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遙遠地球之歌

鎖定
《遙遠地球之歌》是2013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瑟·克拉克。 [1] 
書    名
遙遠地球之歌
作    者
[英]阿瑟·克拉克
原作品
The Songs of Distant Earth
譯    者
高天羽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5月15日
頁    數
248 頁
定    價
29.9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9955681
叢    書
阿瑟克拉克經典科幻小説

遙遠地球之歌內容簡介

公元1967年,人類經過反覆計算,發現要不了兩千年,太陽就會變成超新星爆發,地球即將毀滅。在這最後的時刻,有人絕望,有人痛哭,有人放浪形骸,但更多的人將全世界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試圖移民銀河系,或者,至少將人類的基因和文明傳播到宇宙中,這樣,人類才不至於白白在宇宙中存在過。
地球最終還是毀滅了,但在此之前,她至少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移民:一種是用播種船運送基因到異星,在異星上土生土長的地球人後代,他們沒有歷史,不考慮未來,無憂無慮;另一種則是通過人體冷凍技術保存了肉體的地球人,他們眼睜睜地看着地球在眼前灰飛煙滅,內心焦慮,充滿沉重的使命感。
而現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羣在小小的薩拉薩星上相遇了…… [1] 
本書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視作自己的最高傑作,他以輕鬆詼諧的筆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設置,構築了一個地球毀滅之後的人類世界。
小説中,融入了他對科學與未來、人類個體與社會、哲學與宗教、生與死、愛情與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討了人類哲學的終極問題——我們為什麼活着?我們活着又該做什麼? [2] 

遙遠地球之歌圖書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部 薩拉薩星 /1
·塔納鎮的海灘
·微小,且不帶電
·鎮委會
·警鐘響起
·驅車夜行
第二部 麥哲倫號 /23
·着陸
·末日的貴族
·追憶逝去的愛
·探訪超空間
第三部 南島 /39
·第一次接觸
·代表團
·傳人
·別動隊
·米蕾莎
·新地球村
·聚會
·層層下達
·美女珊珊
·牧歌
第四部 克拉肯山 /89
·科學院
·克拉肯山
·參觀製冰站
·檔案庫
·蠍子
·雪花升起
·歷史的鏡像
·沉沒的森林
·撒巴拉人
·克拉肯的孩子
第五部 慷慨號綜合徵 /135
·請願
·醫務室
·潮湧
· 艦載網絡
·恢復
·乞力馬紮羅
·酒後吐真言
·辯論
·雪山上的豹子
·交手
·枕邊對話
·倖存者
·審訊
第六部 海底森林 /181
·偵察球
·誘餌
·無論是哪個神……
第七部 如同火星飛騰 /195
·飛昇
·決定
·珊瑚礁上的火光
第八部 遙遠地球之歌 /209
·冰盾
·聖物
·遙遠地球之歌
·黃金面具
·道別
·啓程
·海面之下
第九部 薩根二 /231
·時光的呼喚
附錄:地球年表 /233
關於本書
致謝 [2] 

遙遠地球之歌作者簡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
英國科幻作家,後移居斯里蘭卡。與海因萊因、阿西莫夫一起被並稱為“20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説家”。克拉克的作品以詳實精準的科技描述著稱,真實可信,毫無虛假之感,並運用其哲學的思考方式,探求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阿瑟·克拉克有軍隊服役的背景,參加過二戰,擔任空軍雷達技師,退役後獲得了數學和物理學的學士學位,自1950年開始創作科幻作品。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類與人類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他針對太空技術做出的許多預測都一一成為現實,因此也被稱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他曾經預言過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全球通訊衞星、地震預防預測等尖端技術,全球衞星的軌道正是因為他而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1986年,克拉克被美國科幻與幻想作家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Grand Master Award)。 [1] 

遙遠地球之歌媒體評論

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三體》作者劉慈欣
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時代真正的預言家。
——美國《紐約客》
歎為觀止,扣人心絃,誘發人類對神秘未知的無限嚮往。
——美國《紐約時報》
阿瑟·克拉克是少有的擁有高瞻遠矚視野的作家……他是科幻小説界的巨人。
——美國《紐約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