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遲到大王

鎖定
《遲到大王》(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The Boy Who Was Always Late)是2010年3月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約翰·柏林罕,譯者是黨英台。 [2] 
中文名
遲到大王
別    名
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The Boy Who Was Always Late
作    者
約翰·柏林罕
譯    者
黨英台
出版時間
2010年3月1日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頁    數
39 頁
ISBN
9787533260910 [1] 
開    本
12 開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尺    寸
25 x 24.8 x 0.8 cm
重    量
481 g
叢書系列
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

遲到大王內容簡介

約翰派克羅門麥肯席每天都遲到,因為他在上學的路上總是遇到奇怪的事情:遇到鱷魚咬他的書包,獅子咬破他的褲子,小河裏的巨浪將他沖走……老師卻認為他在説謊,氣得暴跳如雷!罰他寫幾百遍的“我不可以説有xxx的謊,也不可以xxx”。直到有一天,老師自己也遭遇到不可思議的事……
老師與學生兩個角色,透過幽默而鮮明的圖畫,將兩人一來一往的互動清楚的傳達出來。從家裏出發,走路去上學,到進入教室這樣一個在單純不過的事件,因為一個個匪夷所思的狀況而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這當中耐人尋味的前因後果,就留待讀者細細咀嚼了。
《遲到大王》原名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The Boy Who Was Always Late,從這一長串名字開始,讀者就可以品嚐到柏林罕的幽默了。
與眾不同的幽默感
遲到大王
遲到大王(5張)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滿一頁歪斜的字,其中一半的“丟”全寫成了“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一會兒讀了故事您便會發現,原來這倒黴的小男孩被罰寫了這句子300遍!原來這種被老師罰寫的慘痛經歷,不只我們這裏有,連當時英國的老師也會這一招啊!可憐的麥肯席每天起早趕晚,卻每天出事,不是被鱷魚吃了手套,就是被獅子咬破褲子。不幸的是,那位齜牙咧嘴的老師從來不肯相信他的話,每天氣得直跳腳,還給麥肯席嚴厲的懲罰!小朋友看到這裏,一定會為無辜的麥肯席抱不平,但是沒關係,接下來的發展是大快人心的!
用圖畫表現精神與意境
《遲到大王》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兩個角色的塑造。柏林罕曾説,把人、動物或任何一件事物畫得像不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把精神意境表達出來,一幅圖的魅力就會自然產生。渺小的麥肯席,巨大的老師,一大一小的人物,微妙地將男孩的無助和老師的兇猛權威描繪得淋漓盡致。從頭到尾,您也許連麥肯席的五官都看不清楚,但您一定清楚看到了他急忙趕路的樣子,看見他努力想擺脱糾纏的焦急,更看出他無辜的神情、被處罰時專心又可憐的模樣。書中老師雖然只出現八次,但任何人都能看出他的權威、急躁和壞脾氣。鮮活的對比,驗證了柏林罕所説,文字只能告訴您一個故事,圖畫才能真正勾勒出書的真情。
我們都知道,從小喜歡畫畫的孩子,長大之後並不一定要當畫家。然而,透過美術、勞作這些方法的學習、畫作的欣賞、各種素材工具的使用,都是幫助孩子學習一些有助於生活的基本能力。
畫風大膽充滿幽默幻想
童年時代無拘無束地在夏山學校盡情作畫的柏林罕,他的圖畫中充滿了幻想、幽默與自由。故事一開始,暗褐色的天與地,太陽躲在遠遠的地平線上,微光點亮了遠景的田園,冰冷的晨曦,由上而下、由暗漸亮,氣氛掌握得恰好!半路上太陽出來了,天好亮麗,大鱷魚緊咬孩子的書包不放,凸顯出豪放、活潑的寬廣畫面;率性的用色和大小、粗細不同的筆觸裏,傳達出豁朗的氣氛。在獅子出現的場景,柏林罕混合運用了丙烯顏料、彩色筆、彩色鉛筆,很爽朗地畫出獅子、小孩和麥田,構圖在現實和幻想中交織着。遇到孩子被罰站的時候,細膩地以單色的線條來表現落寞的心情。走在橋上遇到大浪的驚險鏡頭,用單綠色鋪底,再以細線條畫出了人和魚,加上白色顏料作浪頭,展現孩子力抵大水衝擊的瞬間!
結局諷刺具啓示性
最後在一個濃霧的清晨,麥肯席走在大筆刷出的濛濛空間裏,趕着去上學,奇怪的是,一路上竟然平安無事。到了學校,他聽到屋頂上傳來老師的聲音,命令麥肯席把他從大猩猩的手中救下來。麥肯席以最平靜的口吻告訴他:“老師,這附近哪裏會有什麼毛茸茸的大猩猩!”就走掉了。
一路稀奇古怪、滑稽的情節,透過柏林罕巧妙呈現小男孩和老師的互動,到底誰是被諷刺的人呢?

遲到大王作品影響

2021年10月,該作品被教育部專家選為幼兒推薦圖畫書。 [3] 

遲到大王作者簡介

約翰·柏林罕,1936年出生於英國,12歲進入夏山學校就讀,20歲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校,正式習畫。他的第一本書:《寶兒》為他贏得了生平第一座英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特·格林威爾大獎。從此之後,柏林罕每年出版兩本書,成為世界知名的作者,他的作品更獲得“交織着現實與幻想之趣”的最高評價。之後他再度以《和甘伯伯去遊河》拿下第二座凱特·格林威爾大獎,而他的《外公》和《喂!下車!》,已製作成受國際歡迎的動畫影片。
柏林罕認為,繪畫最重要的,是要能畫出每一個角色的精神特質,這樣,圖畫才能傳達出作品的精神和思想。柏林罕雖然是個沉默、不苟言笑的藝術家,但他的作品展露了一個充滿豐富色彩、熱情的世界,以及一種挖苦、諷刺的幽默趣味,深深為世界各地的年輕讀者所喜愛。
被譽為是最瞭解孩子想象力的圖畫作家,柏林罕仍謙稱自己最想做的,不過是給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同時也喚醒成人那些流逝已遠的想象力。“我的觀眾不僅是孩童,更是人們。”柏林罕為自己下了這樣一個註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