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明寺之戰

鎖定
道明寺之戰是17世紀初德川幕府滅亡豐臣家的大阪夏之陣中的一場戰爭。由德川軍的松平忠輝指揮的部隊,迎戰豐臣家的後藤基次、薄田兼相及真田信繁。戰事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後藤基次在小松山迎擊德川軍。第二部份是真田信繁與伊達政宗在譽田的衝突。雙方參戰部隊共計投入5萬兵力,傷亡約在2000人左右,道明寺之戰最終以豐臣軍接獲八尾若江的敗戰退兵結束。
名    稱
道明寺之戰
發生時間
1615年
地    點
小松山、譽田
參戰方
德川幕府,豐臣家
結    果
豐臣軍接獲八尾若江的敗戰退兵
參戰方兵力
34,300人、18,400人
傷亡情況
死亡約180餘人、傷約1200餘人
主要指揮官
豐臣家方面:後藤基次
薄田兼相等
德川幕府方面:松平忠輝等
日語名稱
道明寺の戦い

道明寺之戰戰爭背景

4月30日,從樫井回來的大野治房進行軍議,指出德川軍必定在大和路進軍,決定在大和口迎擊。5月1日後藤及真田隊前往大和口迎擊。先鋒隊分別是後藤基次、明石全登及薄田兼相等將。而於德川軍方面,以松平忠輝為首在大和進軍的部隊,在大和郡山迫使在東大寺附近燒燬村子的豐臣軍部隊撤退。

道明寺之戰戰爭開始

5月5日豐臣軍分成兩隊。前鋒部隊是後藤基次、薄田兼相、山川賢信、北川宣勝,兵力是6400人。而後方部隊包括真田信繁、毛利勝永、明石全登、福島正守、渡邊糺。5月5日下午,基次向真田信繁及毛利勝永提議率先上小松山,然後與真田隊對德川軍進行挾擊。後藤又兵衞在晚時建造了防禦工事,抵抗德川軍的迎擊。而原先挾擊留在後方的真田隊,受到濃霧的影響及不習慣在霧中行軍,行軍速度非常緩慢。
而在大和進軍的德川軍的先鋒部隊包括堀直寄、松倉重政、別所孫次郎、奧田忠次、丹羽氏重、中山照守、村瀨重治等在5月5月下午4時抵達國松。而後援部隊,包括伊達政宗、松平忠輝、本多忠政松平忠明等將領亦先後抵達。

道明寺之戰戰爭經過

道明寺之戰小松山之戰

戰爭的上半部分是後藤基次在小松山迎擊德川軍。
5月6日凌晨,先鋒隊後藤基次駐守小松山,開始準備防禦德川軍工作。而德川軍則派遣部隊偵察,凌晨二時左右在藤井寺發現後藤隊進軍,並確定敵人在小松山。
凌晨四時,德川軍先鋒部隊奧田忠次及松倉重政率先殺到,但遭到後藤隊的反擊,奧田忠次身亡,而松倉到遭被殲滅,後藤隊佔有地利先機。跟着德川部隊開始對後藤隊進行包圍。首先水野勝成及堀直寄在北面登山,大概上午9時,伊達政宗開始小松山的部隊。跟着松平忠明也在東面登上。在數目上佔多的德川軍取得了優勢。後藤基次在混戰當中被伊達隊鐵炮擊中,基次因無法行動要求部下為他介錯結束生命。為他介錯的人是金方平左衞門或吉村武右衞門(有兩種説法)。

道明寺之戰譽田之戰

道明寺之戰的後半部分是真田信繁與伊達政宗在譽田的衝突。
擊退了後藤基次的德川軍,立即向西推進,在道明寺遇上了薄田兼相的部隊,薄田收留了後藤的殘餘兵力。德川軍水野勝成與他們交戰,薄田兼相陣亡,殘餘部隊後退至譽田。
上午10時毛利隊到達藤井寺村。11時真田及渡邊隊到達譽田,救出形勢危急的北川宣勝及山川賢信,並收編殘餘部隊。雙方在譽陵進行一場激戰。伊達隊先鋒片倉重綱以騎馬鐵炮隊(當中與徙士隊混合)突擊與真田隊形成混戰。至於真田隊以鐵炮反擊,雙方維持了攻勢一段時間。
道明寺之戰 道明寺之戰
後來真田軍後退,而真田幸昌及渡邊糺均負傷而回,後來真田軍回到藤井寺村與毛利軍合流,雖然德川軍有追擊,但雙方沒有再度交鋒。下午二時半左右,接獲八尾及若江的戰敗消息,下午四時真田隊開始陸續撤退至大坂城,由真田隊負責殿後。水野勝成、松平忠輝、一柳直盛、本多忠政等將主張追擊。不過伊達政宗卻以“本隊從早上開始交戰,部隊出現疲勞。”而不打算追擊,而政宗曾書信給一柳直盛,要求他不要追擊,最終德川軍沒有追擊撤退中的部隊,戰爭最終以豐臣軍接獲八尾若江的敗戰退兵結束。
道明寺之戰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