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清鐵路

鎖定
道清鐵路是從安陽滑縣道口鎮至焦作博愛縣清化鎮的一條豫北地區鐵路。
道清鐵路是晚清時期,由英、意兩國合作的福公司承建的。後來,福公司遇到資金短缺等困難,由英國出面要求清政府興辦道澤鐵路(道口至山西澤州府),其中原道清鐵路一段修建費用作為清政府向福公司借款。這樣,就把福公司的困難轉嫁給了中國。道清鐵路從道口清化鎮(今博愛),長150公里。1902年7月開工,分三段施工,直到1907年1月才修到清化鎮。
中文名
道清鐵路
外文名
Dao Qing Railway
修建時期
晚清時期
修建公司
英、意兩國合作的福公司
鐵路總長
150公里

道清鐵路修築背景

1933年道清鐵路線路圖 1933年道清鐵路線路圖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西方列強開始大量向中國資本輸出。英國福公司於1897年在英國倫敦成立,開始攫取在中國修築鐵路、開採礦產的特權。1902年清政府同英國福公司簽訂了修築鐵路協議,允許福公司由河南道口鎮經河內縣清化鎮至山西澤州府(今晉城)修築澤道鐵路,路權屬福公司。
道清鐵路從道口至清化鎮(今博愛),全長150公里。此鐵路1902年7月開工,分三段施工。
1905年道清鐵路收歸國有時,僅僅從道口三里灣碼頭修築至柏山,各項築路和車輛費用總計摺合借款70萬英鎊,通車營運10年後分20年償還。道清鐵路收回當年便由柏山延伸至清化,1906年開始營運。1920年,道清鐵路開始向孟縣延伸,1925年10月由清化修至陳莊後停工。
1933年出版的《道清鐵路旅行指南》卷首《道清鐵路略史》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本路發軔於道口,終止於清化,後復拓展至陳莊。沿線所經,昔為殷周之地,綿亙八縣,橫貫豫北。雖本線僅長一百五十公里,展線十三公里二五,合共一百六十三公里二五,實居歷史上重要地位。溯其締造之始,乃英商福公司,於民國紀元前十年(即清光緒三十一年,西曆一九零二年)開採豫省修武縣轄之焦作鎮煤礦,依照礦務合同第十七條,稟明豫撫,準由礦區建鐵路,接連平漢幹線,逕達三里灣衞河水口,期與水運聯絡以為福公司運煤專線。嗣因收入不敷修養,乃由英竇使商請外務部,收歸國有。” [1] 

道清鐵路演變歷程

公元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意大利人羅莎第以代理牧師身份,打着調查“中日戰後情形”的旗號來到中國,發現了焦作這塊藴藏着優質無煙煤的寶地(焦作無煙煤被英國女王稱為“香砟”,選作英王室專用)。羅莎第返回歐洲後,於1897年3月在英國倫敦坎農街10號組織起了一個英意聯合公司,並按照英國法律註冊,命名為英國福公司,簡稱福公司,隨後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由英國駐滬總領事詹美森任總董,策劃掠奪山西和焦作的煤炭資源。他們採用施加壓力,玩弄經濟手段等方式,迫使清朝政府就範,並通過河南巡撫劉鶚做英國福公司買辦,來拓展福公司在華業務。
1898年3月27日,由光緒皇帝欽準,清政府總理衙門與福公司簽定了《河南開礦制鐵以及運輸各色礦產章程》合同九款,1902年7月20日,福公司在未經清政府正式簽約批准的情況下,公然開工修築道口三里灣碼頭至焦作礦區的鐵路。該年年底才與清政府議定道(當時浚縣道口鎮,今滑縣道口鎮)澤(當時山西澤州府,今山西晉城市)鐵路章程。次年,清政府允許福公司修建“道澤鐵路”的道口至清化(當時河內縣清化鎮,今博愛縣清化鎮)一段線路。
與道清鐵路開工同時,英國福公司便在它的煤礦南邊1公里許的地方租用了12萬平方米土地,修建鐵路機修廠(當時為河南省最大的現代機修工廠)和其他鐵路設施,從中劃出2萬平方米(今焦作市道清學校所在地)組建道清鐵路管理局。當年英國福公司構建道清鐵路管理局時購買中國土地還立有界碑,上面用漢字刻寫:“福公司界石”。
此時,道澤鐵路工程遠未告竣,而所開礦井因水大仍未出煤,英國福公司資金短缺,加之擔心築路養路費用無着,為轉嫁困難,便讓英駐華大使照會清外交部,欲將該鐵路賣給清政府。
1902年11月,清廷委派中國著名鐵路工程師、候選知府詹天佑前來勘察鐵路,查對賬目、察看工程,對已建線路及車輛等設備最後核價61.46萬英鎊,比英國福公司索要的75萬英鎊賣價少付13.54萬英鎊。道清鐵路建設初期,鐵路管理局設在道口鎮,“嗣因便利中、福兩公司煤運。
光緒三十二年(1903年)遷於焦作”。道清鐵路通車不久,便因軍閥混戰、政局動盪而時常中斷經營。當時沿途所設車站分別為:三里灣、道口、王莊、柳衞、李源屯、汲縣、白露、新鄉縣、遊家墳、大召營、獲嘉縣、獅子營、修武縣、待王、李河、焦作、李封、常口、柏山、清化、陳莊。
1904年7月,澤道鐵路全線尚未竣工,因哲美森廠仍未出煤,福公司恐養路費無着落,請英國駐華公使照會清政府外務部,將該路賣給清政府。
1905年由英國駐華公使出面與清鐵路大臣簽訂《道清鐵路借款合同》21條,將原道口至清化一段鐵路修建費用作為清政府向福公司借款,清政府以經營權做抵押。
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評估,將這一段鐵路收歸國有,改稱道清鐵路,於1906年2月竣工通車。道清鐵路跨浚縣、滑縣、汲縣、新鄉、獲嘉、修武、河內七縣。
1907年1月20日,道澤鐵路柏山至清化鎮段竣工,工期5個月又20天。
1907年3月3日,我國較早的鐵路線之一、河南省境內第一條鐵路道清鐵路正式全線通車。3月3日道澤鐵路柏山至清化鎮通車,亦即道清鐵路全線通車,當天舉行道清鐵路通車儀式後由道口開出了第一列特別快車。
道清鐵路橫跨浚縣、滑縣、汲縣、新鄉、獲嘉、修武、河內七縣,全長150.446公里,此時,道清鐵路監督局辦公大院已建成,4月,道清鐵路監督局全部人員由道口三里灣處移至焦作辦公。焦作車站開辦貨運業務,以運送煤炭為主。是年,焦作路礦學堂隆重舉行開學典禮。這是外國公司提供經費在我國創辦的第一所鐵路礦業大學,也是河南建立最早的一所現代高等學校。
該年(宣統元年)4月,道清鐵路在焦作開辦道清鐵路工匠夜學所,是我國第一所職工學校。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道清鐵路奉命改為中華民國國有鐵路道清線。
1922年6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與李大釗委派共產黨員童昌榮為道清鐵路特派員,常駐焦作,指導道清鐵路的工人運動。8月,焦作鐵路全體工人組織了“道清工人俱樂部”。
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同日晚8時許,道清鐵路工會為聲援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同情罷工,罷工組成工人糾察團,併發布命令,徵發車輛,並一度佔領道清鐵路管理局辦公大樓,使道清鐵路陷於癱瘓。這次罷工雖遭挫折,但堅持“九日之久,後京漢五日才恢復工作”。
1923年9月,交通部焦作扶輪學校高小正式成立,位置在焦作市中山東街中段路西(今焦作市新華中街路西食品廠處),是焦作最早的新式小學之一。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共產黨人羅思危受中共中央河南特派員王若飛的指派,來到焦作,在焦作扶輪小學召開工人積極分子會議,決定組織焦作路礦罷工。12日,發表《焦作煤礦工人罷工宣言》,隨即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
1927年,道清鐵路英籍人員全部撤離。道清鐵路監督局改為管理局,由中國人全部接管。1928年4月,焦作鐵路職工醫院成立,鐵路工人浴池及道清鐵路員工消費合作社等也相繼建立,是焦作市最早的公共浴池和消費合作社;當年,焦作道清鐵路公園建成,為焦作市最早的公園。
1930年4月,閻錫山、馮玉祥與蔣介石公開決裂,中原大戰即將爆發,30年代前期,內戰紛仍,道清鐵路的車輛絕大部分撥歸軍用,商運幾陷停頓。後又因道清鐵路和煤礦方面關係緊張,雙方的發展都受到影響。南京國民政府派地質學家、後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的翁文灝以整理專員之職親來焦作,在一年多的任職期間,擴大道清鐵路運量,親自到北京商請京綏鐵路局將多餘車輛廉價租賃給道清鐵路。使道清鐵路收入迅速增加。
該年12月5日,南京政府鐵道部撤銷道清鐵路管理局,道清鐵路改為平漢線支線,此兩年間,鐵路與煤礦關係搞得很好,各方工作都非常順利,企業蒸蒸日上,成為焦作路礦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正當民國政府計劃進一步將道清鐵路向東延長到山東的濟南,往西延伸到山西澤州府的時候,“七·七”事變爆發,為轉移物資、焦作車站天橋及北站台被拆除,清化至陳莊段拆除,材料南運武漢。
1938年2月下旬,日軍佔領焦作,2月底,焦作共產黨組織領導人程明升在修武縣磨石坡韓秩吾家召開會議,決定組織道清抗日遊擊隊,先後前來參加游擊隊的焦作扶輪小學師生及煤礦、鐵路工人達100餘人。這支抗日武裝一度活躍在道清鐵路沿線襲擊日寇,曾夜襲焦作,佔據東馬市街(今新華街)。
日軍為繼續南犯,為解決修築新(鄉)開(封)線鐵軌急需,即用拆東牆補西牆之法,將道清鐵路道口一段拆除,所拆路料大部用於新開線,從此,道清鐵路東段全部廢除。之後,日本人為加強掠奪,整修了設備,每年通過道清鐵路掠奪的鐵礦、煤炭等達104萬噸。此間,道清鐵路屢遭抗日力量的破壞,常陷半癱瘓狀態。當年日軍拆除道清鐵路東段時的照片至今還有人保存。
1938年8月17日至9月22日,陳賡指揮八路軍129師386旅和其他幾支抗日部隊,對道清鐵鐵路新鄉至焦作間的多個路段連續實施6次大破壞。每當夜幕降臨,抗日軍民便上路拆卸道釘,搬走鐵軌,掘斷路基,燒燬枕木,炸燬橋涵,砍斷電杆。道清鐵路如同一條死蛇,全線陷於癱瘓,日軍不得不從前線抽調部隊護路。
1938年9月,一支戰鬥在道清鐵路上的游擊隊——平漢路工人破壞隊,趁夜在鋼軌下埋好炸藥。當機車駛至埋藥地上方時,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車頭炸飛到路外,後面的列車向前擠來,敵人慘叫聲一片。之後,游擊隊又和八路軍合作,炸燬了修武與獅子營之間兩公里的鐵路,和老百姓一起掀翻了35公里的鐵路。敵人傻了眼,只好派重兵看守線路,連續搶修35天才勉強通車。“十幾個人的破壞隊,比一個團的兵力還能幹”。當時漯河的《警鐘日報》、武漢的《大公報》都刊登了這個消息。
1945年1月21日至4月1日,八路軍第129師、太行軍區發動了道清戰役。這是在道清鐵路南北和平漢、新(鄉)汴(開封)鐵路之間地區對日偽軍所進行的一次進攻性戰役,太行軍區共投入6個團又3個營的兵力,經70余天作戰,殲滅日偽軍2500餘人,擴大解放區2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75萬,建立了獲嘉、武陟、修武等4個抗日民主縣政府。
在這次戰役中八路軍拆毀的道清鐵路新鄉至道口段,後來沒再恢復。而新鄉至柏山段,解放後除待王—李河—焦作北站—李封一段外,大部分被新焦線和焦枝線所覆蓋。原位於博愛縣城東北的清化車站和清化至陳莊一段鐵路在解放後廢棄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國民政府又對鐵路實行分線管理。成立開封區鐵路局,1946年3月1日,國民政府公佈新的分區,平漢北段及道清支線重新劃歸平漢區鐵路管理局管轄。
到1949年5月5日,焦作、新鄉先後解放,為支援解放戰爭,道清鐵路修復工作加緊進行。7日,焦作李封礦至各礦區至新鄉的70.482公里鐵路全部通車,時稱新懷線。解放後,僅剩的道清鐵路西段,先後隸屬天津鐵路管理局和鄭州鐵路局,道清鐵路已是名實俱無了。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就是這條鐵路,伴隨着西方列強的掠奪,把西方的文明和科學技術帶到了焦作,也把革命的思想傳播開來,為焦作早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 
2010年3月3日,是道清鐵路建成通車一百週年紀念日。 [1] 

道清鐵路修建意義

道清鐵路的通車,把當時的商貿重鎮清化同道口甚至天津連在了一起,焦作的煤炭、竹貨、“四大懷藥”源源不斷地運到了道口三里灣碼頭,然後通過衞河水運直達天津;而天津的工業產品和“洋貨”以及各種時尚,也紛紛在焦作登場亮相,“焦作繁盛街市集於中山東街(今新華街),所有銀行、綢緞、洋廣佈匹、飯館、浴堂、妓寮、旅館,均集於是……其著名之商號如錢業之同和裕,煤油業之聚源棧、中裕存,雜貨業之德興厚、德源恆,洋貨業之義盛永、豫立豐,南貨茶業之稻香村、紫巖春等”。
《道清鐵路旅行指南》對當時的焦作鎮作了這樣的描述: “焦作鎮原為豫北荒僻之區,交通極為不便。自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商福公司開採煤礦、建設鐵路後,地利開發,交通便利,工商發達,與時俱進,儼然為豫省西北之重鎮。在民國六七年間(1917~1918年),為焦鎮最盛之時代。笙歌徹夜,共樂昇平……市面電燈、電話及自來水種種設備頗臻完善,漸呈繁華氣象。所有四鄉農產鹹會於此,以備各地採購者;而津滬各地之運銷無煙煤者,莫不派員駐此採辦。其中福兩公司聯合辦事處亦設於此。本局設於本市之南端,本路辦公處、機車廠房以及公園、醫院、員司住宅,皆設於局之左右。將來果能東展道(口)濟(寧),西展柏(山)澤(州),運輸暢通,礦業發展,則焦鎮之繁榮,正未可以限量也。” [1] 
參考資料
  • 1.    程峯.河南理工大學學報[M].2007年4月, 第8卷,第2期
  • 2.    焦作日報:百年道清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