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達達主義

(20世紀初的無政府主義藝術運動)

鎖定
達達是興起於“一戰”期間的藝術運動。它首先出現於瑞士的蘇黎世,繼而在紐約、巴黎、柏林、科隆等許多城市湧現。達達主義更多地表現為思想態度的共識,而不是統一的風格,在詩歌、音樂與繪畫中都有表現。在達達主義者眼裏,戰爭是一場瘋狂的集體屠殺。他們認為,這場巨大的災難與崇尚強權的理性主義思維邏輯有關,只有通過反理性的、無政府的策略和喚醒人們內心直覺的方式才能拯救社會。因此,達達用虛無主義的態度表達對荒謬的感受。 [1]  馬塞爾·杜尚是達達主義最知名的藝術家,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中文名
達達主義
外文名
Dadaism
外文名
Dada
別    名
達達
時    間
1916—1924年

達達主義概念簡述

達達主義藝術家認為,戰爭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質疑,包括藝術。他們的目標是破壞藝術中的傳統價值觀,創造一種可以取代既有藝術的新藝術。除了反對戰爭,達達主義者還反對資產階級,具有左派的激進主義傾向。其創始人是作家雨果·鮑爾(Hugo Ball)。1916 年,他在蘇黎世創辦了伏爾泰酒館,這成為達達主義者的根據地。達達主義最後成了一場國際運動,併成了在戰後興起的巴黎超現實主義的基礎。達達主義代表藝術家包括漢斯·阿爾普、馬塞爾·杜尚、弗朗西斯·畢卡比亞和科特·施威特斯。杜尚對西方藝術傳統的質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達達主義歷史溯源

雨果·鮑爾在伏爾泰酒館表演,1916年 雨果·鮑爾在伏爾泰酒館表演,1916年
達達是對西方第一世界災難性事件的直接回應,前所未有的大屠殺凸顯了資本主義的非理性和狀態。人們因此而反對允許這一切發生的社會價值觀。在達達主義者中,這種拒絕圍繞着對舊社會的藝術和文化價值的否定而展開。
為了躲避戰爭,歐洲各地的藝術家來到中立國瑞士的蘇黎世。1915年,雨果·鮑爾和朋友艾米·亨寧斯(Emmy Hennings)創辦了伏爾泰酒館,藝術家們常在此地舉辦活動。這些藝術家包括來自羅馬尼亞的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馬塞爾·楊科(Marcel Janco)、來自德國和法國的理查德· ·胡森貝克(Richard Huelsenbeck)和漢斯·阿爾普。他們對當前社會及其藝術進行了激進的批評。雨果·鮑爾在《達達宣言》中説道:“達達是一種新的藝術趨勢……‘達達’是字典上的一個詞。意思非常簡單。在法語中,它的意思是‘玩具搖馬’。在德語中,它的意思是‘再見’,‘別打擾我’,‘下次見’。在羅馬尼亞語種,它的意思是‘是的,的確,你是對的,那就是它但是,當然,是的,肯定,對不對’,等等。”鮑爾想用一個無意義的詞來嘲笑舊藝術世界的自命不凡。達達主義涉及音樂、詩歌朗誦、藝術等,這些當時背離傳統的激進形式後來被現代藝術家們廣泛採用。 [3] 
達達主義的海報 達達主義的海報
“我們知道達達主義對政治的態度,它用筆摧毀後者,忽視後者。這場運動反抗各種權力,支持各種自由。”達達主義者喬治·裏貝蒙-德賽恩(Georges Ribemont-Dessaignes)寫道。事實上,許多參與達達主義的人都對無政府主義有所瞭解,並或多或少地參與其中。特里斯坦·查拉在1918年的《達達主義宣言》中總結了達達主義的態度:“讓我們宣稱,我們有一項偉大的破壞和消除工作需要完成。掃除一切。在一段徹底的瘋狂和侵略之後,我們要進行徹底的清洗……”面對野蠻和破壞,達達主義者們在惡劣的環境下擁抱自發性(包括與革命有關的),擁抱生活的樂趣和創造的樂趣。達達否定一切的態度呼應了巴枯寧(Bakunin)的古老格言:“破壞的衝動也是創造的衝動。” [3]  但達達的破壞是對戰爭的抗議,因此,雖然達達最初與未來主義者保持着友好關係,但當他們瞭解到後者的極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態度時,兩個團體便分道揚鑣了。

達達主義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藝術家
作品
作品分析
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法國藝術家,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泉》,1917年 《泉》,1917年
這是一個陶瓷的小便器。它的背後刻着"R.Mutt"和創作時間。這個藝術家的簽名實際上是個假名,它來自水管
公司Mott和當時有名的漫畫組Jeff和Mutt的名稱組合。而作品的題目令人想起法國學院派代表安格爾《泉》。顯然,杜尚顛覆了傳統的審美方式,迫使觀眾從新的角度觀看藝術。他似乎在宣告美學已經完結了,在這個工業時代,藝術不再有趣味的高低和品質的好壞。同時,以一個真實的小便器為作品,藝術家也嘲笑了機械時代人們對於工業產品的頂禮膜拜。 [4] 
漢斯·阿爾普(Hans Arp,1887—1966),法國藝術家。
《拼貼》,1916—1917年 《拼貼》,1916—1917年
達達派唯一尊重的法則就是偶然,唯一尊重的真實就是他們自己的幻想。讓·阿爾普發明的新式的拼貼畫便表達了這種理念。他開始作畫時,先將
手撕出來的小紙片散落在一張大紙上,然後小心翼翼地調整這種隨機的構圖。他認為藝術家的任務是“追求與繆斯的結合",最終創造出他所説、“有機凝結物"。 [5] 
弗朗西斯·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1879—1953),法國藝術家。
《春天的舞蹈》,1912年 《春天的舞蹈》,1912年
被認為是畢卡比亞抽象作品中的代表作。藝術家通過幾何形式表達了他的內心體驗,他對在畫布上表現運動特別感興趣。在這幅作品中,他試圖表現具象與抽象、靜態與動態的平衡。 當他在意大利鄉村度蜜月時,他用鮮豔的色彩和碎片化的構圖描繪了農民的舞蹈。這幅畫有兩個版本,其中一個已經丟失;此版本出現於1913年在紐約舉辦的的軍械庫展覽上。 [6] 
漢娜·霍克(Hannah Höch,1889—1978),德國藝術家,柏林達達的代表人物。
《用達達廚房的刀子割開德國最後的魏瑪啤酒肚文化時代》 《用達達廚房的刀子割開德國最後的魏瑪啤酒肚文化時代》
這件作品綜合並重組了當時的流行元素和圖像,其中有剪開的照片、報紙和信件,呈現出混亂、對立的面貌。畫面的右下角寫着:偉大的達達世界。畫家把達達藝術家與馬克思、列寧等革命者的形象並置在一起,表達了達達運動的革命意義。同時,她還把德國軍官的形象和色情舞蹈者的圖像拼接起來,以達達的顛覆性,諷刺和批判了當時魏瑪共和國的社會政治。畫家自己的頭像也出現在右下角,她走在一張歐洲地圖上,象徵女性解放的進程。 [7]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1896—1963),羅馬尼亞裔法國詩人。
《長鬍子的心》演出海報 《長鬍子的心》演出海報
1923年7月6日,由查拉編劇和導演的戲劇《長鬍子的心》在米歇爾劇院上演。 他將這場戲稱為“騙局”,因為它不合邏輯,且故意挑釁既定的規則,從而顛覆正常的觀劇體驗。這部由佈列東、阿拉貢等人蔘與表演的戲劇表現了嘴、耳、眼、鼻、頸和眉毛之間的荒謬對話,演出伴有音樂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芭蕾舞表演。 [8] 

達達主義影響與評價

儘管達達主義在很大範圍內得到了傳播,但它終究是一個很不穩定的文藝思潮。到1924年,達達主義基本被新生的超現實主義所吞併,達達主義藝術家們也紛紛投奔其他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的許多達達主義者流亡美國,另有一些死於希特勒的集中營,原因是希特勒不喜歡有頹廢色彩的藝術。“二戰”之後,許多新的文學和藝術流派紛紛誕生,達達主義的影響更加微弱。
1967年,巴黎舉辦了一場大規模的對達達主義的追憶活動。
蘇黎世的伏爾泰酒店在達達主義運動殞滅後曾一度沉寂,直到2002年,一羣自稱“新達達主義者”的藝術家們重新在此開始他們的活動。然而兩個月後,這羣人也逐漸消失。而伏爾泰酒店也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館,以紀念達達主義運動的歷史。
總體上講,達達主義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文藝流派,而只是一種過渡狀態的文藝思維,其藝術理念不具任何建設性,而是建立在對舊秩序的毀滅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勢必無法長久。但正因為達達主義激進的破舊立新觀,20世紀大量的現代及後現代流派得以催生並長足發展。沒有達達主義者的努力,這些是很難實現的。
參考資料
  • 1.    邵亦楊.20世紀現當代藝術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1年:69頁
  • 2.    Dada  .泰特美術館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22-06-19]
  • 3.    Dada: a short history  .libcom[引用日期2022-06-19]
  • 4.    邵亦楊.20世紀現當代藝術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1年:71頁
  • 5.    張敢.外國美術史簡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19頁
  • 6.    Francis Picabia Paintings, Bio, Ideas  .TheArtStory[引用日期2022-06-19]
  • 7.    邵亦楊.20世紀現當代藝術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1年:76頁
  • 8.    Tristan Tzara Art, Bio, Ideas  .TheArtStory[引用日期202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