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德知識

鎖定
道德知識是指對有關道德領域中各種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及其活動過程的瞭解和認知是人們保社會實踐中對道德關係和道德生活的理性反映和經驗積累,以及對行為及其社會價值的總結和概括。大體包括:關於歷史上各種道德類型、道德學説和流派及其活動等知識,關於社會道德理論和道德實踐中一切有關問題的知識;有關説明或表述各種道德現象或道德觀點的概念、術語等含義的知識,等等。是人們道德認識的重要內容,也是人們形成道德意識的重要基礎。它一旦成為人們的自覺認識,就會成為人們行為指南。但人具有道德知識並不表明具備道德,只有當他把道德知識內化為自覺的道德認識和情感,轉化為正確的道德信念並付諸於行動時,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掌握道德知識是提高道德認識,培養高尚人格以及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途徑。 [1] 
中文名
道德知識
外文名
moral knowledge

道德知識簡單介紹

道德知識人們對道德原則、具體的道德行為準則以及執行道德行為的意義的認識。道德知識的掌握在道德認識形成中有重要意義 [2] 

道德知識知識與道德知識

知識是指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它是人類在實踐中對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反覆進行認識的成果。道德知識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關於道德的認識。
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將知識分為三類:實踐之知、科學之知和技能之知。後來,John Hartland Swam根據認識對象將知識分為事實之知(Fact)、技能之知(Skills)和規範之知(Norms)。事實之知是Knowing that,技能之知是Knowing how,規範之知是Knowing to,道德知識屬於在實踐中如何做的規範之知。無論怎樣劃分,科學知識與道德知識應該分而論之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道德知識就是與科學知識相區別的規範之知、實踐之知,屬於無法技能化的價值之知、緘默之知。儘管,在“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科技知識對人的生存、幸福乃至整個命運的宰制,使人們對它的崇拜、追求盛況空前。然而,在這種狂熱中,我們還是清醒地發現,“人們在各個學科中都似乎不約而同地開始重視‘個人性知識’(波蘭尼),強調知識的彌散性(哈耶克),強調‘無意識的知識’(波普爾),強調‘無言之知’,強調‘身體記憶的知識’,強調‘習得的知識’,強調那種無法交流或交流起來不經濟的知識。” [3] 

道德知識特殊性

道德知識與所有的知識一樣是人類認識的科學成果,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關於道德的規律性的認識。道德知識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道德知識的特殊性在於它是通過體驗、踐履才能為人們真正掌握的知識,實踐是道德知識的從屬之意。

道德知識道德知識體系

魯潔等人認為,事實性知識、評價性知識和人事性知識是道德知識體系的基本構成。②事實性知識是關於道德現象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在怎樣的條件下其發展變化的進程可能怎樣等等的知識。對於這類知識,需要運用一定的邏輯——認知學習的方法來掌握其中的概念、範疇、規律及其邏輯推導過程,同時也需要訓練人的思維判斷能力和語言的運用能力,促進對道德規律的認識、辨析和創造。評價性知識是人類,特別是本民族在社會歷史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價值經驗,包括社會道德準則、規範體系,社會風俗、習俗,道德理想等。這類知識必須以情感性或體驗性思維和態度來加以把握,將自己的熱情、激情甚至全部身心融合進去,才可能獲得個人的理解,成為個人的內在需要,融人到個性經驗,成為自己追求的價值目標。人事性知識是人在直接或間接參與的道德交往關係中由本人領悟、獲得的道德經驗和體會。這類知識通過榜樣作用,通過輿論傳導,通過獎勵與懲罰,更多地通過生動的直接接觸,表現出親近感、認同感、自豪感、內疚感,直達人的感情喜惡、愛好、偏向與興趣,使參與主體在思想、情感和意志方面相互滲透、交融或互補。
參考資料
  • 1.    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 2.    李耀宗等編,倫理學知識手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07月第1版,第292頁
  • 3.    吳俊著,道德學習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2,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