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州古城牆

鎖定
古城牆遺址,在今縣治,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全用塊石砌成,周長五里九十六步,高二丈六尺,寬一丈五尺,四周有城門五扇。崇禎末年(1644),農民起義軍攻佔縣城後,發動士民增修,加高培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修一次,用古青磚在城牆頂上加砌女牆護體。此後,各鄉里民眾分段維修,至民國時期,城牆保持完好。1944年,日本侵略者犯境,古城遭轟炸,城牆多出崩塌。解放後,為便利縣城交通,拆除部分城垣及北門、西門石拱。現僅存西門至濂溪電影院、西門至南門(灣裏街段)、南門至東門三段城垣及東、南二門石拱。現為永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道州古城牆
地理位置
湖南省道州古城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永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寇公樓,道州浮橋

道州古城牆簡介

道州古城牆 道州古城牆
城牆背後,是千年古道州
道縣,古稱道州,地處三省區交界之地,北依都龐嶺,東南臨瀟水,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省”之稱。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營浦縣算起,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1500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歷史上曾與衡州(衡陽)、郴州永州並稱為湘南四大州。

道州古城牆發展歷史

永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論起古來,道州古城牆比西安古城牆還要早築三年,創建於隋大業十一年(615年),但當時是土築的城牆。我們今天看到的,是明初改築的石城牆。朱元璋打下江山後,重新擺佈全國一盤棋,於洪武元年(1368),把道州路改為道州府。第二年,就把府治營道的城牆用高大厚實的石塊重砌了一遍。這石城牆確實堅固,一直保護了道州城600多年至今。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
古城牆上開設的炮眼 古城牆上開設的炮眼
據歷史記載,原城牆為橢圓形,全用塊石砌成,樓閣眾多,宏偉壯觀。城圍長約2.6公里,高約8米,厚近5米,四周有東、西、南、北門和小西門5扇城門。城牆上設有串樓73間,鋪樓37座,敵樓3座,門樓5座,垛樓1752個,垛眼210個。城牆外,從東門至小西門有護城壕溝,長近3.2公里,深寬各4米。從這一組數字,可以看出當時道州府的規模。
明代崇禎末年(1644),農民起義軍攻佔道州城後,發動市民加高加厚城牆,四周開有炮眼。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又大修了一次,徹底拆修了379丈,薄的地方加厚,低的地方加高,膨裂的地方進行拆補,設垛口1500個,城樓8座、炮台15座,望樓12座,並用新磚在城牆上加砌閭牆,使城牆更加堅固。
今天,古城牆早失去了防禦作用,但古時青石壘砌的古城牆圈住的老城區內,殘垣、牌坊、碑刻、樓塔仍隨處可見,訴説着千年的風雨滄桑。一千多年前的縣衙門,還是縣政府辦公所在地。縣府門前東西延伸數百米的古城牆,已成了幾十間民居的天然基礎,有的地方已經有拆除、毀損。

道州古城牆寇公樓

道州古城牆上的寇公樓遺址 道州古城牆上的寇公樓遺址
從縣政府往北直下一長坡,在城牆南門至東門段中部(今寇公街)的城牆上,有座飛檐重閣的古建築——寇公樓。1019年,北宋宰相寇準遭奸臣陷害,年過古稀仍被貶為道州司馬後,在高高的城牆上築樓,親筆題寫“望太平”匾額,寄託百姓渴望太平的願望。後百姓為紀念他,將此樓改名為“寇公樓”。
現道州古城牆仍殘存西門至道縣一中,西門至濂溪電影院二段,全長1.5公里,另有東南二門安好。道州古城牆遺址對研究古道州的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這城牆腳下,曾走過唐代文學家元結、北宋政治家寇準、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如今,它已淡化為一個歷史築就的符號,讓後人感悟。
參考資料