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適可而止

(漢語成語)

鎖定
適可而止(拼音:shì kě ér zhǐ)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孔子論語·鄉黨》。 [1] 
適可而止指做到適當程度就停下來,不要過頭;常用於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4-5]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中文名
適可而止
拼    音
shì kě ér zhǐ
近義詞
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反義詞
過猶不及、得寸進尺
出    處
論語·鄉黨》
注音字母
ㄕㄧˋ ㄎㄜˇ ㄦˊ ㄓㄧˇ
語法結構
偏正式

適可而止成語出處

春秋·孔子《論語·鄉黨》:“不多食”宋·朱熹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適可而止”。 [2] 

適可而止成語故事

孔子平時很注意鍛鍊身體,在飲食方面也很有節制。 [3] 
一次,鄉鄰們請他吃飯,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餚。主人知道孔子從不喝在街麪店鋪中買來的酒,因此特意為他準備了自家釀造的燒酒。 [3] 
吃飯時,主人殷勤地為孔子夾菜讓酒,同席的人也熱情地招待他。 [3] 
這個時候,孔子並沒有因鄉鄰們的熱情而放任自己,他喝到自己感覺稍有醉意時,便停杯不喝了,肉吃得也很少,飯則吃到剛覺得飽為止。 [3] 
同席的人裏孔子是第一個放下筷子的,不過他並沒有立刻離席,而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所有的人都吃完了才起身離席。他平時吃飯也從不貪嘴多吃,總是適可而止。 [3] 
孔子説,糧食要磨得精,魚和肉要切得細。糧食陳舊變味了,魚和肉腐爛了,都不能吃。食物的顏色不正常,不吃。氣味變了,不吃。烹調不當,不熟或過火,不吃。沒有到該吃的時候,不吃。肉的宰割方式不當,不吃。佐料放得不恰當,不吃。席上的肉雖多,但吃的量不能超過米麪的量。只有酒沒有限制,但不要喝醉,擾亂本性。宋朝朱熹對此註釋説:“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4] 

適可而止成語寓意

適可而止是一種智慧,不僅要準確把握到“適”,還要能夠“止”,核心就是能夠“自制”,具有自制力才能時刻注意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合適的程度,才能夠在合適的時刻及時停下來。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優越,食物豐富,可仍有許多人會暴飲暴食,會沒有節制地玩遊戲。然而,飲食和玩樂都是需要適可而止才會得到最健康的身體以及最好的放鬆。成語告訴人們,不僅在飲食玩樂方面需要“適可而止”,在做人以及做事方面也要堅持適度原則,留有餘地,以方便將來有更好的發展。 [4] 

適可而止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適可而止”指做到適當程度就停下來,不要過頭;常用於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5]  [4]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適可而止,去其醉飽過盈之心故也。” [5] 
現代·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從來沒有暴風雨能夠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們也吃不消,所以我們要它適可而止。” [1] 
現代·老舍四世同堂》:“她總以為兒媳婦的管法似乎太嚴厲,不合乎適可而止的中道。” [1] 

適可而止成語辨析

適可而止—恰到好處—過猶不及
“適可而止”與“恰到好處”意義相近,兩者皆有做事恰當的意思;區別在於“適可而止”有勸誡之意,偏重於“止”;而“恰到好處”有褒揚的含義,偏重於“行”。“過猶不及”和“適可而止”雖然時反義詞,但卻説明了同一個道理,指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4] 
參考資料
  • 1.    適可而止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6]
  • 2.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15
  • 3.    艾齊主編. 瞭解點中華成語[M]. 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05:224
  • 4.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著.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1[M]. 南寧:接力出版社, 2015.11:7-9
  • 5.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