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

鎖定
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2] 
中文名
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地區
江蘇省無錫市
類    型
新增項目

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歷史淵源

道教音樂又稱“道場音樂”,是道教齋醮科儀活動中使用的音樂,它與道教一樣,都是發端於古代巫覡的祭祀歌舞。道教音樂由器樂和聲樂兩部分組成,器樂採用鍾、磬、鼓、木魚、雲鑼等樂器主奏,配以吹管、彈撥、拉弦等樂器;聲樂以唱誦為主,由高功法師宣戒誦咒、贊神、吟表的獨唱和都講道士的表白及道眾的齊唱組成。
流傳於江蘇無錫地區的道教音樂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它承襲中國道教經典音樂傳統,在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當地民間音樂、蘇南地方戲曲尤其是崑曲等的藝術因素,逐漸形成了返璞歸真、超凡脱俗的鮮明藝術風格。
清末民初,無錫道教樂壇人才濟濟,高手輩出,一時湧現出“五個檔”、“八兄弟”、“十不拆”等樂隊組合,產生了琴家闞獻之、南鼓王朱勤甫、道教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等無錫道教音樂的傑出代表。 [1] 

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文化特徵

無錫道教音樂可分為腔口、梵音、鑼鼓三種類型,其中腔口屬聲樂藝術,有讚頌、步虛、咒、道曲、朗念等表現形式;梵音亦稱“十番鼓”,屬器樂藝術,是用單皮鼓、曲笛、笙、胡琴、琵琶、曲弦等絲竹樂器演奏的一個獨立樂種,其中以單皮鼓的運用最具特色;鑼鼓亦稱“十番鑼鼓”,與梵音同屬器樂藝術,也是獨立樂種,在樂器配置、套路組合、演奏風格及齋事用法等方面都別具特色。 [1] 

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項目保護單位無錫市道教協會評估合格。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