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鎖定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Road, Bridge, and River-Crossing Engineering)是一門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土木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1-2] 
該專業培養學生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從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的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道路工程、橋樑工程、隧道與岩土工程等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要求學生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瞭解當代科學技術的現狀、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掌握該學科相關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規劃與選型、結構分析與設計以及工程材料應用的基本知識,掌握工程測量與勘察、工程試驗與檢測、施工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工程製圖、計算機應用、主要測試儀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綜合應用各種手段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工程設計、試驗、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研究開發的初步能力。 [3] 
中文名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外文名
Road, Bridge, and River-Crossing Engineering
專業代碼
081006T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
四年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工學
專業類別
土木類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設置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直處於迅速發展時期,中國對交通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對交通基礎建設等要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僅形成便利快捷的交通網系,更是拉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為滿足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快速發展和龐大公路路網管理及地下軌道交通建設和工程安全形勢的實際需要,需要更多的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識為基礎,以道路、橋樑、地下工程和工程安全為專業知識背景,結合計算機和實踐教學等基本技能訓練的建造師和高級管理工程師。因而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着眼於基本理論知識的完備,而且對專業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備性,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素養、職業道德素養,以及實踐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發展歷程

1998年7月6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佈)》文件通知,增設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代碼為080724W。 [9] 
2012年9月18日,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將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原專業代碼:080724W)更新為081006T。 [10] 
2014年3月17日,教育部發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或審批結果》,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為工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81006T,修業年限:4年。 [11] 
2020年2月25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為工學門類,屬土木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81006T,修業年限:4年。 [12]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的相關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勝任道路、橋樑、隧道等工程的設計、施工與管理,具有較好基礎理論、較寬厚專業知識和良好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具有一定國際視野,能夠面向未來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培養規格

學制與學位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參考總學時或學分:參考總學分為140~ 180學分。各高校可根據具體辦學情況做適當調整。
人才培養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執行。
2、業務方面
(1)具有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瞭解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瞭解;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和應用前景。
(2)掌握系統的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經濟、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瞭解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
(3)掌握畫法幾何及工程製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製圖;掌握工程測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質、水文、土質土力學等專業基礎知識。
(4)根據課程體系和專業方向的要求,有重點地掌握道路、橋樑、隧道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選用原則,掌握相應工程結構的選型、構造、計算原理和設計方法。
(5)掌握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施工的一般技術、過程、組織、管理以及工程檢測和試驗基本方法;掌握該專業相關軟件應用技術。
(6)瞭解該專業的相關法規、標準與規程;瞭解該學科方向的發展動態;瞭解該專業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
(7)掌握1門外語,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掌握至少1門計算機高級編程語言並能運用其解決一般工程問題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科技寫作知識。
(8)具有應用口語、文字、圖形和計算機技術等進行工程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具有常規工程測試儀器的運用能力。
(9)具有綜合運用知識進行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能力,具有創新性思維和能力。
(11)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以及基本的外語交流能力;具有較好的組織、協調、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12)對終身學習有正確認識,具有不斷學習以及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能力。
3、體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執行。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課程體系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總體框架

構建原則
(1)課程設置應能支持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為此,課程體系應支持人才培養各項要求的有效達成。
(2)工具類課程、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學分佔總學分比例不低於22%,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學分佔總學分比例不低於13%,學科基礎知識類課程學分佔總學分比例不低於22%,專業知識課程和選修課程學分佔總學分比例不低於23%。實踐教學學分比例不低於總學分的25%。
(3)人文社會科學類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從事工程設計時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倫理等各種制約因素。
(4)數學和自然科學類教育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實驗的方法,將相應基本概念運用到實際工程中,並能進行分析推理。
(5)學科基礎類課程應包括學科的基礎內容,能體現力學、專業技術相關基礎、工程經濟與管理、結構、施工和計算機應用等在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能體現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設計和施工能力的培養。
(6)所有實踐環節均為必修,其構建的原則是能夠深化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與施工的能力,以及實驗技能和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7)在培養計劃執行期內,針對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的發展變化,可對課程進行適當調整,但.應保證課程體系的相對穩定。建議每4年修訂一次培養計劃,每年課程更新率不應超過總課程數量的10%。
(8)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意見。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理論課程

通識類知識
通識類知識包括工具類知識、人文社會科學類知識、數學和自然科學類知識三類。
工具類知識包括外語等。
人文社會科學類知識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基礎、大學生心理學、體育等基本內容。
數學和自然科學類包括高等數學(或數學分析)、 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信息科學技術、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工程化學等基本內容,具體應符合教育部相關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據自身人才培養定位提高教學要求。
學科基礎知識
學科基礎知識也稱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內容須覆蓋以下知識領域的核心內容:力學原理與方法、專業技術相關基礎、工程項目經濟與管理、結構基本原理與方法、施工原理與方法等。在講授相應專業基本知識領域和專業方向知識時,必須講授相關的專業發展歷史和現狀。
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包括道路工程、橋樑工程、隧道工程等專業方向的相關理論與技術,主要有道路工程材料、測量學、結構設計原理、道路勘測設計、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橋樑工程、鋼與組合結構設計原理、基礎工程、隧道結構計算與分析、隧道勘測設計、隧道施工等知識。
核心課程體系示例
理論課程:理論力學(80)、 材料力學(70+10)、 結構力學(76)、 工程彈性力學(40)、 土質學與土力學(46+10)、 道路工程材料(42+10)、 工程地質(30+6)、 交通土建制圖(102+10)、 測量學(50+10)、工程經濟與管理(40)、 水力學與橋涵水文(50+8)、 基礎工程(54)、 結構設計原理(76+6)、 路基工程(40)、 路面工程(40)、 道路勘測設計(70)、 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與養護技術(38)、 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40)、 路面養護管理系統(30)、 橋樑工程(74+6)、 隧道工程(30)。
實習:工程地質實習(1周)、測量實習(2周)、 路基路面實習(1周)、橋樑工程實習(1周)、勘測實習(4周)。
專業課程設計: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課程設計(1周)、路線課程設計(1周)、路基路面課程設計(1周)、橋樑工程課程設計(1周)。
專業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15周)。
(括號內數字為建議理論學時數+實驗或實習學時數)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環節由實驗、實習、設計、社會實踐及創新訓練等組成。
實驗實踐教學
主要包括普通物理實驗、材料力學實驗、水力學實驗、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基本構件實驗、土力學實驗等。
實習實踐教學
主要包括課程實習以及結合專業方向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主要包括工程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基礎工程實習、路基路面實習、橋樑認識實習、隧道認識實習、道路勘測生產實習、橋樑工程生產實習、隧道施工生產實習等。
設計實踐教學
包括結合專業方向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課程設計主要包括路線課程設計、路基.路面課程設計、橋樑工程課程設計、預應力課程設計、鋼與組合結構課程設計、隧道勘測課程設計、隧道結構計算課程設計、基礎工程課程設計、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課程設計等。畢業設計(論文)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橋樑工程、隧道工程的相關內容。
社會實踐及創新訓練實踐教學
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中的社會調查和專業教育中的專業調查,由學校自行掌握。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體現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特別強調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校在人才培養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知識體系為載體,在實驗、實習和設計中進行創新訓練,組織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教學條件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要求
專任教師數量和結構滿足該專業教學需要,生師比應不高於18:1。
新開辦專業至少應有10名專任教師,在120名學生的基礎上,每增加20名學生,須增加1名專任教師。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不低於50%。
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不低於30%。
教師背景和水平要求
(1)大部分專業教師在其學習經歷中至少有一個階段為該專業。專業教師必須具有高校教師從業資格。
(2)專業教師應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其中部分教師承擔過實際工程性項目或具有與企業共同工作的經歷。
(3)授課教師應具備與所授課程相匹配的能力和從事該專業科學研究的能力。
(4)從事專業課程教學(含實踐教學)工作的主講教師,應每3年有3個月以上的工程實踐(包括現場實習或指導現場實習、承擔過工程性項目等)經歷。
教師發展環境
(1)教師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學校有合理可行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為教師進修、從事學術交流活動提供支持,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2)應建立基層教學組織,健全教學研討機制。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設備資源

教學設施
(1)具備大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測量、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材料、結構等實驗室;實驗設備、儀器完好,場地面積和設備台套數能滿足實驗教學的分組要求,操作型實驗分組應滿足人人動手的要求;實驗要求符合現行工程標準。
(2)多媒體、語音教室等能滿足課程教學需要;計算機的數量和管理應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有固定教室。
(3)教學設施管理規範有序,同時有良好的設備維護和更新機制。
(4)有穩定的、能覆蓋所設專業的校內外實習基地,並符合專業實習的要求。
信息資源
1、基本信息資源
通過手冊或者網站等形式,提供該專業的培養方案,各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考核要求,畢業審核要求等基本教學信息。
2、教材及參考書
(1)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教材應儘量選用優秀、經典的國家級規劃教材。.
(2)專業課程應儘量選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教材。
3、圖書信息資源
(1)該專業相關圖書量應滿足學生規模要求,有一定數量的該專業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
(2)有滿足教學需要的現行工程建設法規文件、標準規範規程、標準圖集。
(3)有課程教學和畢業設計(論文)所必需的正版專業軟件。
(4) 提供主要的數字化專業文獻資源、數據庫和檢索工具,並提供使用指導。
(5)建設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課程網站,或利用現有的網絡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網絡教學資源。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投入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要,專業生均年教學8常運行支出不低於1200元。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質量保障

1、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
各高校應對主要教學環節(包括理論課程、實驗課程等)建立質量監控機制,使主要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處於有效監控狀態;各主要教學環節應有明確的質量要求;應建立對課程體系設置和主要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定期評價機制,評價時應重視學生與校內外專家的意見。
2、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
各高校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時掌握畢業生就業去向和就業質量、畢業生職業滿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等;應採用科學的方法對畢業生跟蹤反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並形成分析報告,作為質量改進的主要依據。
3、專業的持續改進機制要求
各高校應建立持續改進機制,針對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採取有效的糾正與預防措施,進行持續改進,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1]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培養模式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構建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理論體系
(1)建立適應地方交通產業發展的專業基礎課程羣,突出理論和實踐並重,整合相互交叉的理論課程,強調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互聯繫,防止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脱節。
(2)打造從專業核心課程→相關工程實踐課程、應用軟件課程→創新創業課程為中心主線的學習內容逐步昇華思路與人才培養思路。
(3)強化應用性知識的學習。改變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歷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觀念,增強運用交通科學理論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興趣,改變現有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擇業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強調理論知識的應用性,構建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應用型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構建和優化適應交通產業發展需要的實踐教學體系
(1)建設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全院範圍內資源重組,優化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地土木工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建設中,本着基本理論“夠用、必須”前提下,契合職業崗位對能力、素質的要求,突出應用性教育的特點,強化職業能力的培養,對實踐教學課程、內容進行重構、整合、優化,構建了較完整的職業崗位知識體系,既滿足行業多崗位轉換,崗位工作內涵變化、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又滿足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繼續學習基本能力的需要,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中心”將依託學校對教師掛職鍛鍊的文件規定,土木工程試點專業經費、新批的工程中心經費每年都派出部分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學習,提高實驗指導和教學科研能力,構建了一個學習型、應用型、創新型的實驗教學團隊。中心既可以滿足教學又可以對外開放,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檢測實驗。
(2)學院技術應用型實驗(實踐)教學平台的建設。立足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施工課程教學現狀,提出從實體實驗(實踐)子平台和虛擬仿真(有限元模擬)實驗(實踐)子平台兩方面構築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施工實驗(實踐)教學平台,討論利用該平台教學的實施途徑。該平台建設有利於提高交通土建類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並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
(3)構建高校、研究院所、政府技術單位合作互補實驗室。根據不同高校間,高校和研究院所間的發展側重點不同,實驗室和實踐平台建設的差異,所擅長的領域不同與有特色專長的院校政府技術部門建立合作,達成資源共享的合作框架。通過與其它各高校與技術部門實驗室的交流、研討,制定建設方案,有效地保證了實驗實踐教學效果;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所佔比例。整個實驗過程均強調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策劃、引導、激勵和評價,例如對預習報告的檢查、方案可行性的審核、疑難問題的指導、實驗結果的檢查和成績評定等。最終形成聯合實踐教學、構建合作、互補、開放式的實驗室和實踐實訓平台。
(4)構建校企間聯合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積極探索校企台作新途徑積極與地方設計、施工單位聯繫、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校內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校外教學資源得到極大補充,提升了學院的整體辦學水平。與企業產教融合,共同打造“雙師型”師資、共同實施教學活動,如引人企業中生產經驗豐富,操作技能的人才,作為大學生的實踐教學的導師,傳授在學校無法學到的實際生產經驗和實用技能。同時將學校的實驗室,實訓場地提供給企業作為研發實驗室利用。共同促進學生創業就業、把提高服務地方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突出地方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5)建立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分別在學科基礎階段、專業學習階段和畢業階段設置相應的實踐實訓平台,強調學生運用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中,強調了理論與實踐教學即相互獨立又能有機結合,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嘗試以實踐帶動理論教學的教學改革思路。
(6)提高綜合性實驗課程的學分與學時比例,增加綜合性應用性強的實驗課程、提高學生興趣,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產學結合與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
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建立與相關交通領域企業的相互聯繫。鼓勵學生從低年級起深人到企業、公司實踐學習積極參與學術活動,鼓勵學生結合專業,方向特色開展挑戰杯項目研究.創新試驗項目研究,以及鼓勵學生參與教師項目申報和課題研究。探索建立“產、學、研”的實踐教學模式,開展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探索在一部分應用性強的專業技術課程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開發新的教學模式.研究如何把教學的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結果考核與課題項目研發和地方企業生產需求相連接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研究如何將這種研發教學模式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以及實施這種“產學研”教學模式的相應教師激勵機制、學生考核機制、實施方式。 [7] 
(以上兩種培養模式代表院校為重慶三峽學院)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發展前景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考研方向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5]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就業方向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於公路、鐵路、民航、市政、建築等行政主管部門及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道路橋樑工程建設的勘測、設計、施工、諮詢、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 [4]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
天津
天津城建大學

重慶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河北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
河北工程大學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河南
鄭州大學
許昌學院
信陽師範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城建學院
南陽理工學院
黃河交通學院
商丘學院
鄭州商學院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
商丘工學院
山東
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華宇工學院


山西
太原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


安徽
安徽建築大學
合肥城市學院


江西
南昌工程學院
南昌交通學院

江蘇
東南大學
淮陰工學院

浙江
台州學院
寧波工程學院
浙大城市學院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湖北
湖北理工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湖南
南華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

廣東
廣東工業大學
廣州航海學院

廣西
柳州工學院

貴州
貴州理工學院

四川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陝西
長安大學

寧夏
北方民族大學
寧夏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工程學院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吉林
吉林大學
白城師範學院
吉林建築大學
長春工程學院
長春科技學院
吉林建築科技學院
長春建築學院

遼寧
遼寧科技大學
瀋陽建築大學
瀋陽工學院
瀋陽城市建設學院
內蒙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福建
福建工程學院

甘肅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蘭州工業學院
河西學院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


(開設院校參考資料: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