技能組、護理學技能組,加大了臨牀技能培訓力度,初步形成了“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臨牀實踐教學模式。為老區培養了大批基礎紮實、技術過硬、敬業為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的長期紮根基層為老區人民服務,有的成為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使我校成為在西部地區享有一定聲譽的醫學院校,曾在衞生部組織的臨牀醫學本科畢業統考中榮獲西南地區第一名和第二名。

遵義醫學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改革創新

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1999年至今),我校原有的實驗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臨牀技能實驗教學的需求。學校根據教育部實驗室建設相關精神,積極探索臨牀技能實驗教學改革模式,整合診斷學、外科手術學、醫學影像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急救醫學、護理學等實驗教學資源,理順了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關係,建立了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中心下設診斷學、外科手術學、臨牀技能、影像學、護理學5個實驗教學平台,形成了“基本技能訓練、仿真模擬訓練、真實環境訓練”三個實驗教學模塊。
目前,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面積3755.64平方米,儀器設備604台件,儀器設備總值3585.67萬元,有外科手術視頻直播系統、全電腦網絡化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PACS)及放射學信息系統(RIS),設置了內、外科模擬病房、ICU模擬病房、護理模擬病房等。承擔臨牀醫學等10個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開設了診斷學、外科手術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等18門實驗教學課程,其中貴州省精品課程4門。中心有專職教師33人,兼職教師65人,專職教師中高級職稱佔63.63%,碩士、博士佔42.42%,獲得教學科研課題126項,課題經費達433萬元,教學科學成果37項,發表論文324篇,出版各類教材29部。
近年來,中心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改革,構建了“基礎性、綜合性、設計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採用獨具特色的臨牀技能實驗教學手段和方法,利用信息化、網絡化臨牀技能實驗教學平台,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考核方式,建立並完善了遵義醫學院臨牀技能綜合考評及評價系統,積極實施客觀結構化臨牀考試(OSCE),促進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中心在保證本科生、研究生臨牀技能實驗教學需要的前提下,積極對外開放,對我校附屬醫院及教學醫院大批骨幹教師進行了培訓,為全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培訓、鄉鎮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在職培訓等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平台,起到了較好的輻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