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韃靼人

鎖定
韃靼人是東歐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的居民,人口約650萬(2021)。主要分佈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部分居民散居在克里米亞、西伯利亞等地,少數分佈在蒙古國。屬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韃靼“一詞起源於7—9世紀時在貝加爾湖東南地區遊牧的蒙古部落。13世紀由於蒙古韃靼人西遷,”韃靼“這一稱謂逐漸傳遍整個歐洲。在16—19世紀的俄國文獻中,”韃靼人“成為俄國境內使用突厥語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亞、伏爾加河流域突厥語各族)的統稱。使用韃靼語(分中部、西部和東部三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1927年前用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後一度改用拉丁字母,1939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少數信東正教。 [1] 
中文名
韃靼人
外文名
Tatars
人口數
650萬(2021)
語    言
韃靼語(超過530萬)
分    佈
主要分佈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部分居民散居在克里米亞、西伯利亞等地,少數分佈在蒙古國
人    種
屬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
宗教信仰
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少數信東正教。

目錄

韃靼人發展歷史

韃靼人的民族歷史複雜。3~4世紀時,由於匈奴及其他一些遊牧部落向西遷徙進入東歐,許多突厥突厥部落先後移居烏拉爾山脈和伏爾加河流域,接受了當地使用芬蘭—烏戈爾語各族的許多文化因素,實現了融合。5~7世紀,由於突厥汗國向外擴張,大批突厥部落湧向西伯利亞、烏拉爾和伏爾加河的森林、草原地帶。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在西起多瑙河下游,東至中亞地區建立強大的金帳汗國。13~15世紀,大多數被併入金帳汗國的突厥部落,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互相融合。15~16世紀,在各封建國家(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亞、西伯利亞等國)存在時期,形成了韃靼人的各個地方分支:喀山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等。其中以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一帶的韃靼人人數最多,經濟和文化也比較發達。16世紀中葉,喀山韃靼人被沙俄兼併。1917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18~1919年,喀山兩次被白軍佔領,1919年6月恢復蘇維埃政權,1920年成立自治共和國。1991年改為共和國,屬俄羅斯。
韃靼人主要從事農業,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則從事畜牧業,部分人從事靴子等皮革製品、首飾以及紡織等手工業,他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在突厥人同當地居民長期結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烏拉爾地區韃靼人的傳統住宅是用圓木柱架成的壁桁式木屋,牆上繪有各種色彩豔麗的壁畫。阿斯特拉罕韃靼人較多地保持着草原畜牧業的傳統特點,夏季住帳篷。男女喜愛穿肥大襯衫和燈籠褲,外罩無袖長袍。男子戴繡花小圓帽;婦女戴絲絨小帽和各色頭巾,喜歡佩戴金屬胸飾。民口頭創作形式多樣,長篇歷史傳説深受羣眾歡迎。建築和裝潢藝術保持着許多民族特色。近年石油開採、合成橡膠、機器製造等工業得到發展,農業以生產穀物(小麥、豌豆、燕麥)為主。 [1] 
韃靼人所使用的的語言為韃靼語,是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俄語),是俄羅斯聯邦境內分佈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支。使用人口超過530萬。 [2] 
參考資料
  • 1.    圖片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 2.    韃靼語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