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達斡爾族烏欽

鎖定
達斡爾族烏欽又作“烏春”,意為“民間敍事詩”,用達斡爾族語演唱,是達斡爾族的曲藝説書形式。
達斡爾族烏欽多表現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反抗壓迫、教誨勸誡等內容,一篇作品短則幾段,長則上百段。詞句中不加任何襯詞,吟唱起來音律和諧,富於節奏感。代表曲目有《王國烏欽》《鶯鶯之歌》《一隻鐵桶的來歷》《自從見到毛主席》等。
達斡爾族烏欽廣泛流傳於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族羣眾中。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41。 [1] 
中文名
達斡爾族烏欽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經典曲目
《王國烏欽》《鶯鶯之歌》《一隻鐵桶的來歷》等
流行地區
廣泛流傳於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族羣眾中
遺產類別
曲藝
項目編號
Ⅴ-41
代表人物
陶貴水、那音太、色熱、圖木熱
始興年代
清代

達斡爾族烏欽歷史淵源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亦被稱為“烏春”,語出滿語,是“歌”的意思。達斡爾人援引了“烏欽”這個詞語。清代,“烏欽”原是指由達斡爾族以滿文創作、用吟誦調朗讀的敍事體詩歌。後來,達斡爾族藝人口頭説唱表演,“烏欽”就漸漸發展成為“故事説唱”類的曲藝樣式。起初,“烏欽”表演大多隻是口頭説唱;後來,表演者用“華昌斯”(四絃琴)自拉自唱。
在清代,達斡爾族隸屬於八旗管轄,成為戰時的馬前卒和先鋒軍。戰爭的苦難與生存的難難在“烏欽”中亦可見一斑。《在兵營》、《巡邊歌》等“烏欽”説唱深刻地反映出清代達斡爾族的從軍生涯和由於戰爭而帶來的深重災難。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是人們研究達斡爾族文學和歷史的寶貴資料。1914年,齊齊哈爾達斡爾族的少郎和岱夫發動起義,反抗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率領達斡爾族人民起義。起義失敗了,但是他們的精神一直傳頌在達斡爾族人民的心中,著名的“達斡爾族烏欽”説唱《少郎和岱夫》就被“烏欽”藝人創作出來。 [2] 

達斡爾族烏欽藝術特色

達斡爾族烏欽表演方式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是韻文和散文有機結合,説唱藝人在演唱表演時,説一段、唱一段,唱一段、説一段。説的時候語言朗朗上口,唱的時候語言合仄押韻,邊説邊唱,配合默契,形式緊湊,有時候先説後唱,有時候先唱後説,散韻相間,水乳交融。傳統達斡爾族烏欽演出多在逢年過節和吉日慶典期間,廣大觀眾聚集在民家炕頭,盤腿而坐聆聽藝人説唱。達斡爾族烏欽是口頭講唱,沒有語言文字作為記錄。 [3]  [1] 

達斡爾族烏欽語言特點

達斡爾族烏欽十分注意語言的節奏感和內在韻律,説詞和唱詞大部分押頭韻和注意尾韻的和諧,講究一氣呵成、首尾連貫、朗朗上口,善於運用富於哲理的民俗諺語,來增強説唱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3] 

達斡爾族烏欽表演唱腔

達斡爾族烏欽演唱沒有固定的吟唱調,但演唱風格豐富多樣,有的低沉雄渾,有的歡暢明快,有的傷感哀婉。 [1] 

達斡爾族烏欽經典曲目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的演出曲目很多,根據歷史故事改編的《王國烏欽》《鶯鶯之歌》《紅樓夢》《十三妹》《西遊記》,反映生產勞動的《四季》,反映社會生活的《在兵營》《巡邊歌》《兵營之歌》,表現反抗壓迫鬥爭的《少郎與岱夫》,描述風情民俗的《春節》,歌唱新生活和新時代的《祖國母親》《一隻鐵桶的來歷》等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  [4] 

達斡爾族烏欽流行地區

達斡爾族烏欽流行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富拉爾基區、富裕縣和龍江縣,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以及新疆維吾爾族塔城地區等達斡爾族聚居地。 [1] 

達斡爾族烏欽傳承保護

達斡爾族烏欽傳承現狀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始終深受廣大達斡爾族人民的喜愛但在新的歷史時期它的生存與發展遇到了嚴重的挑戰。民間藝人普遍老齡化,40歲以下能唱“烏欽”的人寥寥無幾,缺少專業研究人員,珍貴的材料不能及時整理開展深入的研究。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由於達斡爾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達斡爾族多少代人口口相傳的“烏欽”説唱藝術已經到了瀕危失傳的尷尬境地,非常需要採取相應手段加以扶持和保護。 [1-2] 

達斡爾族烏欽保護措施

自1988年至2016年,“庫木勒節”已經在梅里斯達斡爾族自治區成功舉辦了28屆,這不單單是凸顯達斡爾族精神風貌的窗口,也成為漢族等其他兄弟民族瞭解達斡爾族的歌舞藝術、學習達斡爾族傳統文化的實踐大課堂。從2000年開始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舉辦“抹黑節”聯歡會,每次節慶,都會有“達斡爾族烏欽”表演。
2012年,梅里斯區的“庫木勒節”被列入齊齊哈爾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2年7月,黑龍江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小組出版了三部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對達斡爾族“哈庫麥勒”歌舞、“達斡爾族烏欽”説唱進行了歸納整理,翻譯整理了十部傳統“達斡爾族烏欽”作品。梅里斯達斡爾區文化館組織了“達斡爾族烏欽”説唱培訓班,利用課堂講授對“達斡爾族烏欽”這一藝術樣式進行系統培訓。自2007年至2015年年末,共有500餘人次參加培訓。 [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達斡爾族烏欽項目保護單位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9]  達斡爾族烏欽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文化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0] 

達斡爾族烏欽代表人物

達斡爾族烏欽 達斡爾族烏欽
色熱,男,達斡爾族,1931年生,2010年去世,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自幼跟隨父母學拉二胡、表演烏欽,後積極收集、翻譯、整理達斡爾族傳統民歌。翻譯出版的敍事詩《少郎與岱夫》獲2005年首屆少數民族文學獎一等獎,1986年創作作品《祖國頌》《我愛我的故鄉》在國家廣播電台用32種語言播放。2017年8月10日,色熱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斡爾族烏欽代表性傳承人。 [5] 
那音太,男,達斡爾族,1935年生,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自幼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跟隨德馨老師學習簡譜,跟隨當地著名“扎恩達勒”民間藝人學習琴藝和演唱。其表演善於模仿人物,創作有大量的作品、翻譯民族歌曲和民族故事。其講述的烏欽《少郎與岱夫》曾獲國家級金獎,受到當地羣眾的喜愛。2017年8月10日,那音太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斡爾族烏欽代表性傳承人。 [6-7] 
圖木熱,男,達斡爾族,2018年5月16日,圖木熱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斡爾族烏欽代表性傳承人。 [7] 
陶貴水,男,達斡爾族,2018年5月16日,陶貴水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斡爾族烏欽代表性傳承人。 [8] 

達斡爾族烏欽入選非遺

2006年5月20日,達斡爾族烏欽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41。 [1] 

達斡爾族烏欽曲藝價值

達斡爾族烏欽彰顯了濃郁的民族風和鮮明的地域性、文化性,為廣大達斡爾族人民所深深摯愛。烏欽是達斡爾族民間古老説唱藝術的遺存,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及藝術研究價值。 [2]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