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達理

(漢語詞語)

鎖定
達理,漢語詞語。拼音是dá lǐ,意思是通達事理;懂道理;天下通行的道理;通貫的紋路;闡明道理。
中文名
達理
拼    音
dá lǐ
釋    義
通達事理;懂道理
出    處
《呂氏春秋·不屈》

目錄

達理釋義

1、通達事理;懂道理。
2、天下通行道理
3、通貫紋路
4、闡明道理。

達理出處

《呂氏春秋·不屈》:“察而以達理明義,則察為福矣;察而以飾非惑愚,則察為禍矣。”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悠哉杳昧,非通神達理者,難可語乎斯道矣。”
隋 王通 《中説·事君》:“ 陳思王 可謂達理者也,以天下讓,時人莫之知也。”
醒世恆言·大樹坡義虎送親》:“ 林公 見他説得達理,只得唯唯而退。”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公等皆讀書人,何不達理?昔交州刺史張津,聽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紅帕裹頭,自稱可助軍之威,後竟為敵軍所殺。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聖人之所保守也。”
明 吳承恩 《送林户部還朝序》:“分若抑而道光,情實孫而顧歸之,天下之達理也。” [1]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 老子 黃白色,美目廣顙,長耳大目,疎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傳記所寫是歷史,只求存實。是為了後人鑑戒,所以也求達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