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遜清小朝廷

鎖定
遜清小朝廷,是指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佈退位後,清遜帝溥儀在內廷依然保持着的一個清王朝殘留下來的微型小朝廷,使當時的京城既有在紫禁城內廷的清朝小皇帝,又有在中南海的中華民國大總統。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小朝廷逐出紫禁城。 [1] 
中文名
遜清小朝廷
別    名
遜清
時間範圍
1912年2月12日 至 1924年11月5日
位    置
北京故宮
性    質
封建殘餘

目錄

遜清小朝廷歷史沿革

辛亥革命爆發後,經過幾輪激烈交戰,南北雙方坐到了談判桌上。經過南北兩方代表反覆磋商,最後達成清帝退位優待條件。《清帝遜位後優待之條件》共八款,涉及清室經費、私產的內容規定:“清帝遜位之後,其歲用四百萬兩,由中華民國政府付與。清帝遜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其中清帝歲用銀四百萬兩,議定待將來改鑄新幣後,“改兩為元”,劃撥銀元。
此時剛進入民國,新政府財力艱難。隆裕太后曾派內務府大臣世續,告知袁世凱:“申明優待經費,不妨從緩交付。”隆裕只是給民國表個姿態,宮內的各項開銷已是日見侷促,到了此年4月時,民國政府所承諾的每年四百萬經費,僅給了十四萬兩。徐世昌雖然盡力催促,奈何政府部庫之中,空空如也。
新政府未能兑現承諾,也帶來了消極效果。此年10月,外蒙古呼圖克圖活佛致電袁世凱,詢問如果取消獨立,中華民國政府將給予何等優待?又稱聽聞前清皇室優待條件中,中華民國政府承諾的優待經費至今未曾兑現。如果外蒙古取消獨立,則恐中華民國政府不能實現承諾云云。袁世凱立刻回覆:“極言謠傳之不足信,且謂如果取消獨立,則中國政府自當盡禮待之。”
在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期間,對清室優待經費尚能恪守承諾,予以發放。此時民國政府經費緊張,袁世凱通過各種途徑,籌集清室優待經費,為此甚至一度自停年俸。袁世凱之後的歷屆民國政府,多不能按時發放優待經費,欠款成為常態。對於貧窮的中華民國而言,清室優待經費乃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當時的評論認為,中央政府財政開支,首要為軍費,此外是各部行政經費,再則就是每月清室優待經費。
撥給清室的經費常常不能發放,無奈之下,遜清小朝廷不得不屢屢哭窮,索要經費,哪有當年穩坐大清江山時的氣勢。1918年,眼看着端午節即將到來,內務府中庫空如洗,大有無米為炊之勢。不得已之下,由內務大臣世續致函國務院,請務必於陰曆五月初二日以前撥給優待經費60萬元,以資維持清室體面生活。國務總理段祺瑞也是前清臣子,給了老主子面子。不過段祺瑞事先申明,現在中央財政緊絀,只能先給40萬。到了6月,清室又哭着過來索要經費,段祺瑞下令財務部迅速撥出優待經費三十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元。看着此時遜清小朝廷的表現,不由讓人感嘆,真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段祺瑞掌握權力的時期,尚能勉強給清室發放優待經費。至1920年段祺瑞皖系戰敗,新掌權的直係軍閥對前清的感情,沒有袁世凱、段祺瑞這麼深,小朝廷又過起了乾癟日子。1922年時,有風聲傳出,民國政府將取消清室優待條件。此年吳佩孚入京拜訪大總統黎元洪時,就主張廢除清室優待條件。
此消息傳出後,遜清小朝廷很是驚恐,議定了三項應對方法:一、數年來積欠清室優待經費,要求民國政府發清;二、調查清室所有財產之價值,以謀自給;三、關於經費規定以外之優待條件,拒絕變更。
為了應對清室優待條件被取消後的財務窘迫,遜清小朝廷搞起了小動作,將貴重財產移入東交民巷外國銀行保管。經過清室內務府堂官鍾某、內府堂官紹耆、載洵、載濤等人操作,1922年6月3日(舊曆五月初八日)開始,由西華門開進汽車三輛,入西新門內裝載寶物,再運赴東交民巷外國銀行,如此持續數日。
清室優待經費長期被拖欠,財用日匱,每遇年節開支,靠着變賣、抵押文物而勉強維持。溥儀此時出賣、抵押的,均為珍貴文物,如十二金編鐘。乾隆八十大壽時,各省督、撫進貢有黃金編鐘一套。溥儀手中缺錢,就將這套十二金編鐘及金器數百件,抵押給了某外國銀行買辦,得洋45萬元——但十二金編鐘的價值遠在45萬之上。1900年庚子之亂時,曾被八國聯軍搶去一個編鐘,後以十萬兩的價格方才贖回。至於其餘數百件金器,單以黃金重量而論,已值60萬元左右。
如此坐吃山空,長久以往,小朝廷勢將不支。為了開源節流,溥儀也開始整理產業,派人查驗在奉天、熱河、近畿三處的房屋田地,以備出租。對於宮中古董,僱專家加以鑑定,以免出售、抵押時吃虧。對宮中各項費用,開始嚴加核銷,每年可節省下數十萬元。
溥儀將大量文物藏入外國銀行,又將文物暗中拍賣抵押,激起了當時文人的不滿。1924年3月,李燮陽等66人聯名提出質問書,限遜清小朝廷三日之內,答覆陳寶琛、鄭孝胥等串通溥儀盜賣文物之事。同時要求民國政府,根據法律,將清室手中的文物,悉數提出,或交內務部派專員妥慎保存,或發交給博物館,以供人民觀覽。
根據內務部擬定的《保存古物暫行辦法》,凡國內一切古籍古物,均不得出售給外國人。清室出售的珍貴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內務部也出來表示,不得不嚴加干涉。內務部通知遜清小朝廷內務府,要求此後凡清室手中的古籍古物,非經民國內務部核准,不得隨意移轉出賣,並請將陳寶琛等變賣文物情況,迅速查明彙報。
遜清小朝廷也開始四處活動,找人幫忙,竟然説動了當時頗有實力的大軍閥。通過大軍閥運動了國務總理孫寶琦,請其幫忙通融。孫寶琦插手過問,責令軍警機關、內務部不得過問清室文物事宜,此後清室又可以私藏、倒賣文物了。風頭一過去,京師就有消息稱,不日清室又將有大批貴重文物出押或出賣,中外資本家紛紛籌款以備買入。
雖然在1922年做了一定的準備,清室沒有想到的是,清室優待條件的取消很快到來。1924年10月23日,當直奉大軍在山海關一線激戰正酣之際,本屬直系的馮玉祥突然班師回京,發動政變,控囚禁總統曹錕,以黃郛代理國務總理,並攝行總統職權。數日之後,在馮玉祥授意下,黃郛以大總統名義向溥儀出示《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佈永遠廢除皇帝尊號,將其驅逐出宮,又將皇室優待費由原來每年400萬元減至50萬元,這實際上等於廢除了優待條件。
馮玉祥一直痛恨皇室,認為讓他們留在紫禁城是民國的羞辱。早在驅逐張勳的戰役中,馮玉祥就曾想把溥儀驅趕出紫禁城,但被阻止。這次北京政變後,藉機將溥儀從宮中趕出,於是也就有了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落魄出皇宮的一幕。負責驅逐溥儀的是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到了宮裏,鹿鍾麟問溥儀:“你願意當百姓,還是當皇上?當百姓我們保證你安全,當皇上另外處置。”溥儀一聽,馬上表示願意當百姓。鹿鍾麟也不廢話,説願意當百姓就馬上出宮。溥儀被驅逐出宮,帶來的好處是,故宮博物院得以成立。溥儀出宮後,李石曾先生等組織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接收故宮以及前清內務府所屬一切財產,約集社會各界人士合力工作,於民國十四年十月成立故宮博物院。
就1924年的驅逐溥儀出宮事件,當時及後世有諸多爭議,爭議的中心在於,驅逐溥儀出宮,削減優待經費,是否違背法律?支持馮玉祥者認為並未違約,其理由有三:一、清皇室未依約遷出宮禁;二、溥儀參與復辟;三、溥儀願做自由公民。
説清室賴在宮中不走,卻不是歷史真相。實際上,清室一遜位,隆裕太后就提出,要搬去頤和園居住。1912年3月20日,前清總管內務府大臣世續拜會袁世凱時,提出隆裕太后想盡快移駐頤和園。1912年3月25日,隆裕太后召見滿洲王公及內務府總管,商議遷宮之事。最後議定,舊曆四月初一日遷駐頤和園。世續隨後又至總統府,請求撥付款項100萬兩,作為遷往頤和園的費用。袁世凱此時手中哪裏有錢,竭力勸阻世續,謂大可不必多此一舉。“袁總統仍極力挽留,詞意懇摯,甚至泣數行下。”民國政府手中沒錢,清室又有諸多事務牽絆,遷往頤和園之事最後不了了之。
到了1924年春,溥儀命鄭孝胥管理內務府。鄭孝胥主張履行條約,準備派莊士敦整修頤和園,並安排溥儀巡遊頤和園。只是因為直奉開戰,頤和園遠在郊外,一旦兵火蔓延,恐有不虞,小朝廷手中又被財力限制,遂告中止。
至於張勳復辟時,溥儀年不過12歲,尚未“親政”,屬未成年人,自然談不上法律與政治責任。且滿人大臣,哪怕是鐵桿保皇派,在復辟中基本未曾參與,內務府大臣世續,就始終拒絕參與復辟。在張勳復辟中,出力最巨的,卻是張勳、康有為、雷震春、顧瑗這些漢人。
就馮玉祥取消清室優待條件,唐紹儀曾道:“認為此項條件有更改之必要,亦當以合法之程序表示其意。”通過強力手段改變優待條件,實如胡適當日所言:“這真是一件最不名譽的事。”
到了1926年,馮玉祥宣佈下野,並準備將國民軍退往西北,自己前往蘇聯考察。溥儀乘機命內務府致函國務院,要求歸還故宮及私產。國務院審核後認為:“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五日之修正條件,並不苛刻,無再變更必要。”
此次以內務府的名義,致函國務院,中間卻又有故事。1925年4月16日,清室在景山西設清室辦事處,取代內務府,管理清室經費及財產。待馮玉祥一走,1926年7月13日,溥儀又恢復內務府,命載潤為內務府大臣。載潤當即用內務府名義,以平行公函致國務院,要求點交故宮及其附屬財產。
國務院冒然接收公函,又發交內務部辦理,激起輿論譁然。新聞界紛紛主張,應照處置“謀叛偽機關”方法,處置此內務府,逮捕偽內務府大臣載潤云云。同時指責國務院,接受所謂內務府平行公函,無疑是默認漙儀帝號。焦頭爛額之間,國務院只能嚴厲訓斥小朝廷。於是內務府名字再被取消,復改為清室辦事處。
到了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躲藏在天津日本租界的溥儀,實際上已被遺忘。對於遜清小朝廷的優待條件與每年經費,自詡為革命政黨的國民黨,自然不會再撥付。為了管理清室內務府官房田地,國民政府財政部特意設立河北官產處,將遜清小朝廷管得服服帖帖。小朝廷一老實,地方上就有人不客氣了。1928年9月間,有人搶佔清室的官房和田地,擅立賣契。河北官產處致函溥儀時,稱呼頗有意思:“溥儀先生,請多加留意,派人接洽處理”云云。
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準備扶持溥儀做傀儡。就在溥儀要離開天津之前,國民政府突然派人至天津勸説溥儀,稱可以恢復優待條件,恢復帝號,每年全額照付優待費等。溥儀則憤恨地説:“國民政府早幹什麼去了?優待條件廢了多少年,這才想起來優待,我這個人是不受什麼優待的。”此後的溥儀,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