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遠浦歸帆

鎖定
2003年12月,湘陰斥資400多萬元,在湘陰湘江大橋邊動工修建觀景樓,並取名為“遠浦樓”。遠浦樓主樓3層,並有羣樓相襯。市民在這裏既可評詩作畫,又可茗茶欣賞“晴嵐漾波,落霞映水”、“數點征帆天際落”的晚歸景象。
中文名
遠浦歸帆
地理位置
江心嶼景區內 [1] 
建造時間
2003年12月
投    資
400多萬元
層    數
主樓3層

遠浦歸帆景點簡介

湘陰投資400多萬元、歷時一年半修建的遠浦樓對外開放當天,當地5000多名羣眾先後來此登樓眺遠,觀景休閒。

遠浦歸帆歷史背景

“遠浦樓”取名源於古“瀟湘八景”之一的“遠浦歸帆”。從北宋起,瀟湘夜雨、遠浦歸帆、洞庭秋月等“瀟湘八景”就被確定為湖南省的著名景觀。位於湘江尾閭、湘陰縣城湘江邊的“遠浦歸帆”景觀更是蜚聲中外。它描繪的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水鄉晚歸圖。千餘年來,過往文人騷客以此景為題多有吟詠,並不乏名家傳世之作。

遠浦歸帆詩文

壽陽曲 遠浦歸帆
馬致遠
夕陽下,酒旆閒,
兩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
斷橋頭賣魚人散。

遠浦歸帆賞析

文場“曲狀元”之稱的馬致遠,其散曲描繪的景物,意境優美,語言凝鍊,流暢自然。這首曲是他所作的《瀟湘八景》組曲中的一首。湘水從廣西發源,流經湖南零陵,與從九嶷山北流的瀟水會合,稱為瀟湘(今稱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畫瀟湘風景山水畫八幅,稱為“瀟湘八景”。
這支小令,描畫出水村小鎮黃昏歸舟的美景,畫面疏朗閒淡,頗為寧靜,並寫出漁人勞作後的輕鬆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鍊的語言,鋪排了“天空的夕陽,江面上歸航的漁舟,岸上酒家的酒旗”這些景物,寫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個個鏡頭,把水村鎮上的風光綴成組組畫面,極富動靜態感。那夕陽西下,流動的江水,歸航漁船的划槳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響起,流動着伸延着,還有那漁夫,使人感到彷彿他在唱着漁歌,而“閒”字,寫出水村小鎮傍晚時分寧靜的氣氛,令人如置身於其中,體味到江邊恬靜的飄香的世界。寫景不刻意濃墨重彩去鋪陳,而是淡描勾畫,才會取得自然樸實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是對漁船靠岸後的情景描寫,怎樣的情景?作者不寫漁船靠岸後,漁民們忙乎的勞動場面,而寫橋頭漁市已結束,賣魚人(包括打漁人)各自回到家中,他們居住的環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燈光,燈光映照在水裏,花、水、茅舍足説明這是個優美的環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樣呢?曲裏沒有明寫,而是隱含在曲句裏,需要讀者去體會去感受去想象。也許有的人走到家門前,見妻兒迎上來,所有的勞累疲憊已消散,享受着至愛親情;也許有的和家人一起,其樂融融盤算着企盼着漁市能給家庭帶來好日子;也許有的在為家人烹飪美味佳餚,給家人予温馨予關愛……家是樂園是港灣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體現出漁民怡然自得的樂趣。
馬致遠通過其慣用的白描手法,抓住具體景物三言兩語構造出一幅恬適靜謐的漁人傍晚歸家的畫面。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讚美之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